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

雜詩二首朗讀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譯文:漫漫的秋夜多麼深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注釋:烈烈:風吹過之聲。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譯文:躺在牀上輾轉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注釋:展轉:展同輾,指睡覺時翻來覆去。寐:入睡。彷徨:徘徊,猶豫不決,心神不定。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譯文:徘徊不定時光忽已久,白露漸漸浸溼我衣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譯文:俯視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譯文:心星噣星排列呈縱橫,銀河轉而流向正西方。

注釋:天漢:指銀河。西流:指銀河由西南轉而向正西流轉,表示已是夜深時分。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譯文:草蟲的叫聲多麼可悲,鴻雁孤獨地向南飛翔。

鬱鬱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譯文:內心悶悶不樂憂愁多,連續不斷地思念故鄉。

注釋:鬱鬱:苦悶憂傷。

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樑。

譯文:想要高飛何處得雙翅,想要渡河河面無橋樑。

注釋:濟:渡。梁:橋。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譯文:面對長風而微微嘆息,憂思不盡斷我腹中腸。

注釋:中:同「衷」。中腸:謂腹中之腸,喻愁苦之甚。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譯文:西北天空有一朵浮雲,聳立無依形狀如車蓋。

注釋:浮雲:漂浮的雲。亭亭:聳立而無所依靠的樣子。車蓋:車蓬。

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譯文:可惜浮雲沒遇好時機,恰巧與突起的暴風遇。

注釋:時不遇:沒遇到好時機。適:正值,恰巧。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譯文:暴風吹我飄行到東南,南行來到吳郡會稽郡。

注釋:行行:走了又走,這裏是極言漂泊之遠。吳會:指吳郡與會稽郡,今江、浙一帶。

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

譯文:吳會二郡不是我故鄉,如何能夠在此久停留。

注釋:滯:停留。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譯文:拋開憂愁不必說其他,客子身居異鄉畏人欺。

注釋:棄置勿復陳:此爲樂府詩套語。棄置:放在一邊。陳:敘說。畏人:言客子力單,怕被他人所欺。

雜詩二首注音

ㄇㄢˋ ㄇㄢˋ ㄑㄧㄡ ㄧㄝˋ ㄔㄤˊ , ㄌㄧㄝˋ ㄌㄧㄝˋ ㄅㄟˇ ㄈㄥ ㄌㄧㄤˊ 。

ㄓㄢˇ ㄓㄨㄢˇ ㄅㄨˋ ㄋㄥˊ ㄇㄟˋ , ㄆㄧ ㄧ ㄑㄧˇ ㄈㄤˇ ㄏㄨㄤˊ 。

ㄈㄤˇ ㄏㄨㄤˊ ㄏㄨ ㄧˇ ㄐㄧㄡˇ , ㄅㄞˊ ㄌㄨˋ ㄓㄢ ㄨㄛˇ ㄔㄤˊ 。

ㄈㄨˇ ㄕˋ ㄑㄧㄥ ㄕㄨㄟˇ ㄆㄛ , ㄧㄤˇ ㄎㄢˋ ㄇㄧㄥˊ ㄩㄝˋ ㄍㄨㄤ 。

ㄊㄧㄢ ㄏㄢˋ ㄏㄨㄟˊ ㄒㄧ ㄌㄧㄡˊ , ㄙㄢ ㄨˇ ㄓㄥˋ ㄗㄨㄥ ㄏㄥˊ 。

ㄘㄠˇ ㄔㄨㄥˊ ㄇㄧㄥˊ ㄏㄜˊ ㄅㄟ , ㄍㄨ ㄧㄢˋ ㄉㄨˊ ㄋㄢˊ ㄒㄧㄤˊ 。

ㄩˋ ㄩˋ ㄉㄨㄛ ㄅㄟ ㄙ , ㄇㄧㄢˊ ㄇㄧㄢˊ ㄙ ㄍㄨˋ ㄒㄧㄤ 。

ㄩㄢˋ ㄈㄟ ㄢ ㄉㄜˊ ㄧˋ , ㄩˋ ㄐㄧˋ ㄏㄜˊ ㄨˊ ㄌㄧㄤˊ 。

ㄒㄧㄤˋ ㄈㄥ ㄔㄤˊ ㄊㄢˋ ㄒㄧˊ , ㄉㄨㄢˋ ㄐㄩㄝˊ ㄨㄛˇ ㄓㄨㄥ ㄔㄤˊ 。

ㄒㄧ ㄅㄟˇ ㄧㄡˇ ㄈㄨˊ ㄩㄣˊ , ㄊㄧㄥˊ ㄊㄧㄥˊ ㄖㄨˊ ㄔㄜ ㄍㄞˋ 。

ㄒㄧˊ ㄨㄛˇ ㄕˊ ㄅㄨˊ ㄩˋ , ㄕˋ ㄩˇ ㄆㄧㄠ ㄈㄥ ㄏㄨㄟˋ 。

ㄔㄨㄟ ㄨㄛˇ ㄉㄨㄥ ㄋㄢˊ ㄒㄧㄥˊ , ㄒㄧㄥˊ ㄒㄧㄥˊ ㄓˋ ㄨˊ ㄏㄨㄟˋ 。

ㄨˊ ㄏㄨㄟˋ ㄈㄟ ㄨˊ ㄒㄧㄤ , ㄢ ㄋㄥˊ ㄐㄧㄡˇ ㄌㄧㄡˊ ㄓˋ 。

ㄑㄧˋ ㄓˋ ㄨˋ ㄈㄨˋ ㄔㄣˊ , ㄎㄜˋ ㄗ˙ ㄔㄤˊ ㄨㄟˋ ㄖㄣˊ 。

雜詩二首釋義

譯文

漫漫的秋夜多麼深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躺在牀上輾轉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定時光忽已久,白露漸漸浸溼我衣裳。

