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

長安晚秋朗讀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譯文:拂曉的雲與攀在漫天遊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注釋:悽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流:指移動。漢家宮闕: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譯文: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裏我只身倚樓中。

注釋:殘星,天將亮時的星星。雁橫塞:因爲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過。橫,渡、越過。塞,關塞。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譯文:艷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注釋:紫艷:艷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籬:籬笆。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塊陸地。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譯文: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着囚徒把數充。

注釋:鱸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爲大司馬東曹掾。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的菜蓴妒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南冠:楚冠。因爲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爲南冠。

長安晚秋注音

ㄩㄣˊ ㄨˋ ㄑㄧ ㄑㄧㄥ ㄈㄨˊ ㄕㄨˋ ㄌㄧㄡˊ , ㄏㄢˋ ㄐㄧㄚ ㄍㄨㄥ ㄑㄩㄝˋ ㄉㄨㄥˋ ㄍㄠ ㄑㄧㄡ 。

ㄘㄢˊ ㄒㄧㄥ ㄐㄧˇ ㄉㄧㄢˇ ㄧㄢˋ ㄏㄥˊ ㄙㄞ , ㄔㄤˊ ㄉㄧˊ ㄧˋ ㄕㄥ ㄖㄣˊ ㄧˇ ㄌㄡˊ 。

ㄗˇ ㄧㄢˋ ㄅㄢˋ ㄎㄞ ㄌㄧˊ ㄐㄩˊ ㄐㄧㄥˋ , ㄏㄨㄥˊ ㄧ ㄌㄨㄛˋ ㄐㄧㄣˋ ㄓㄨˇ ㄌㄧㄢˊ ㄔㄡˊ 。

ㄌㄨˊ ㄩˊ ㄓㄥˋ ㄇㄟˇ ㄅㄨˊ ㄍㄨㄟ ㄑㄩˋ , ㄎㄨㄥ ㄉㄞˋ ㄋㄢˊ ㄍㄨㄢˋ ㄒㄩㄝˊ ㄔㄨˇ ㄑㄧㄡˊ 。

長安晚秋創作背景

  這首七言律詩是趙嘏客居長安時期所作。趙嘏曾於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寓居長安。詩人獨在異鄉,見深秋淒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林靜.古代懷鄉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229-230

長安晚秋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悽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爲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爲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託。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裏、懷遠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這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紀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讚歎不已,因稱趙嘏爲「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裏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這與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借菊之憔悴寫人的愁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閒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的陶靖節,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於此。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着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末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詩人說: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爲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悽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託,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幹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爲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於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

趙嘏朗讀
()

猜你喜歡

舟行逼除夕,悵悵欲何之。歲暮天涯客,關河此夜思。

更深人語寂,雨急漏聲遲。獨坐篷窗下,無心對酒卮。

()

儂似浮萍漂泊裏。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花落處。

爲儂又惹閒情緒。

紅淚拋殘無一語。滾滾難描,最是傷春句。試問荼蘼開似許。

如何春又將歸去。

()

吾年垂四十,頗亦厭虛辭。結習渾難盡,鳴秋略有詩。

()

當年設帨雁門關,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

()

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興高清露沒,渴飲瓊華漿。
解組一來款,披衣拂天香。粲然顧我笑,綠簡發新章。
泠泠如玉音,馥馥若蘭芳。浩意坐盈此,月華殊未央。
卻念喧譁日,何由得清涼。疏鬆抗高殿,密竹陰長廊。
榮名等糞土,攜手隨風翔。

()

家住層城接御溝,承恩使越錦衣遊。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