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

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朗讀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注音

ㄑㄩㄣˊ ㄊㄨㄛ ㄌㄧㄡˋ ㄈㄨˊ ㄒㄧㄤ ㄐㄧㄤ ㄕㄨㄟˇ , ㄅㄧㄣˋ ㄙㄨㄥˇ ㄨˊ ㄕㄢ ㄧˊ ㄉㄨㄢˋ ㄩㄣˊ 。

ㄈㄥ ㄍㄜˊ ㄓˇ ㄧㄥˋ ㄊㄧㄢ ㄕㄤˋ ㄧㄡˇ , ㄍㄜ ㄕㄥ ㄑㄧˇ ㄍㄜˊ ㄕˋ ㄐㄧㄢ ㄨㄣˊ 。

ㄒㄩㄥ ㄑㄧㄢˊ ㄖㄨㄟˋ ㄒㄩㄝˇ ㄉㄥ ㄒㄧㄝˊ ㄓㄠˋ , ㄧㄢˇ ㄉㄧˇ ㄊㄠˊ ㄏㄨㄚ ㄐㄧㄡˇ ㄅㄢˋ ㄒㄩㄣ 。

ㄅㄨˊ ㄕˋ ㄒㄧㄤˋ ㄖㄨˊ ㄌㄧㄢˊ ㄈㄨˋ ㄎㄜˋ , ㄓㄥ ㄐㄧㄠ ㄖㄨㄥˊ ㄧˋ ㄐㄧㄢˋ ㄨㄣˊ ㄐㄩㄣ 。

李羣玉

李羣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爲「李羣玉讀書處」。李羣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作詩《送李羣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後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裏,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

李羣玉朗讀
()

猜你喜歡

有子悲風木,飢驅到北平。移家聊遠道,就食悵餘生。

載主親封篋,棲神宛倚衡。同車頻險阻,共命判幽明。

渡水潛相喚,登山恐或驚。崎嶇輪易折,觳速馬難行。

攬袖看孫哭,烹茶有婦迎。爲言官道近,齊說郡侯清。

地繞岡巒勢,人多弦誦聲。疏花開小院,斜日下高城。

聚似萍波泛,來當麥浪晴。黃泉誰問路,白髮獨添莖。

每憶黔婁被,徒憐考叔羹。蕭條愁官館,何日送歸旌。

()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

谷轉見行騎,山高截片雲。是時秋始孟,綠樹猶繁紛。

兩山闢仙境,一路無纖塵。嫋嫋旌旆影,隱現出嶙峋。

逸興一以暢,轉益憂懷頻。念彼隨從者,跋涉良苦辛。

()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雪急因風緩緩回。

()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

開籠看,神差王。

紛然佳果還相貺。揩病眼、荔奴黃皺,哀梨碧漲。忽憶添丁千裏外,阻隔丹崖綠嶂。

恨此物、無緣分餉。若使姮娥知我意,也璇閨、掩卻垂綃帳。

應爲我,色惆悵。

()

當代推詞伯,如公思獨玄。明霞歸遠渚,孤月出高天。

魯壁存經舊,漢宮作賦先。蒼茫辭闕下,灑落向江邊。

興引赤城愜,情憐碧海偏。奇文振巖穴,麗藻發林泉。

玉鐸驚回首,金聲失比肩。草書潛逼聖,載酒細論賢。

門比孫登重,山因謝朓傳。遊秦膺舜嶽,思越感堯年。

夜夢抽簪侶,秋懷倚劍篇。登臨嗟遠矣,風物轉悠然。

好靜能齊俗,端居或問禪。賓僚盡傾倒,騷雅幸周旋。

重望歸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劉時並蓋,李郭或同船。

賤子暫持節,長途許執鞭。青門逢勝集,紫省列羣仙。

忝竊分徐榻,光輝入孔筵。終南巧舞外,長樂婉歌前。

忽奏陽春曲,兼聆流水弦。疑遊洞庭浦,如陟華山巔。

縹緲飛千裏,空濛俯八埏。別來餘臘雪,吟處起春煙。

朝傍黑河宿,暮從青戍眠。寶刀增意氣,彩筆愧塵緣。

塞晚愁聞雁,溪清想釣鱣。何時隨汗漫,白日共聯翩。

醉訪燒丹地,閒行種藥田。枕書仍寤寐,驛傳若留連。

沙隱朔雲暗,峯迴羌樹圓。關西悵脩阻,空復望飛箋。

()

漁樵並舍兩相忘,三徑回看久就荒。只有生平真活計,湖光萬頃接山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