賜蕭瑀

賜蕭瑀朗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裏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注釋:疾風:大而急的風。勁草:強勁有力的草。板蕩:動亂之世。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爲公爲國爲民爲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裏必然懷有忠君爲民的仁愛之情。

注釋:勇夫:有膽量的人。智者:有見識的人。

賜蕭瑀注音

ㄐㄧˊ ㄈㄥ ㄓ ㄐㄧㄥˋ ㄘㄠˇ , ㄅㄢˇ ㄉㄤˋ ㄕˋ ㄔㄥˊ ㄔㄣˊ 。

ㄩㄥˇ ㄈㄨ ㄢ ㄕˋ ㄧˋ , ㄓˋ ㄓㄜˇ ㄅㄧˋ ㄏㄨㄞˊ ㄖㄣˊ 。

賜蕭瑀釋義

譯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裏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爲公爲國爲民爲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裏必然懷有忠君爲民的仁愛之情。

註釋

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

疾風:大而急的風。勁草:強勁有力的草。

板蕩:動亂之世。

勇夫:有膽量的人。

智者:有見識的人。

賜蕭瑀創作背景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爲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剛直,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蕭瑀毫無怨言,來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十分盡職,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於貞觀九年(653),封蕭瑀爲「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參考資料:

1、黃勤堂.哲理詩選析.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年:26頁

2、任大霖.中國詩詞古詩大觀 .北京市: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年:149-150頁

賜蕭瑀賞析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此語原爲漢光武帝劉秀讚譽王霸之言。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後二句則另換角度,繼續盛讚蕭瑀。徒有一時之勇的「勇夫」並不懂得真正的「義」,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這裏告訴讀者,只有忠誠還是不夠的,要智勇雙全,纔算是有用之才。有勇無謀,莫言義;有智無勇,難施仁。

  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不僅對於知人善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於讀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爲智勇雙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啓迪作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爲天可汗,爲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爲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

李世民朗讀
()

猜你喜歡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雲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

未了看山願,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爲友朋遲。

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

夜長睡不著,起坐索衣添。莫道秋無信,涼颸已入檐。

()

亭皋一葉下,村落暮寒生。落日到鴉背,流雲帶雁聲。

間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秋色散平楚,蕭蕭各自驚。

()

河間佐郡屢經秋,幾度懷人增別愁。報政重來又分手,白雲紅樹思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