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送元美

塞上曲送元美朗讀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譯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軍事文書,冒着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臺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

注釋:羽:指羽書或羽激,爲古時徵調軍隊或用於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接:接近,直抵。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爲中國古都之一,西漢、隋、唐等朝代皆定都於此。後常通稱國都爲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

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徵人馬上看。

譯文: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一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着京城的決策到來。

注釋:西山:北京西郊羣山的總稱。徵人:出徵在外的將士。

塞上曲送元美注音

ㄅㄞˊ ㄩˇ ㄖㄨˊ ㄕㄨㄤ ㄔㄨ ㄙㄞˋ ㄏㄢˊ , ㄏㄨˊ ㄈㄥ ㄅㄨˊ ㄉㄨㄢˋ ㄐㄧㄝ ㄔㄤˊ ㄢ 。

ㄔㄥˊ ㄊㄡˊ ㄧˊ ㄆㄧㄢˋ ㄒㄧ ㄕㄢ ㄩㄝˋ , ㄉㄨㄛ ㄕㄠˇ ㄓㄥ ㄖㄣˊ ㄇㄚˇ ㄕㄤˋ ㄎㄢˋ 。

塞上曲送元美釋義

譯文

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軍事文書,冒着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臺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一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着京城的決策到來。

註釋

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爲著名。

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爲「後七子」領袖。

羽:指羽書或羽激,爲古時徵調軍隊或用於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

接:接近,直抵。

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爲中國古都之一,西漢、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於此。後常通稱國都爲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

西山:北京西郊羣山的總稱。

徵人:出徵在外的將士。

參考資料:

1、畢桂發.毛澤東批閱古典詩詞曲賦全編 下冊: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07:940

2、朱安羣.明詩三百首詳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0:324

塞上曲送元美創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別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方的韃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爲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篤深,詩人作此詩送別王世貞奔赴前線,並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參考資料:

1、朱安羣.明詩三百首詳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0:324

2、葛景春 蔡樹春.新編千家詩 詠月古詩百首:海燕出版社,1990.11:207

塞上曲送元美賞析

  開篇「白羽」兩字就點明邊塞軍情緊急,古時軍事文書插上鳥羽,表示此書十萬火急,須像飛鳥一樣迅速傳遞,故稱羽書或羽檄。「霜」字既形容鳥羽之白,又烘託塞外之寒,而且還暗含形勢險峻的意味。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帶着那份如含嚴霜的羽書,冒着塞外的寒風策馬飛奔的畫面。

  第二句「胡烽不斷接長安」,「胡烽不斷」形象地點明外族屢侵邊境。長安是唐代國都,「接長安」應前句「出塞寒」,表示邊境頻頻告急,戰報直入朝廷,軍情之峻急盡在不言之中。

  詩的前兩句給全詩籠罩上緊張的戰爭氣氛。這兩句用戰爭所特有的鏡頭——羽書、胡烽,極寫邊事嚴重,句式急促,緊迫之感躍然紙上。

  後兩句寫軍士出徵應戰。「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徵人馬上看」,這兩句承上而來,又移步換形,節奏由急促變舒緩,內容從戰事轉抒情。月可以說是寫邊塞的詩作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月照邊關,使塞外景色壯闊而悲涼,朦朧而悽清,頗具邊塞情調,詩人在第三句裏,把邊塞的月夜寫得非常靜美;詩中的「一片月」。不僅能襯託情意,而且能喻示時間,渲染氣氛。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東山,家鄉異地之分。詩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西山」與「邊塞」、「胡烽」暗自相聯。又同下句「徵人看月」情融意合,構成佳境。而徵人看月,則又交織着懷念家鄉的愁情與立功邊塞的雄心。「多少徵人」,意即許多離鄉遠徵、抗敵衛國的將士,他們都是人,立身邊塞,目視明月清輝,心頭泛起思鄉之情。「馬上看」就含蓄着這種情感,戰士們騎馬奔赴塞外或巡邏邊境中,抬頭看望高懸空中的明月,既思念親切的家鄉,留戀美好的人生,又準備爲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而誓死戰鬥。因此,後兩句既帶有唐代邊塞詩中常見的那種雄豪悲壯的格調,又有一種纏綿的情致,總觀全詩,詩人故意於此設下不和諧音符,藉助藝術辯證法的力量,以靜顯動,創造出一種物我相融,表裏一致的境界。

  這首詩是明人李攀龍寫的一首送別詩,元美即王世貞。王世貞此次出行,與防務有關,故詩人送詩爲其壯行,詩中「徵人」句即點送行之意。此詩雖貌似唐詩,但也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擔憂。全詩僅四句,前三句着力寫景,渲染氣氛,爲後一句抒情奠基。前兩句選用白羽、寒塞,胡烽、長安四組意象,強調軍情的緊急,爲元美的出行渲染氣氛。下兩句以西山之月連接徵人與京城,既表現徵人不戀京城,竭力守邊,又希望元美能勉力邊務,不辱使命。詩蒼勁雄闊,意境深幽,頗有唐代邊塞詩風格。李攀龍詩刻意規模唐調,樂府詩尤多割剝古人字句,但此詩筆調凝練,意境雄闊,風格勁健,頗得唐代邊塞詩的神韻,做到了神與貌合。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爲「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爲「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

李攀龍朗讀
()

猜你喜歡

竹蔭巧藏三伏,茶香分入四鄰。

波間先辨來客,石畔長眠醉人。

()

霜華爭妒雁來紅,時白時黃變幻中。太液遺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悵庭空。

()

弱冠不飲酒,篝燈橫玉繩。或雲酒中趣,湛湛浮雲蒸。

棄書試其言,杲若烏輪升。天根轉晴雷,堅城爲之崩。

妙言粲瓊屑,逸興追飛鷹。醉鄉儻可居,無功乃真朋。

()

男兒獨立天地間,太華絕尖一何陗。

子房不肯下蕭曹,伯夷本自輕周召。

往來舞袖拂雲霄,醉裹扁舟凌海嶠。

鳳飢肯向雞求餐,玉潔不與蠅同調。

山高路斷客來稀,日晏廛空臂爭掉。

窮塗李白友俗人,歲晚杜甫交年少。

前門長揖後門關,當面論心背後笑。

雲門輕與凡耳彈,夜光莫怪兒童誚。

君平世棄政自佳,老子知希渠所要。

人間對面九疑峯,未許衝風鼓無竅。

()

昨夜餘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板橋村。

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