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屏

題屏朗讀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裏閒。

譯文:梁間傳出燕子的啼聲,呢呢喃喃的。它們在說什麼?竟將我的閒夢驚醒了。

注釋:底事:何事,什麼事。

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譯文:別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話語,那一定會惹人奇怪。於是一個人拄上柺杖帶一壺美酒登芝山去吧。

注釋:渾:都,全部。

題屏注音

ㄋㄧˊ ㄋㄢˊ ㄧㄢˋ ㄗ˙ ㄩˇ ㄌㄧㄤˊ ㄐㄧㄢ , ㄉㄧˇ ㄕˋ ㄌㄞˊ ㄐㄧㄥ ㄇㄥˋ ㄌㄧˇ ㄒㄧㄢˊ 。

ㄕㄨㄛ ㄩˇ ㄆㄤˊ ㄖㄣˊ ㄏㄨㄣˊ ㄅㄨˋ ㄐㄧㄝˇ , ㄓㄤˋ ㄌㄧˊ ㄒㄧ ㄐㄧㄡˇ ㄎㄢˋ ㄓ ㄕㄢ 。

題屏釋義

譯文

梁間傳出燕子的啼聲,呢呢喃喃的。它們在說什麼?竟將我的閒夢驚醒了。

別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話語,那一定會惹人奇怪。於是一個人拄上柺杖帶一壺美酒登芝山去吧。

註釋

底事:何事,什麼事。

渾:都,全部。

題屏賞析

  劉季孫曾在饒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陽縣)擔任酒務,專門管轄制酒和酒業稅收。他是一個很孤獨高傲,並淡泊名利的人。作爲管稅收的官員,在那時應該是個肥缺,但是詩中則明確指出詩人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污,這是一種爲官清廉的承諾。

  燕子呢喃是輕細悅耳的,一個心裏沒事的人不會被打擾。詩的字面意思翻成現在的話是想要聽懂燕子的話而不被理解,而這僅僅是字面意思而已。即便是現在去和別人討論燕子說的話,那也有人會覺得奇怪。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被人理解,百般無聊的詩中人只好一個人攜酒遊芝山,消遣去了。不是前呼後擁,而是一個人拄上柺杖,僅帶着美酒就去了。這就是詩人在表示自己的脾氣和性格,或者說他的品格和道德觀。

  《石林詩話》中曾記載:王安石爲江東提舉刑獄時,巡查到此處,將要評估劉季孫的工作成績。來到廳前,見屏風上題着這首詩。讀罷大聲稱讚,一問左右,說是劉季孫所寫,於是召他來談詩論文,酒務方面的情況倒一句沒提。等王安石回到旅驛,有不少此地的學子聚在門前,請求派一個主管教育的官,王安石馬上就點劉季孫來主持。一時傳爲佳話。《千家詩》的註解裏特別有這樣一段話:難怪當年王安石作江東提刑時,巡查酒務到饒州,看到劉季孫廳屏上的這首詩後,就不再問酒務一事了。

  劉季孫是北宋大將劉平之後,性格豪邁,文武全才,卻出任小小的一介酒務俗吏,實在有點太委屈他。不過,劉季孫的詩卻讀不出筋骨盡露的淺躁之氣,不是那種哭哭啼啼或跳腳大罵的風格,而是襟抱開闊,氣度雍然。宋人很推崇這種氣度,不喜歡羅隱那樣尖銳直切的。正如宋代嚴羽《滄浪詩話》中所說:「其未流甚者,叫躁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爲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也」。這也是王安石讀懂了詩中的喻意後,對他極爲推許的原因。

  拋開詩人的這種氣度不講,僅僅從詩歌條理來看,這詩中的人看似悠閒恬淡,其實還很寂寞,「說與旁人渾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種鬱鬱不得志的抱怨,那麼「杖藜攜酒看芝山」就是對這種心情的解脫,雖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爲灑脫。這種成熟的人生觀,現在的讀者讀起來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劉季孫

開封祥符人,字景文。工詩文。監饒州酒務,題詩爲王安石稱賞,遂知名。以左藏庫副使爲兩浙兵馬都監,兼東南第三將。蘇軾薦其才,除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 ...

劉季孫朗讀
()

猜你喜歡

故城疊巘臨高臺,古木到天猿鳥哀。桐鄉官寺山水裏,泉聲常疑驟雨來。

吾祖政成朱邑後,文採風流今未朽。王郎遊刃無全牛,籍甚能名傳衆口。

絃歌之聲得故人,車殆馬煩開芳樽。明朝更指南鬥去,相思目斷江湖春。

()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

或爲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雲粥倉庚,可以療此痼;

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

淺深秋色看紅葉,高下人煙入翠微。

過嶺已憐雲滿{革登},穿林寧恨露沾衣。

自慚訪道來何晚,便好尋真去不歸。

本迕朝廷無補報,名山猶幸許相依。

()

旅食京華久,年來音信疏。忽聽雙鵲語,暗卜嶺南書。

()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幹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並扛。

萬裏浪頭鰲駕六,五雲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羣英力盡降。

()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