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書(節選)

與友人書(節選)朗讀

  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譯文:  人做學問,如果不是天天進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一個環境裏待久了,會染上某些習氣而自己沒有察覺。如果不幸處於窮鄉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也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並詳細考究。要(將自己的思想)與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才)差不多能掌握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如面壁(不問世事)一般,對學問一無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連孔子這樣的聖人,也仍須努力地學習,現在的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  

注釋:    孤陋:片面、淺陋。覺:自覺。域:地方。資:盤纏。審:詳細。審問:詳細考究。稽:探究,考察。庶幾:差不多。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丘,即孔子。以:動詞,和「如」「若」相同。勉:勤勉,努力。爲學;做學問方:地方窮僻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猶當:還應當。濟:有利。丘:孔子。

與友人書(節選)注音

   ㄖㄣˊ ㄓ 爲 ㄒㄩㄝˊ , ㄅㄨˊ ㄖˋ ㄐㄧㄣˋ ㄗㄜˊ ㄖˋ ㄊㄨㄟˋ 。 ㄉㄨˊ ㄒㄩㄝˊ ㄨˊ ㄧㄡˇ , ㄗㄜˊ ㄍㄨ ㄌㄡˋ ㄦˊ ㄋㄢˊ ㄔㄥˊ 。 ㄐㄧㄡˇ ㄔㄨˋ ㄧˋ ㄈㄤ , ㄗㄜˊ ㄒㄧˊ ㄖㄢˇ ㄦˊ ㄅㄨˋ ㄗˋ ㄐㄩㄝˊ 。 ㄅㄨˊ ㄒㄧㄥˋ ㄦˊ ㄗㄞˋ ㄑㄩㄥˊ ㄆㄧˋ ㄓ ㄩˋ , ㄨˊ ㄔㄜ ㄇㄚˇ ㄓ ㄗ , ㄧㄡˊ ㄉㄤ ㄅㄛˊ ㄒㄩㄝˊ ㄕㄣˇ ㄨㄣˋ , ㄍㄨˇ ㄖㄣˊ ㄩˇ ㄐㄧ , ㄧˇ ㄑㄧㄡˊ ㄑㄧˊ ㄕˋ ㄈㄟ ㄓ ㄙㄨㄛˇ ㄗㄞˋ , ㄕㄨˋ ㄐㄧ ㄎㄜˇ ㄉㄜˊ ㄕˊ ㄓ ㄨˇ ㄌㄧㄡˋ 。 ㄖㄨㄛˋ ㄐㄧˋ ㄅㄨˋ ㄔㄨ ㄏㄨˋ , ㄧㄡˋ ㄅㄨˋ ㄉㄨˊ ㄕㄨ , ㄗㄜˊ ㄕˋ ㄇㄧㄢˋ ㄑㄧㄤˊ ㄓ ㄕˋ , ㄙㄨㄟ ㄧㄡˇ ㄗ˙ ㄍㄠ 、 ㄩㄢˊ ㄒㄧㄢˋ ㄓ ㄒㄧㄢˊ , ㄓㄨㄥ ㄨˊ ㄐㄧˋ ㄩ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 ㄗˇ ㄩㄝ :「 ㄕˊ ㄕˋ ㄓ ㄧˋ , ㄅㄧˋ ㄧㄡˇ ㄓㄨㄥ ㄒㄧㄣˋ ㄖㄨˊ ㄑㄧㄡ ㄓㄜˇ ㄧㄢ , ㄅㄨˋ ㄖㄨˊ ㄑㄧㄡ ㄓ ㄏㄠˋ ㄒㄩㄝˊ ㄧㄝˇ 。」 ㄈㄨ ㄧˇ ㄎㄨㄥˇ ㄗˇ ㄓ ㄕㄥˋ , ㄧㄡˊ ㄒㄩ ㄏㄠˋ ㄒㄩㄝˊ , ㄐㄧㄣ ㄖㄣˊ ㄎㄜˇ ㄅㄨˋ ㄇㄧㄢˇ ㄏㄨ ?

與友人書(節選)釋義

譯文

  人做學問,如果不是天天進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一個環境裏待久了,會染上某些習氣而自己沒有察覺。如果不幸處於窮鄉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也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並詳細考究。要(將自己的思想)與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才)差不多能掌握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如面壁(不問世事)一般,對學問一無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連孔子這樣的聖人,也仍須努力地學習,現在的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

註釋

孤陋:片面、淺陋。

覺:自覺。

域:地方。

資:盤纏。

審:詳細。審問:詳細考究。

稽:探究,考察。

庶幾:差不多。

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

邑:地方,

丘:孔丘,即孔子。

以:動詞,和「如」「若」相同。

勉:勤勉,努力。

爲學;做學問

方:地方

窮僻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

猶當:還應當

濟:有利

丘:孔子。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與友人書

與友人書(節選)賞析

  顧炎武是我國十七世紀的一位傑出的愛國活動家和具有進步思想的啓蒙學者,博學強記,耿介絕俗,以著作《日知錄》馳名於世。

  抗清失敗後,顧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開,對人生的認識也更加殷實、深刻了。針對當時知識分子崇尚「遊談無根」的理學情況,《與友人書》以「爲學」爲話題,發抒了獨具個性的治學觀。

  文章的結構呈放射狀。作者從爲學者與自我、現實的學友、書本(實際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書中古人)、歷史的「學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實際上是指對提升學者的學養有幫助的一切古人)的關係切入,精到地闡述了這四組關係中的心靈互動的重要性。他要求爲學者做到博學審問(廣泛涉獵,詳細考究)、稽(與別人心靈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實際上指學會辨析,學會批判),使別人的東西化爲自己的東西,從而拓展自己的知識疆域。作者強調爲學不是始於學習,終於學習,而應該聯繫實際,學有所用,即「有濟於天下」。爲學應該貫穿人生的始終,不進則退。這是爲學者必須謹記的一條法則,聖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種注重「廣博、淵深、實用」三位一體的治學觀,辨證而深刻,實在而靈活。這不僅對當時的學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對現代的人們如何打造書香人生,創建學習型社會,也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啓示的。

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南都敗後,因爲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爲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爲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爲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顧炎武朗讀
()

猜你喜歡

西蜀及東魯,琴臺名紛然。此胡亦有之,跡傳闔閭年。

松風寫謖謖,峽水常湲湲。想彼三郎流,聽之早欲眠。

()

三河名郡鬱如林,治行看君結主深。但使便宜長得請,守臣無意賜黃金。

()

二祖霜臺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

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

陶令秫田詩料足,竇家桂子義方成。

即茲更有高賢傳,豈羨區區世上名。

()

對酒煙霞晚,裁詩天地秋。坐聞松籟迥,行愛桂巖幽。

大澤龍蛇遠,荒臺鹿豕遊。向來南海尉,辛苦事嬴劉。

()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鍾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

空王子之空而靈,拈起鉢飯忘了羹。

一生看經不識字,總十二部爲一句。

一生說禪不動口,噴嚏也成師子吼。

阿呵呵,黃面瞿曇爭柰何。

咄咄咄,是甚衲僧臭皮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