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雲間

別雲間朗讀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譯文:三年爲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注釋: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起,參加抗清鬥爭,出入於太湖及其周圍地區,至1647年(順治四年),共三年。羈旅:寄居他鄉,生活飄泊不定。羈:停留。南冠:被囚禁的人。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一作:河山)

譯文: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譯文: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注釋:泉路:黃泉路,死路。泉,黃泉,置人死後埋葬的地穴。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譯文: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注釋:毅魄,堅強不屈的魂魄。靈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這裏指後繼者的隊伍。

別雲間注音

ㄙㄢ ㄋㄧㄢˊ ㄐㄧ ㄌㄩˇ ㄎㄜˋ , ㄐㄧㄣ ㄖˋ ㄧㄡˋ ㄋㄢˊ ㄍㄨㄢˋ 。

ㄨˊ ㄒㄧㄢˋ ㄕㄢ ㄏㄜˊ ㄌㄟˋ , ㄕㄟˊ ㄧㄢˊ ㄊㄧㄢ ㄉㄧˋ ㄎㄨㄢ !( ㄕㄢ ㄏㄜˊ ㄧ ㄗㄨㄛˋ : ㄏㄜˊ ㄕㄢ )

ㄧˇ ㄓ ㄑㄩㄢˊ ㄌㄨˋ ㄐㄧㄣˋ , ㄩˋ ㄅㄧㄝˊ ㄍㄨˋ ㄒㄧㄤ ㄋㄢˊ 。

ㄧˋ ㄆㄛˋ ㄍㄨㄟ ㄌㄞˊ ㄖˋ , ㄌㄧㄥˊ ㄑㄧˊ ㄎㄨㄥ ㄐㄧˋ ㄎㄢˋ 。

別雲間釋義

譯文

三年爲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註釋

1.雲間:上海松江區古稱雲間,是作者家鄉。1647年(永曆元年/順治四年),他在這裏被逮捕。

2.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起,參加抗清鬥爭,出入於太湖及其周圍地區,至1647年(順治四年),共三年。

3.羈旅:寄居他鄉,生活飄泊不定。羈:音(jī),停留。

4.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語出《左傳》。楚人鍾儀被俘,晉侯見他戴着楚國的帽子,問左右的人:「南冠而縶(zhi,拴、捆)者,誰也?」後世以「南冠」代被俘。

5.泉路:黃泉路,死路。泉,黃泉,置人死後埋葬的地穴。

6.毅魄,堅強不屈的魂魄,語出屈原《九歌.國殤》:「身即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7.靈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這裏指後繼者的隊伍。

參考資料:

1、別雲間 .古典詩詞鑑賞.2013-08-30[引用日期2013-08-30]

別雲間創作背景

  《別雲間》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後,在解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上海松江縣,古稱雲間,即作者的家鄉。作者在此詩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一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參考資料:

1、別雲間 .古典詩詞鑑賞.2013-08-30[引用日期2013-08-30]

2、周志恩,夏完淳《別雲間》賞析,語文天地,2001(14)

別雲間賞析

  這首訣別故鄉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

  詩作首聯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着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父起義兵敗,爲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兇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爲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尾聯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爲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爲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這首訣別故鄉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

夏完淳朗讀
()

猜你喜歡

收駒汧渭間,誰識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

重樓傑閣倚虛空,紅日蒼煙正鬱蔥。

鄉國歸來渾似鶴,交朋零落不成龍。

人生真與夢何挍,我輩故應情所鍾。

淚漬清詩卻回棹,不眠一夜聽鳴蛩。

()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幹角。

闌幹角。影動鞦韆索。

()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雲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

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

武昌參佐幕中畫,我亦來追六月涼。

老子平生殊不淺,諸君少住對胡牀。

()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雲臺。

非無遠遊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

將軍營細柳,宰相調鹽梅。丹砂即經濟,寶鼎誰能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