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三首

即事三首朗讀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譯文:復國的願望多麼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

注釋:復楚:暗指復明。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譯文: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餘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

注釋:雄風:指義軍的軍威。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落日:指夕陽斜暉。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譯文: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

注釋:縞素:指白色的孝服。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於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戈船:戰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譯文: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注釋: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譯文:戰鬥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

注釋:敢:這裏是豈敢、不敢之意。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譯文: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

注釋:漢臘:這裏用以表示要畢身忠於明王朝。以漢代明。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胡沙:胡人佔領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譯文: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

注釋: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譯文:可嘆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裏,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注釋: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裏泛指軍隊。渾:全。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譯文:旅內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裏,我一直懷念先帝。

注釋: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衆一旅」注:「五百人爲旅」。「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吳易義軍,前後三年整,故稱三秋。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譯文: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注釋:「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將星,古代認爲帝王將相都上應天星。左輔,這裏指揚州。「卿月」一句:這裏卿月比喻賢臣。中臺,星名,三臺之一。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中臺謂司徒,這裏指朝廷。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塵賓幕,西徵愧賦才。

譯文: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嶽一般的才能。

注釋: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於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塵:玷污。賓幕:即幕賓。西徵:潘嶽曾作《西徵賦》。

月明笳鼓切,今夜爲誰哀。

譯文: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爲誰而哀鳴?

即事三首注音

ㄈㄨˋ ㄔㄨˇ ㄑㄧㄥˊ ㄏㄜˊ ㄐㄧˊ , ㄨㄤˊ ㄑㄧㄣˊ ㄑㄧˋ ㄨㄟˋ ㄆㄧㄥˊ 。

ㄒㄩㄥˊ ㄈㄥ ㄑㄧㄥ ㄐㄧㄠˇ ㄐㄧㄣˋ , ㄌㄨㄛˋ ㄖˋ ㄉㄚˋ ㄑㄧˊ ㄇㄧㄥˊ 。

ㄍㄠˇ ㄙㄨˋ ㄔㄡˊ ㄐㄧㄚ ㄍㄨㄛˊ , ㄍㄜ ㄔㄨㄢˊ ㄐㄩㄝˊ ㄙˇ ㄕㄥ !

ㄏㄨˊ ㄐㄧㄚ ㄑㄧㄢ ㄍㄨˇ ㄏㄣˋ , ㄧˊ ㄆㄧㄢˋ ㄩㄝˋ ㄌㄧㄣˊ ㄔㄥˊ 。

ㄓㄢˋ ㄎㄨˇ ㄋㄢˋ ㄔㄡˊ ㄍㄨㄛˊ , ㄔㄡˊ ㄕㄣ ㄍㄢˇ ㄧˋ ㄐㄧㄚ ?

ㄧˋ ㄕㄣ ㄘㄨㄣˊ ㄏㄢˋ ㄌㄚˋ , ㄇㄢˇ ㄇㄨˋ ㄇㄧㄠˇ ㄏㄨˊ ㄕㄚ 。

ㄌㄨㄛˋ ㄩㄝˋ ㄈㄢ ㄑㄧˊ ㄧㄥˇ , ㄑㄧㄥ ㄕㄨㄤ ㄌㄥˇ ㄐㄧㄢˋ ㄏㄨㄚ 。

ㄌㄧㄡˋ ㄐㄩㄣ ㄏㄨㄣˊ ㄙㄢˋ ㄐㄧㄣˋ , ㄅㄢˋ ㄧㄝˋ ㄑㄧˇ ㄅㄟ ㄐㄧㄚ 。

ㄧˋ ㄌㄩˇ ㄊㄨㄥˊ ㄔㄡˊ ㄧˊ , ㄙㄢ ㄑㄧㄡ ㄍㄨˋ ㄓㄨˇ ㄏㄨㄞˊ 。

ㄐㄧㄤ ㄒㄧㄥ ㄔㄣˊ ㄗㄨㄛˇ ㄈㄨˇ , ㄑㄧㄥ ㄩㄝˋ ㄧㄣˇ ㄓㄨㄥ ㄊㄞˊ 。

ㄉㄨㄥ ㄍㄜˊ ㄔㄣˊ ㄅㄧㄣ ㄇㄨˋ , ㄒㄧ˙ ㄓㄥ ㄎㄨㄟˋ ㄈㄨˋ ㄘㄞˊ 。

ㄩㄝˋ ㄇㄧㄥˊ ㄐㄧㄚ ㄍㄨˇ ㄑㄧㄝ , ㄐㄧㄣ ㄧㄝˋ 爲 ㄕㄟˊ ㄞ 。

即事三首釋義

譯文

復國的願望多麼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

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餘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

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

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戰鬥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

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

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

可嘆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裏,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旅內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裏,我一直懷念先帝。

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嶽一般的才能。

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爲誰而哀鳴?

