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詩三首·其三

七哀詩三首·其三朗讀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

譯文:邊城的荒涼使人悲傷,過去我就曾經到過這個地方。

注釋:更:經歷。

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譯文:冰雪象刀一樣割裂皮膚。大風颳得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注釋:截:截取,引申爲凍傷。

百裏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譯文:方圓百裏不見人煙,草木茂盛卻沒有人來管理?

注釋:當遲:膽敢遲緩。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譯文:登上城樓遙望烽火臺,只見滿城飄動的都是獵獵招展的戰旗。

注釋:亭燧:古代築在邊境上的烽火亭,用作偵伺和舉火報警。翩翩飛戍旗:戍邊的旗子翩翩起飛。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

譯文:行軍的人不準備再返回家園.出門時就已經與家人作了長別。

注釋:行者:逃難的人。反:同「返」,返回。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

譯文:幾個孩子都已經被敵方俘虜了,我們爲此已經哭了好長時間。

天下盡樂土,何爲久留茲。

譯文:天下可供安居樂業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這個地方呆下去呢?

注釋:樂土:安樂的地方。見《詩經·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茲:此,這裏。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

譯文:這就象蓼草上的蟲子長期吃辣一樣,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請不要與我們再談離開邊城的事。

注釋:蓼蟲:吃慣了蓼(一種有辣昧的草)的蟲子已經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爲了所好就會不辭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諮:同「咨」。徵詢,商議。

七哀詩三首·其三注音

ㄅㄧㄢ ㄔㄥˊ ㄕˇ ㄒㄧㄣ ㄅㄟ , ㄒㄧˊ ㄨˊ ㄑㄧㄣ ㄍㄥˋ ㄓ 。

ㄅㄧㄥ ㄒㄩㄝˇ ㄐㄧㄝˊ ㄐㄧ ㄈㄨ , ㄈㄥ ㄆㄧㄠ ㄨˊ ㄓˇ ㄑㄧˊ 。

ㄅㄞˇ ㄌㄧˇ ㄅㄨˊ ㄐㄧㄢˋ ㄖㄣˊ , ㄘㄠˇ ㄇㄨˋ ㄕㄟˊ ㄉㄤ ㄔˊ 。

ㄉㄥ ㄔㄥˊ ㄨㄤˋ ㄊㄧㄥˊ ㄙㄨㄟˋ , ㄆㄧㄢ ㄆㄧㄢ ㄈㄟ ㄕㄨˋ ㄑㄧˊ 。

ㄒㄧㄥˊ ㄓㄜˇ ㄅㄨˊ ㄍㄨˋ ㄈㄢˇ , ㄔㄨ ㄇㄣˊ ㄩˇ ㄐㄧㄚ ㄘˊ 。

ㄗˇ ㄉㄧˋ ㄉㄨㄛ ㄈㄨˊ ㄌㄨˇ , ㄎㄨ ㄑㄧˋ ㄨˊ ㄧˇ ㄕˊ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ㄐㄧㄣˋ ㄌㄜˋ ㄊㄨˇ , ㄏㄜˊ 爲 ㄐㄧㄡˇ ㄌㄧㄡˊ ㄗ 。

ㄌㄧㄠˇ ㄔㄨㄥˊ ㄅㄨˋ ㄓ ㄒㄧㄣ , ㄑㄩˋ ㄌㄞˊ ㄨˋ ㄩˇ ㄗ 。

七哀詩三首·其三釋義

譯文

邊城的荒涼使人悲傷,過去我就曾經到過這個地方。

冰雪象刀一樣割裂皮膚。大風颳得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方圓百裏不見人煙,草木茂盛卻沒有人來管理?

登上城樓遙望烽火臺,只見滿城飄動的都是獵獵招展的戰旗。

行軍的人不準備再返回家園.出門時就已經與家人作了長別。

幾個孩子都已經被敵方俘虜了,我們爲此已經哭了好長時間。

天下可供安居樂業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這個地方呆下去呢?

