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寫御容妙善師

贈寫御容妙善師朗讀

憶昔射策幹先皇,珠簾翠幄分兩廂。

注釋:射策:漢選賢良的形式。

紫衣中使下傳詔,跪捧冉冉聞天香。

注釋:中使:皇帝下詔所徵求者,敕號爲中使。天香:朝廷上所燃的香。

仰觀眩晃目生暈,但見曉色開扶桑。

迎陽晚出步就坐,絳紗玉斧光照廊。

注釋:迎陽:開封宮城門名,在東北向。絳紗:紅燈籠。玉斧:皇帝儀仗隊所用之具,大七八寸。

野人不識日月角,彷彿尚記重瞳光。

注釋:日月角:王者相貌。重瞳光:世傳舜和項羽皆重瞳。代帝王之相。

三年歸來真一夢,橋山松檜悽風霜。

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

夢中神授心有得,覺來信手筆已忘。

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注釋:幅巾:頭巾。此句言畫面上皇帝的服裝。

元老侑坐鬚眉古,虎臣立侍冠劍長。

平生慣寫龍鳳質,肯顧草間猿與獐。

注釋:龍鳳質,指皇帝肖像。猿與瘴:代民間平民。

都人踏破鐵門限,黃金白璧空堆牀。

注釋:鐵門限:唐永福寺之門檻以鐵皮裹之,人稱鐵門限。此句意謂市人皆來求妙善畫師作畫。

爾來摹寫亦到我,謂是先帝白髮郎。

不須覽鏡坐自了,明年乞身歸故鄉。

注釋:自了:唯圖自身,不顧其他。

贈寫御容妙善師注音

ㄧˋ ㄒㄧˊ ㄕㄜˋ ㄘㄜˋ ㄍㄢˋ ㄒㄧㄢ ㄏㄨㄤˊ , ㄓㄨ ㄌㄧㄢˊ ㄘㄨㄟˋ ㄨㄛˋ ㄈㄣ ㄌㄧㄤˇ ㄒㄧㄤ 。

ㄗˇ ㄧ ㄓㄨㄥ ㄕˇ ㄒㄧㄚˋ ㄔㄨㄢˊ ㄓㄠˋ , ㄍㄨㄟˋ ㄆㄥˇ ㄖㄢˇ ㄖㄢˇ ㄨㄣˊ ㄊㄧㄢ ㄒㄧㄤ 。

ㄧㄤˇ ㄍㄨㄢ ㄒㄩㄢˋ ㄏㄨㄤˋ ㄇㄨˋ ㄕㄥ ㄩㄣ , ㄉㄢˋ ㄐㄧㄢˋ ㄒㄧㄠˇ ㄙㄜˋ ㄎㄞ ㄈㄨˊ ㄙㄤ 。

ㄧㄥˊ ㄧㄤˊ ㄨㄢˇ ㄔㄨ ㄅㄨˋ ㄐㄧㄡˋ ㄗㄨㄛˋ , ㄐㄧㄤˋ ㄕㄚ ㄩˋ ㄈㄨˇ ㄍㄨㄤ ㄓㄠˋ ㄌㄤˊ 。

ㄧㄝˇ ㄖㄣˊ ㄅㄨˊ ㄕˋ ㄖˋ ㄩㄝˋ ㄐㄧㄠˇ , ㄈㄤˇ ㄈㄨˊ ㄕㄤˋ ㄐㄧˋ ㄔㄨㄥˊ ㄊㄨㄥˊ ㄍㄨㄤ 。

ㄙㄢ ㄋㄧㄢˊ ㄍㄨㄟ ㄌㄞˊ ㄓㄣ ㄧ ㄇㄥˋ , ㄑㄧㄠˊ ㄕㄢ ㄙㄨㄥ ㄎㄨㄞˋ ㄑㄧ ㄈㄥ ㄕㄨㄤ 。

ㄊㄧㄢ ㄖㄨㄥˊ ㄩˋ ㄙㄜˋ ㄕㄟˊ ㄍㄢˇ ㄏㄨㄚˋ , ㄌㄠˇ ㄕ ㄍㄨˇ ㄙˋ ㄓㄡˋ ㄅㄧˋ ㄈㄤˊ 。

ㄇㄥˋ ㄓㄨㄥ ㄕㄣˊ ㄕㄡˋ ㄒㄧㄣ ㄧㄡˇ ㄉㄜˊ , ㄐㄩㄝˊ ㄌㄞˊ ㄒㄧㄣˋ ㄕㄡˇ ㄅㄧˇ ㄧˇ ㄨㄤˋ 。

ㄈㄨˊ ㄐㄧㄣ ㄔㄤˊ ㄈㄨˊ ㄧㄢˇ ㄅㄨˊ ㄉㄨㄥˋ , ㄍㄨ ㄔㄣˊ ㄖㄨˋ ㄇㄣˊ ㄊㄧˋ ㄗˋ ㄆㄤ 。

ㄩㄢˊ ㄌㄠˇ ㄧㄡˋ ㄗㄨㄛˋ ㄒㄩ ㄇㄟˊ ㄍㄨˇ , ㄏㄨˇ ㄔㄣˊ ㄌㄧˋ ㄕˋ ㄍㄨㄢˋ ㄐㄧㄢˋ ㄔㄤˊ 。

ㄆㄧㄥˊ ㄕㄥ ㄍㄨㄢˋ ㄒㄧㄝˇ ㄌㄨㄥˊ ㄈㄥˋ ㄓˊ , ㄎㄣˇ ㄍㄨˋ ㄘㄠˇ ㄐㄧㄢ ㄩㄢˊ ㄩˇ ㄓㄤ 。

ㄉㄡ ㄖㄣˊ ㄊㄚˋ ㄆㄛˋ ㄊㄧㄝˇ ㄇㄣˊ ㄒㄧㄢˋ , ㄏㄨㄤˊ ㄐㄧㄣ ㄅㄞˊ ㄅㄧˋ ㄎㄨㄥ ㄉㄨㄟ 牀。

ㄦˇ ㄌㄞˊ ㄇㄛˊ ㄒㄧㄝˇ ㄧˋ ㄉㄠˋ ㄨㄛˇ , ㄨㄟˋ ㄕˋ ㄒㄧㄢ ㄉㄧˋ ㄅㄞˊ ㄈㄚˇ ㄌㄤˊ 。

ㄅㄨˋ ㄒㄩ ㄌㄢˇ ㄐㄧㄥˋ ㄗㄨㄛˋ ㄗˋ ㄌㄧㄠˇ , ㄇㄧㄥˊ ㄋㄧㄢˊ ㄑㄧˇ ㄕㄣ ㄍㄨㄟ ㄍㄨˋ ㄒㄧㄤ 。

贈寫御容妙善師賞析

  這是一首贈詩。開頭回憶早年朝中舊事,表達對先皇的眷戀。中間稱讚妙善宮中寫真如生。結尾點明自己人老發白,已有歸鄉之志。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朗讀
()

猜你喜歡

鵰牆風定,綺窗燭灺,沈吟獨坐。料雪霜深處,司花神女,暗裏焚百和。惱人一陣香初過。把清愁薰破。更那堪得,冰姿玉貌,痛與惜則個。

()

白旄持節使單於,萬裏風煙十載餘。

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爲傳書。

()

猶是行春隊裏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託雄文紀盛筵。

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峯到投子。

()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

肝臂列爲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