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其九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朗讀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譯文:養龍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復返,如今已經沒有人培養重用英賢。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譯文:寒夜裏的霜雪把馬棚壓得坍塌,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經被折斷。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注音

ㄌㄧㄠˊ ㄕㄨˊ ㄑㄩˋ ㄘㄨㄥ ㄘㄨㄥ , ㄖㄨˊ ㄐㄧㄣ ㄅㄨˊ ㄏㄨㄢˋ ㄌㄨㄥˊ 。

ㄧㄝˋ ㄌㄞˊ ㄕㄨㄤ ㄧㄚ ㄓㄢˋ , ㄐㄩㄣˋ ㄍㄨˇ ㄓㄜˊ ㄒㄧ ㄈㄥ 。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釋義

譯文

養龍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復返,

如今已經沒有人培養重用英賢。

寒夜裏的霜雪把馬棚壓得坍塌,

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經被折斷。

註釋

⑴王琦注:「《左傳》:『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慾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龍。』杜預注;『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養也。」

⑵按古以馬爲龍類,故李賀以今不能豢龍,而駿骨爲霜所折。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賞析

  此詩爲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九首。這首詩化用飂叔豢龍的典故,斥責當時統治者摒棄、殘害賢才,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不平和對英才埋沒的痛惜心情。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於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徵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嘆良馬不得善養者則必爲風霜所摧折,可爲詠物詩之典範,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於此詩中可以明見。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朗讀
()

猜你喜歡

紛紛著作能上馬,袞袞紫微俱斲窗。韓侯遽綰銅章去,豈坐雙流帶二江。

()

乞得真形圖,五嶽在指掌。撫琴一動操,欲令衆山響。

()

暗數流光似擲梭,平生事業愧蹉跎。不堪臥病經旬久,添得新愁萬種多。

籬菊幽香才破萼,井梧涼葉乍辭柯。扶筇試向窗前看,強學吟翁一醉歌。

()

寄命湖船帶夢遊,又依海客戀殘秋。

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

映照鬚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

持杯各在飛鴻側,咽入天風與唱愁。

()

射幹才一朵,瓶小不勝花。剪似春羅碎,翩如綵蝶斜。

白頭簪不可,素手贈誰家。硯側間相映,光含一點霞。

()

醉臥空齋靜絕人,夜闌霜月白紛紛。寒生枕上渾無夢,聲到窗前疑是君。

玉軫誰家調古曲,鐵衣何處角孤軍。羨君寫入新詩裏,清壯還應過所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