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湖中雁

詠湖中雁朗讀

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

羣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

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

刷羽同搖漾,一舉還故鄉。

詠湖中雁注音

ㄅㄞˊ ㄕㄨㄟˇ ㄇㄢˇ ㄔㄨㄣ ㄊㄤˊ , ㄌㄩˇ ㄧㄢˋ ㄇㄟˇ ㄐㄩㄥˇ ㄒㄧㄤˊ 。

ㄗㄚ ㄌㄧㄡˊ ㄑㄧㄢ ㄖㄨㄛˋ ㄗㄠˇ , ㄌㄧㄢˋ ㄏㄜˊ ㄉㄞˋ ㄩˊ ㄕㄨㄤ 。

羣 ㄈㄨˊ ㄉㄨㄥˋ ㄑㄧㄥ ㄌㄤˋ , ㄉㄢ ㄈㄢˋ ㄓㄨˊ ㄍㄨ ㄍㄨㄤ 。

ㄒㄩㄢˊ ㄈㄟ ㄐㄧㄥˋ ㄅㄨˊ ㄒㄧㄚˋ , ㄌㄨㄢˋ ㄑㄧˇ ㄨㄟˋ ㄔㄥˊ ㄒㄧㄥˊ 。

ㄕㄨㄚ ㄩˇ ㄊㄨㄥˊ ㄧㄠˊ ㄧㄤˋ , ㄧˋ ㄐㄩˇ ㄏㄞˊ ㄍㄨˋ ㄒㄧㄤ 。

詠湖中雁賞析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較難確定,清吳淇認爲可能作於齊粱替革之際,但缺少確鑿有力的證據。《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鴻雁來。」春天到了,江南湖中的羣雁飛舉,振翅往北,準備還回故鄉。

  「白水滿春塘,旅雁每逥翔。」起手即點題。「白水」,極清澈之水。此二句點化劉楨《雜詩》「方塘含白水,中有鳧與雁」而成。次句於「雁」字上着一「旅」字,言此湖不過是雁之逆旅,雁只是逆旅之過客而已,爲結句「還故鄉」鋪墊。「逥翔」,迴旋盤翔;「逥翔」前下一「每」字,言每當春水滿池,從北方來此過冬的羣雁就要起飛盤舞,年年如此,無一年例外。一「每」字,加大了時間的跨度。

  「唼流」以下六句,用極細膩的筆觸勾勒湖中羣雁的神態。「唼流」,雁入水覓食貌,宋玉《九辯》:「鳧雁皆唼夫梁藻,風愈飄翔而高舉。」「弱藻」,柔嫩的水草。「唼流牽弱藻」,湖雁覓食水流,以至牽動柔弱的藻類,真是刻畫得至細至微。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雲:「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季秋北雁南飛,爲的是避朔風霜雪。冰雪消融,春日和暖,當他們振翮準備北飛之時,彷彿還感到毛羽上仍殘留着舊年的餘霜;也正是這餘霜,觸動了旅雁的鄉思之情,因爲這餘霜畢竟是北方帶來的呀!「餘霜」一語,頗爲曲妙!上句,羣雁悠閒自在漂浮水面,隨着輕浪晃動。下句,日照平湖,泛泛有光,單雁浮行追逐遠光中的儔侶。「動」,羣雁爲輕浪所動,寫出悠悠然之狀;「逐」,單雁主動追逐,帶有一種頑皮勁兒。這兩句,不着一「湖」字,而「兼湖並出,神至之筆」(《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三)。「唼流」句湖水,「羣浮」兩句湖面,「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兩句湖空,層次極分明,具有明顯的立體感。譚元春說:「『羣浮』、『單泛』、『懸飛』、『亂起』,盡湖雁多寡、上下、遲疾、斜整之狀,可作一湖雁圖」(《古詩歸》卷十三)。結二句「刷羽同搖漾,一舉還故鄉」,篇末點明作意。刷羽,以喙整理羽毛。「搖漾」,李善注:「飛貌」。羣雁刷羽同飛,以期一舉北返故鄉。照應開頭所言「旅雁」。

