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朗讀

數年湖上謝浮名,竹杖紗巾遂性情。

雲外有時逢寺宿,日西無事傍江行。

陶潛縣裏看花發,庾亮樓中對月明。

誰念獻書來萬裏,君王深在九重城。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注音

ㄕㄨˋ ㄋㄧㄢˊ ㄏㄨˊ ㄕㄤˋ ㄒㄧㄝˋ ㄈㄨˊ ㄇㄧㄥˊ , ㄓㄨˊ ㄓㄤˋ ㄕㄚ ㄐㄧㄣ ㄙㄨㄟˋ ㄒㄧㄥˋ ㄑㄧㄥˊ 。

ㄩㄣˊ ㄨㄞˋ ㄧㄡˇ ㄕˊ ㄈㄥˊ ㄙˋ ㄙㄨˋ , ㄖˋ ㄒㄧ˙ ㄨˊ ㄕˋ ㄅㄤ ㄐㄧㄤ ㄒㄧㄥˊ 。

ㄊㄠˊ ㄑㄧㄢˊ ㄒㄧㄢˋ ㄌㄧˇ ㄎㄢˋ ㄏㄨㄚ ㄈㄚ , ㄩˇ ㄌㄧㄤˋ ㄌㄡˊ ㄓㄨㄥ ㄉㄨㄟˋ ㄩㄝˋ ㄇㄧㄥˊ 。

ㄕㄟˊ ㄋㄧㄢˋ ㄒㄧㄢˋ ㄕㄨ ㄌㄞˊ ㄨㄢˋ ㄌㄧˇ , ㄐㄩㄣ ㄨㄤˊ ㄕㄣ ㄗㄞˋ ㄐㄧㄡˇ ㄔㄨㄥˊ ㄔㄥˊ 。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賞析

  「數年湖上謝浮名,竹杖紗巾遂稱情。」據《唐詩紀事》及崔峒朋友們的詩文記載,崔曾登進士第,大曆中任拾遺、補闕等職,後因事貶爲潞府(治所在今山西襄垣縣北)功曹,終被貶於州刺史,卒於貞元中期。從詩的作年和詩中語氣來考察,這首詩可能即作於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屬於閒官,且詩人所居之地又遠離朝廷,因而詩的上句說數年來漂泊江湖,摒棄做官的虛名,下句「竹杖紗巾」,是隱者裝束,意思說自己逍遙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願。金聖嘆批曰:「『遂』字妙!妙!言亦既寬然有餘,更無欠缺也。不知何一日何一故又要獻書,遂又生出無數不稱情」(《金聖嘆選批唐詩》卷之四上)以「遂」字爲中心解這兩句詩,一語中地。下一聯具體描寫瀟灑的生活:「雲外有時逢寺宿,日西無事傍江行。「雲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詩人現居的閒散之地,此聯詩人自述一切率意而爲,有時逢寺即宿,有時日落西山,無事時沿江漫行。這兩句頗似司空曙《江村即事》中「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一聯的意趣。

  頸聯歸結到寄韋李本意。「陶潛縣裏看花發,庾亮樓中對月明。」上句陶潛指李明府,陶曾爲彭澤令,故以陶比李,下句庾亮指韋應物。陶淵明既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李又是崔峒友人,從那首《贈同官李明府》中「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裏見人家」的句子,可以看出李明府也是一位胸懷磊落的人物;庾亮爲晉朝太尉,《晉書》卷七十三載:亮都督江荊六州軍事,鎮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樓,亮至,將起避,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興復不淺』。便據胡牀嘯詠,其坦率多類此。」「樓中對月」疑寫此事。韋應物爲大曆、貞元間著名山水詩人,性格清雅閒靜,詩風恬淡,亦非追求功名利祿者。崔峒以兩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兩位同樣雅潔的今人,說他們做官,不說政績怎樣,而說看花、對月,這樣寫主要是對他們「吏隱」生活的嚮往,同時稍露自傷不遇之情。

  「誰念獻書來萬裏,君王深在九重城。」尾聯轉入滿腹牢騷不平,詩人向兩位朋友訴苦:我不遠萬裏,到京城獻書,誰知「君之門兮九重」,一片赤誠,難以上達天聽,不爲君知。這兩句並不是「悔獻書」,他對獻書毫不悔恨,只是怨自己運氣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賞識自己的才幹,使得他不能象韋蘇州和李明府那樣,既能當官,又過着「瀟灑送日月」的生活。「十才子」詩中常交織着「仕」與「隱」的矛盾。他們都是中下層知識分子,對他們來說,最愜意的莫過於「陶潛縣裏看花發,庾亮樓中對月明」這樣吏、隱兩全的生活,崔峒因未得到這種「待遇」而產生怨恨,不過,他的「怨」,是「怨而不怒」,合乎中庸之道的。崔峒的友人王烈有一首《酬崔峒》詩,對他的矛盾心理寫得很形象具體:「狥旬世甘長往,逢時忝一官。欲朝青瑣去,羞向白雲看。榮寵無心易,艱危抗節難」。

  崔峒的詩全國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被選錄了崔詩九首,並評價雲:「崔拾遺,文彩炳然,意思方雅。」這首詩,意象高華,投贈之意,怨憤之情,出以雅正之筆,爲崔詩中的佳作。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號皆不詳,唐代詩人。登進士第,大曆中曾任拾遺、補闕等職。集賢學士。其餘事蹟不祥。唐朝大曆年間和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耿湋、夏侯審合稱「大曆十才子」。崔峒的詩現在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錄了崔詩九首,並評價雲:「崔拾遺,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

崔峒朗讀
()

猜你喜歡

愛子窺顏色,趨庭問所思。望中雲共遠,階下草方滋。

曉日明金騎,春風吹綠枝。還聞臨別去,遙附萬年卮。

()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雲。

肉酪調齋飯,毛氈制戰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鵰羣。

()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獨何爲,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飢驅此行役。

縱非出山泉,仰愧入林翮。一心信兩端,繹思有餘戚。

緬昔負米賢,歡焉供子職。

()

我自三雲塞,來歸百粵城。故人離別盡,邊地姓名輕。

孔雀自相妒,梅花無此情。如君是知己,應解識生平。

()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複壁,帝不能救憂及躬。

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

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

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

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後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

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

翁生建安七子後,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

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

()

客裏重爲客,飢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揹人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