俯視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心星噣星排列呈縱橫,銀河轉而流向正西方。

草蟲的叫聲多麼可悲,鴻雁孤獨地向南飛翔。

內心悶悶不樂憂愁多,連續不斷地思念故鄉。

想要高飛何處得雙翅,想要渡河河面無橋樑。

面對長風而微微嘆息,憂思不盡斷我腹中腸。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雲,聳立無依形狀如車蓋。

可惜浮雲沒遇好時機,恰巧與突起的暴風遇。

暴風吹我飄行到東南,南行來到吳郡會稽郡。

吳會二郡不是我故鄉,如何能夠在此久停留。

拋開憂愁不必說其他,客子身居異鄉畏人欺。

註釋

烈烈:風吹過之聲。

展轉:展同輾,指睡覺時翻來覆去。寐:入睡。

彷徨:徘徊,猶豫不決,心神不定。

天漢:指銀河。西流:指銀河由西南轉而向正西流轉,表示已是夜深時分。

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鬱鬱:苦悶憂傷。

濟:渡。梁:橋。

中:同「衷」。中腸:謂腹中之腸,喻愁苦之甚。

浮雲:漂浮的雲。

亭亭:聳立而無所依靠的樣子。車蓋:車蓬。

時不遇:沒遇到好時機。

適:正值,恰巧。

行行:走了又走,這裏是極言漂泊之遠。吳會:指吳郡與會稽郡,今江、浙一帶。

滯:停留。

棄置勿復陳:此爲樂府詩套語。棄置:放在一邊。陳:敘說。

畏人:言客子力單,怕被他人所欺。

參考資料:

1、殷義祥 .三曹詩文選譯魏晉南北朝 :巴蜀書社 ,1990年 :50-52頁 .

2、傅亞庶 .三曹詩文全集譯註 .長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297-299頁 .

雜詩二首賞析

  用「雜詩」做題名,開始於建安時期。《文選》李善註解釋這一題名說:「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雲雜也。」也就是說,觸物興感,隨興寓言,總雜不類。所以,題爲「雜詩",等於是無題,賦物言情,都是比較自由的。曹丕這兩首雜詩則是抒寫他鄉遊子的情懷。

  建安時期風氣之一,是詩人喜作代言體詩。即揣摩客觀人物的情懷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一個,如他的《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婦詩》是代阮璃的遺孀抒情,《代劉勳妻王氏雜詩》是代棄婦抒情。《雜詩二首》也屬於這一類,不過是代遊子抒懷而已。它的高妙在於能真切地抒寫出他鄉遊子的情懷與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卻並不限於作者一身,這是與自抒己情的抒情詩不盡相同的。

  第一首的主要特色在善用賦筆,也就是善用白描的手法寫情。詩人先不點明主題,開篇用了整整十二句詩,即佔全詩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寫主人公夜不安席、徒倚彷徨的情態。詩人將主人公置於秋夜的大背景中,用環境的豐富拓開一介廣闊的描寫空間,得以從容落筆,淋漓寫情,整個畫面情景相生,氣氛濃鬱。

  詩從季節、辰侯發端。「古詩雲:「愁多知夜長」。思心愁緒滿懷的人最不耐長夜的煎熬,而颯颯秋風自又分外增一層淒涼之感。首二句表面看來純系景語,實際其中已隱含一愁人在,與三、四二句水乳交融,這是行筆入神的地方。人未見而神已出,全在詩句中醞釀的一種氣氛,妙在雖不明言,卻真切可感。三、四兩句接着寫出主人公心神不定,輾轉難眠。五、六兩句寫主人公的思懷太深沉了,太專一了,竟然感覺不出時光的流逝,不知已徘徊了許久時間,露水都把衣衫沾溼了。雖只兩何詩,卻極傳深思癡想之神。他低頭遊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滾動鱗鱗的波光;仰頭縱觀,也無非明月當頭,夜色深沉,銀河已向西傾頹,寥廓的夜空上鑲嵌一天星鬥。第七至第十這四句詩筆筆寫景,卻筆筆無不關情。主人公那一種百無聊賴、寂寞孤獨之感,直從字裏行間泛溢出來,與開端兩句同樣具有以景傳情之妙。「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恰在此時此境,又是秋蟲的陣陣悲鳴送入耳鼓,失羣的南飛孤雁闖入眼簾,無不觸物傷情,頻增思懷愁緒。整個這一大段,以悠然的筆調一筆筆描來,情景如見,氣氛愈釀愈濃。

