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初隱餘杭山,25歲出家,曾居支硎山,後於剡縣(今浙江省嵊縣)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衆百餘。晉哀帝時應詔進京,居東安寺講道,三年後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

()

軼事典故

  《世說新語》記載之盾曾養馬養鶴,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有人送給高僧支遁五十兩黃金和一匹駿馬。他處理這兩件事物的方法與衆不同,把黃金送了人,卻把馬留下來飼養,而且時時前往觀看。以世俗的觀點長看,黃金可以生利息,而馬卻要吃草料,何不把黃金留卜而把馬匹遣發?怪不得世俗之人都說支遁不善處理事物。支遁卻笑着說:「他們哪裏知道?貧道愛其神駿之性耳!」「神駿之性」是名馬的一種了不起的英駿共相,這是百支遁以一個藝術欣賞的角度愛馬賞馬的超人之處。《神駿圖》描繪的是支遁愛馬的一個場面。

  《神駿圖》是一件絹本重彩中國畫,工筆畫人物、海水和樹石。畫的右邊一僧人坐岸邊石牀之上,身着架裟,肩負錫杖長達地面,此人就是支遁。支遁對面坐一士人,侍立者爲西域奴僕,臂上立一雄鷹。三人都正凝視着迎面踏浪而來的駿馬。馬上騎者爲一散發童子,手執木杆,欣然自得;馬無繮繩鞍韉,昂首健步,渡海如履平地,迎面馳騁。畫中,馬的駿健,人的凝眸,都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主要成就

  他的生平習好,也帶著當時名士所共同具有的風趣。《世說新語》記載他曾養馬養鶴,他擅長草書隸書,詩也寫得不錯。《廣弘明集》收錄他的古詩二十多首,其中有些也帶著濃厚的老莊氣味。支遁在內典之中,對《般若經》下的功夫最深。他在出家以前,就曾研究過《般若》。後來又經常辯論、講誦《般若》。他所著的論文中可視爲支遁般若義的代表作是《即色遊玄論》。此論已經亡佚,在慧達《肇論疏》中有所證引∶「吾以爲即色是空,非絕滅空,此斯言至矣。何者,夫色之性,色雖色而空。如知不自知,雖知而恆寂也。」《中論疏記》引《山門玄義》,文字上稍有不同∶「夫色之性,色不自色。不自,雖色而空。知不自知,雖知而寂。」其義又見於《支遁集·妙觀章》∶「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雖有而空。故曰色即爲空,色復異空」(《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他這些話的大意是∶所謂色不自色者,即明色法無有自性。亦即謂其色雖有,而自性無有,亦即是空。無體,故曰∶「色復異空」。非別有空,故曰∶「色即是空」。既主色無禮,無自性,則非色象滅壞之後,乃發現空無之本體,故曰∶「非色滅空」。後人對即色義雖有不同的看法,但支公所論要不失爲一家之言。

  他又著有《釋即色本無義》、《道行指歸》(並見《出三藏記集》卷十二)。原書已經亡佚,但由書名推測,一定也是解釋《般若》的作品。此處還有《聖不辯知論》、《辯三乘論》、《釋蒙論》等,也都亡佚。他又曾就大小品《般若》之異同,加以研討,作《大小品對比要鈔》。但原書也不存在了。《出三藏記集》卷八還保存著這部書的序。

  此外,他也曾注意過禪學,撰寫過《安般經注》及《本起四禪序》。又曾致力於《本業經》,《出三藏記集》收錄他的《本業略例》、《本業經注序》。又曾講過《維摩詰經》和《首楞嚴經》。

  他又是主張頓悟的一個人,南齊劉《無量義經序》論頓悟說∶「尋得旨之匠,起自支安。」《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支法師傳》∶「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於七住。」由於他主張到第七地生起頓悟,七地以上尚須進修,因此又稱爲「小頓悟」。如慧達《肇論疏》說∶「第二小頓悟者,支道林師雲,七地始見無生。」

  他的集子《隋書·經籍志》著錄八卷,加註說∶《梁十三卷》。《唐書·藝文志》作十卷。可是到了清初的《讀書敏求記》和《述古堂書目》就都作兩捲了,可見此書缺佚已久。

  現存的清光緒年邵武徐氏刊本《支遁集》有兩卷,附補遺一卷。

人物生平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東晉高僧,陳留人,善草隸,好畜馬。魏晉時代,玄學流行,名士清談,蔚然成風,支遁精通老莊之說,佛學造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聖不辯之論》,《道行旨歸》,《學道戒》等論書,在《即色遊玄論》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創立了般若學即色義,成爲當時般若學「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約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他出生在一個佛教徒的家庭裏。幼年時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時,他同一些名士如王蒙、殷融等有來往,並備受賞識。在餘杭山隱居時,他研究《道行般若》等經典。二十五歲出家。其後他回到吳地建立了支山寺。

  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極盛行,佛教僧侶有的也加入了清談的行列,佛經也成了名士們的清談之資,而支遁幾乎是這種風氣的代表人物。因而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歡和他來往,並且非常推崇他。在以記載清談家言行爲主的《世說新語》中,關於支遁的記載就有四十多條。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談家條件雜揉老釋的僧人,他對於清談家最爲宗奉的典籍《莊子》更有獨到的見釋。對於《莊子》的《逍遙遊》篇尤能獨抒己見,曾爲當時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賞。

  後來他去剡地(今浙江嵊縣)經會稽郡時,與王羲之晤面,王請他住在靈嘉寺。以後移到石城山,立棲光寺。晉哀帝即位(362年)以後,曾屢次派人徵請。他於是又到建康,住在東安寺。在晉京停留將近三年,上書請求回山,哀帝應允並給了他很優厚的饋贈和照顧。太和元年(366年)去世,年五十三歲。

  每年農曆四月初四恭逢晉代支遁法師圓寂紀念日。

支遁的詩文

五嶽盤神基,四瀆湧蕩津。

動求目方智,默守標靜仁。

()

五嶽盤神基,四瀆湧蕩津。

動求目方智,默守標靜仁。

()

閒邪託靜室,寂寥虛且真。逸想流巖阿,朦朧望幽人。

慨矣玄風濟,皎皎離染純。時無問道睡,行歌將何因。

()

晞陽熙春圃,悠緬嘆時往。感物思所託,蕭條逸韻上。

尚想天臺峻,彷彿巖階仰。泠風灑蘭林,管瀨奏清響。

()

坤基葩簡秀,乾光流易穎。神理遠不疾,道會無陵騁。

超超介石人,握玄攬機領。餘生一何散,分不咨天挺。

()

翔鸞鳴昆崿,逸志騰冥虛。惚恍回靈翰,息肩棲南嵎。

濯足戲流瀾,採練銜神蔬。高吟漱芳醴,頡頏登神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