  我國古代詠物詩源遠流長,何焯說:「園葵(按:即漢樂府《長歌行》,首句爲「青青園中葵」)、湖雁(即此詩),詠物之祖」(《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七)。就時間而言,早於沈約的文人詠物詩有的是,何推此詩爲祖,當於成就而言。詠物詩或有寄託,或無寄託,或雖有寄託但幽隱難明。王褒《詠雁》雲:「河長猶可涉,河闊故難飛。霜多聲轉急,風疏行屢稀。園池若可至,不復怯虞機。」抒寫其流落北方、盼望南歸之情甚明。吳淇《六朝選詩定論》認爲此詩有寄託,他說,梁武帝「及將受禪,休文蓋有不安於心者,故寓意於詠雁。首句滿塘只是白水,雁尚未集其中,『迥翔』謂齊梁之間諸人未知所擇:有從梁而得祿者,如『唼流』句;有不從而中傷者,如『斂翮』句;有黨附而隨波逐流者,如『羣浮』句,有孤立而無與者,如『單泛』句」;結二句則有「自欲隱而兼招隱之意」。這樣的分析不能說沒有絲毫道理,但總感難於圓通,或使人終有「隔一層」之憾。《古詩歸》鍾、譚着眼於該詩的體物方面,較有見地。這首詩的精妙處,在於詩人用輕靈之筆,寫出湖中許許多多雁,湖面、湖空,參參差差,錯錯落落,唼、牽、斂、帶、浮、動、泛、逐、懸、亂、起、刷、搖漾、舉、還,各種各樣的動作,諸多的神態,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而寫來似一點也不費力,不露鵰琢之跡,刻畫精細而不流於纖弱,「詠物之祖」,或可當之。

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徵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羣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諡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

沈約朗讀
()

猜你喜歡

君如綠耳抹流沙,躞蹀追風不待撾。

綴葺曾童楚山竹,燕遊行插曲江花。

久煩鳳詔搜奇逸,定復龍光疊寵嘉。

叱吒即今凌筆陣,坐令楚幕集歸鴉。

()

寥落黃初後,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荊榛。

盛世佔龍馬,明時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嶽降星辰。

屈宋休前代,盧王祇後塵。才高梁苑客,賦擬洛川神。

意氣橫今古,馳驅邁等倫。垂髫遊上國,聳翮戾高旻。

天詔頒黃屋,星槎下紫宸。通滇窮越巂,諭蜀近峨岷。

吊古多停騎,違時蚤乞身。攜尊漳水夜,飛蓋鄴園春。

歲序堪藜杖,鶯花暫釣緡。九重思麗藻,雙闕召詞臣。

邂逅邊徐合,賡酬李薛頻。雞林傳製作,鳳沼降絲綸。

帝命軒輶出,人看斧鉞巡。橫經非寂莫,執憲豈沈淪。

絳帳絃歌日,青衿問字晨。嶽蓮垂二華,宮柳暗三秦。

仙掌金莖舊,咸關紫氣真。夔龍方步武,鵩鳥遽酸辛。

消渴相如伍,修文子夏鄰。調高原寡和,道喪孰知津。

彩筆精靈遠,瑤編絕藝陳。千秋垂燦爛,一代仰嶙峋。

鸞掖名長在,龍門跡未湮。淒涼玄閣草,重睹玉堂賓。

貌識鄱陽烈,詩傳水部親。轉教山鬥望,悵絕潁溪濱。

()

山外青山雲外雲,綠蕪芳草杖藜痕。人間此景不易得,春風絕似桃花源。

()

離席因君薦木桃,碧缸新酒瀉春濤。詩盟遞結東西社,坐客平分上下曹。

簾動午風花氣暖,幾當晴日篆煙高。狂歌亦是驪駒曲,三疊陽關意未豪。

()

薄宦唯吾拙,諸生爾獨貧。他年文苑傳,今日士林人。

蝕字真如蠹,牽衣故作鶉。未須嗟濩落,晚貴最平津。

()

雲裏古寺深,寒威凜毛髮。蹇驢踏山徑,不憚溪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