這就象蓼草上的蟲子長期吃辣一樣,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請不要與我們再談離開邊城的事。

註釋

更(gēng):經歷。

截:截取,引申爲凍傷。

當遲:膽敢遲緩。

亭燧(suì):古代築在邊境上的烽火亭,用作偵伺和舉火報警。

翩翩飛戍旗:戍邊的旗子翩翩起飛。

行者:逃難的人。

反,同「返」,返回。

樂土:安樂的地方。見《詩經·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茲(zī):此,這裏。

蓼(liǎo)蟲:吃慣了蓼(一種有辣昧的草)的蟲子已經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爲了所好就會不辭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諮(zī):同「咨」。徵詢,商議。

參考資料:

1、康萱民,銅淺安著.《繼往開來的建安文學——還建安文化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應用的地位》: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頁

七哀詩三首·其三創作背景

  詩中詩人抒寫自己久客荊州思鄉懷歸的感情。內容和詩人著名的《登樓賦》相似。大約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荊州時的作品。

參考資料:

1、鮑鵬山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179頁

七哀詩三首·其三賞析

  起句一開始詩人就爲使人心悲的邊城慨然長嘆,充滿了辛酸悽愴。詩篇開門見山點明題意,這在古詩和古樂府中是幾乎看不到的。「悲」字是這首詩的詩眼,統攝全詩,也是此詩主意所在。接着,詩人申述了邊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寫邊地嚴寒、人稀、荒蕪。冰雪像刀子一樣割着人的肌膚,大風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是冰、雪、風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慄。「百裏不見人,草木誰當遲?」這設問,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寫戰爭給邊地人民帶來的痛苦。登城遠望烽火臺,只見邊防駐軍的戰旗在朔風中紛紛飄揚、搖曳、戒備森嚴,氣氛緊張。出徵之人,一去不再回頭,不思返歸。留下的人,多被敵軍俘虜,沒完沒了地哭泣。可見邊地人民遭受敵軍蹂躪之慘,苦難之深。從徵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虜,這是造成「百裏不見人」的主要原因。惡劣的自然環境,不停的殘酷戰爭,使邊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後四句寫詩人的憤激之情和悵然感嘆。「天下盡樂土,何爲久留茲?」這一反詰句流露了詩人強烈的哀怨情緒,表現了詩人對邊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關切。「蓼蟲不知辛,去來忽與諮。」蓼蟲喜歡吃苦辣的東西,因此說「不知辛」。這兩句是說,那些像蓼蟲一樣長期吃苦而不知什麼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談遷徙的事是沒有用的。言外之意,戰爭使人民習慣了,麻木了。這裏凝聚了詩人無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詩人對此無能爲力的惆悵哀嘆的情緒。

  這是一首反映邊地戰爭的寫實詩。詩人繼承了《詩經》與《楚辭》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深刻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邊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的社會現實。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於其文才出衆,被稱爲「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後歸曹操。 ...

王粲朗讀
()

猜你喜歡

荻花楓葉醉爲鄉,每憶臨分一鼎香。枉費光陰驚老大,略無治行愧循良。

歸心來往雞豚社,清思消磨雁鶩行。且喜絃歌餘樂地,好詩句句挾風霜。

()

庾嶺問南能,踏碓到三更。

誰知憨俗漢,紹祖列傳燈。

()

差極人臣位,南柯夢轉虛。蓋棺論未定,頗費史家書。

()

春深花正開,天晴海初曙。霞光雲際來,艷色溢蓬宇。

明明碎錦坊,淡淡秋容圃。聊因旦晚歡,妍麗安足數。

()

莫念醉鄉迷酒杯,流年長怕少年催。

西陵水闊魚難到,南國路遙書未回。

匹馬計程愁日盡,一蟬何事引秋來?

相如已定題橋志,江上無由夢釣臺。

()

蘭陰一水下蘭溪,水隱花香水滿堤。任使東流海門去,清心還向浙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