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試上張籍水部

近試上張籍水部朗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譯文:洞房裏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注釋:洞房:新婚臥室。停紅燭:讓紅燭通宵點着。停:留置。舅姑:公婆。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譯文: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注釋:深淺:濃淡。入時無:是否時髦。這裏借喻文章是否合適。

近試上張籍水部注音

ㄉㄨㄥˋ ㄈㄤˊ ㄗㄨㄛˊ ㄧㄝˋ ㄊㄧㄥˊ ㄏㄨㄥˊ ㄓㄨˊ , ㄉㄞˋ ㄒㄧㄠˇ ㄊㄤˊ ㄑㄧㄢˊ ㄅㄞˋ ㄐㄧㄡˋ ㄍㄨ 。

ㄓㄨㄤ ㄅㄚˋ ㄉㄧ ㄕㄥ ㄨㄣˋ ㄈㄨ ㄒㄩˋ , ㄏㄨㄚˋ ㄇㄟˊ ㄕㄣ ㄑㄧㄢˇ ㄖㄨˋ ㄕˊ ㄨˊ 。

近試上張籍水部釋義

譯文

洞房裏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註釋

張水部:即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

洞房:新婚臥室。停紅燭:讓紅燭通宵點着。停:留置。

舅姑:公婆。

深淺:濃淡。入時無:是否時髦。這裏借喻文章是否合適。

近試上張籍水部創作背景

  此詩爲寶曆(唐敬宗年號,825—827)年間朱慶餘參加進士考試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參加進士考試前,時興「行卷」,即把自己的詩篇呈給名人,朱慶餘此詩投贈的對象是張籍。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寫下此詩。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71

2、沈祖棻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85-987

近試上張籍水部賞析

  《近試上張水部》載於《全唐詩》卷五百一十五。下面是當代女文學家、著名學者沈祖棻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乃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臨到要考試了,朱慶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她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這裏指新房。停,安置。停紅燭,即讓紅燭點着,通夜不滅。次句寫拜見。由於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牀,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裏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半便接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爲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鵰細琢,刻畫入微。

  僅僅作爲「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爲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鵰的技巧感到驚歎。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爲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着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爲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爲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爲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爲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歎。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衆,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爲詩壇佳話。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朱慶餘朗讀
()

猜你喜歡

花艇向城市,朝霞槳半函。孤蘭猶在谷,衆卉亦皆凡。

易引羣蜂暱,休招百舌讒。不知春渡後,還得似松杉。

()

秋風落葉感星霜,辜負韶光春夢長。硯北隨兄供筆墨,廚東呼嫂問羹湯。

劫當桓景都歸命,禮據檀弓可勿殤。他日登高臨眺處,天涯布奠一傾觴。

()

大造耽遊戲。甚風雷、陶鈞鼓鑄,孕成此氣。狂俠飛仙儒與佛,細看都無相似。

讓面目、還他自己。奇絕抱衝吟一卷,試捫之、字字驚芒起。

因想見,范當世。

十年大祲精靈閉。幾曾經、鯨呿鰲擲,鳳飢麟死。縱使清流投濁淖,身溺道能相濟。

喜重樹、文壇新幟。畫貌詩心書作骨,任揮毫、跳蕩人神鬼。

箋墨外,浩無際。

()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雲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裏奉絲綸。
雲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裏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
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

()

五採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

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