  經過上面這一段高妙筆墨的描述,主人公思深憂重的情態已如在眼前。這時詩人才將筆頭輕輕掉入主題:「鬱鬱多悲思,綿綿思故鄉。」二句便有千鈞之重。這力量不是來自兩句直述語本身,而是來自前面那一大段精采的鋪墊描寫。那深愁難遣、寢息不安、孤寂無聊的形象,已把鄉思推到了極點,因而使這二句平淡的敘語具有了畫龍點睛的妙用,與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詩章法的奧妙。詩人並沒有就此打住,繼續從欲歸不能這個側面展拓一筆:「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樑。」強烈的歸鄉願望,更反襯出鄉思的深濃。而還鄉無望,把主人公推入更深的悲哀,因而只有向風長嘆,肝腸斷絕了,這個結尾餘味悠然,餘情嫋嫋,頗有餘音繞樑之妙。

  第二首詩與前一首雖然都是寫遊子題材,卻截然不同。在藝術表現上,前一首多用賦筆,這一首則多用比興。在思想內容上,前一首着重抒寫他鄉遊子的纏綿深摯的思鄉之情,這一首則着重表現遊子身處異鄉的不安之感。適應這一主題的需要,前六句運用比興的手法突出揭示了遊子身不自主流落他鄉的情勢。詩人將比興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貼切傳神,韻味濃鬱。開端二句便奕奕有神:「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一朵飄搖不定的浮雲本就與遊子的處境極其切合,車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雲形似車蓋,又分外增一層流移飄蕩之感。下面每兩句一層,層折而下,把遊子流落他鄉的遭際寫得筆酣墨飽。「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浮雲本難滯定一方,卻又命乖時舛,恰與突起的狂風遭遇。飄風,暴起之風。以浮雲遭遇狂風表現遊子爲情勢所迫不得不奔走他鄉,可謂形景切合,情理自然。因受飄風鼓盪,一去便千裏迢迢,遠至東南的極點了:「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句中沒有一個感嘆字眼,卻有千迴百轉無限傷懷之味,「行行至吳會",無字不含遠颶怨尤之意。這六句詩筆在浮雲,意在遊子,形象鮮明,意蘊沉深,耐人玩味。古人說詩寫得好,要「意象俱足」,這幾筆足以當之。

  開篇這六句詩中飽含對命運的哀怨。這哀怨固然來自遊子飄泊之感,然而在這首詩中尤其是來自他鄉難以駐足的怨憤。這就成爲下文寫遊子異鄉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詩歌運筆前文能成後文先行之神,便前後關鎖緊密,境界渾融,意濃味足。因此下文落筆便較爲輕易了:「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吳郡、會稽這兩個地方不是我的家鄉,怎麼能長久呆在這裏!雖只是一種態度決絕的聲音,這聲音的背後卻不知含有多少怨苦與憤懣。妙在千言萬語已經湧到嘴邊,卻沒有一宗宗傾訴出來,而只化爲一句決絕的聲音,表現出極其複雜的感情,饒有餘味。末二句用了同樣的手法:「棄置莫復陳,客子常畏人。」丟開不要說了,作客他鄉是不能不「常畏人」的。遊子駐足他鄉,人地兩生,孤立無援,落腳與謀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這極爲複雜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現出來,有含蘊無窮之感。

  異鄉不安之感,也是遊子歌詠的老主題。《詩經·王風·葛藟》說:「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謂他人母,亦莫我有。」「謂他人昆,亦莫我聞。』』寫盡了遊子處他鄉求告無門的境遇。漢樂府《艷歌行》中所寫流宕在他縣的兄弟幾人要算遭遇較好的了,碰到個熱情的女主人還爲他們縫補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與斜眼,害得他們不得不表白:「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不過曹丕這一首沒有像《詩經》、漢樂府那樣,做某些細節的具體描繪,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筆墨,發揮虛筆的妙用。寫得虛了,似乎說得少了,實際上概括得更深廣,啓人想象更多,包蘊的內容更豐富了。虛、實各有其妙用,藝術的辯證法總是如此。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爲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

曹丕朗讀
()

猜你喜歡

蒼蒼蟠虯龍,亭亭張華蓋。空谷生虛風,清泠發天籟。

遠囂人不知,寂寞塵境外。瞻彼迎客松,搔首弄姿態。

風韻元尋常,俗子爭膜拜。地勢使之然,屢見覆何怪。

我願蒲團松,萬古守耿介。無爲動凡心,白眼看世界。

()

李杜橫馳翰墨場,如椽韓筆頗相當。數篇《琴操》尤高躅,束晰何因便《補亡》。

()

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神閒無萬慮,壁冷有殘燈。
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

()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爲夜雨泣秋蟲。

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餘國士風。

故壘山川成舊恨,今年桃李着新功。

卻應袖取經綸手,留待君王復沛豐。

()

潦倒一枝筇,逍遙十裏松。偶逢犢鼻叟,同聽石溪鍾。

驟雨不出谷,晴雲隱亂峯。忽然殘照起,猶見金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