註釋

「復楚」二句:暗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語意。復楚,暗指復明。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指義軍的軍威。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

落日:指夕陽斜暉。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素:指白色的孝服。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於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

戈船:戰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苦」一句:意思是強敵當前,形勢艱苦,報仇雪恨實非易事。

敢:這裏是豈敢、不敢之意。

漢臘:這裏用以表示要畢身忠於明王朝。以漢代明。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

胡沙:胡人佔領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裏泛指軍隊。渾:全。

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衆一旅」注:「五百人爲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吳易義軍,前後三年整,故稱三秋。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將星,古代認爲帝王將相都上應天星。左輔,這裏指揚州。

「卿月」一句:這裏卿月比喻賢臣。中臺,星名,三臺之一。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中臺謂司徒,這裏指朝廷。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於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塵:玷污。賓幕:即幕賓。

西徵:潘嶽曾作《西徵賦》。

參考資料:

1、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文化林 餘鎮邦.古代愛國詩詞鑑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蔣學浚.歷代愛國詩詞鑑賞: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13-214

即事三首創作背景

  《即事三首》是作者夏完淳於清順治二年(1646年)參加吳易抗清義軍所作。當時南京已陷入敵手,作者之父夏允彝和其師陳子龍已先後兵敗殉國。作者身在義軍,面對著旌旗號角,懷着無限憤慨之情,寫下了這組詩。

參考資料:

1、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文化林 餘鎮邦.古代愛國詩詞鑑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即事三首賞析

  第一首詩的起筆即化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語,點明主題,並以感情急切、激憤的「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的基調,表達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明朝的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寫道:雄風中,傳來軍中的號角聲;紅日裏,飄動着戰旗。用「角」與「旗」兩個意象,用「勁」與「明」兩個醒目的詞,突出體現義軍莊嚴、雄壯的軍威。「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是寫誓死報效國家,是開篇「復楚」「亡秦」的補充。「酬家國」是目的,「決死生」是決心,鮮明的突出了爲雪恥復國而生死決戰的慘烈情懷。最後,以悲涼的胡笳與淒冷的月色來渲染義軍戰鬥的艱苦和作者的悲涼心情。

  詩之一三聯直抒抗敵復國之志,二四聯描寫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的連環映帶、交綜流走的氣韻,最便於表達詩人內心的鬱鬱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的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以景結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詩人的復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於天地之間。

  第二首着重寫鬥爭的艱苦。詩人運用比喻、象徵的手法,選取了一些具有邊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的蒼涼畫面:在胡地黃沙滾滾的大漠中,夜色裏迴響着悲涼的胡笳之音······但這僅僅是比喻、象徵而已,實際上詩人寫的是起義軍艱苦的抗清復明的戰鬥生活。首聯把戰鬥和思鄉結合起來,以「戰苦」提攜全篇,因爲是寡難敵衆才「難酬國」,因爲仇深纔不「敢憶家」,苦而且難,仍能堅持戰鬥,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關鍵。頷聯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漢臘」代指作者爲之奮戰不息的明朝,表達了忠於國家的決心,但明王朝大勢已去,清軍入侵,山河淪喪、滿目荒涼,詩人痛惜而無奈的心情躍然紙上。頸聯是艱苦的戰鬥生活的寫照,「翻旗影」「冷劍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劍影的慘烈戰鬥;「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徵詩人思念故國的拳拳情懷。尾聯把詩人無比痛惜、悲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義軍全軍覆沒,悲涼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迴盪。全詩意境厚重沉鬱,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第三首寫同仇敵愾的精神。開篇即直言對明思宗的懷念。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作者寫此詩時已經三年。接着寫史可法蒙難,揚州城破,是各鎮不聽調動,福王政權腐敗無權威的結果,敘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轉向對自身的描述,慚愧自己身爲幕賓而沒有潘嶽那樣的才能,這是作者的自謙,最後以設問作結,引人深思。

  三首詩的共同特點是:直抒胸臆與典型意象、景物烘託相結合。都是用對起手法,四聯中有三聯是對句,形成整飭的格律、莊嚴的風韻。都是用襯託手法表現義軍不畏強敵,不畏艱苦的崇高精神,有時用比喻、象徵等手法,把作者強烈愛國情感抒發出來。詩風激越而蘊藉、沉雄。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

夏完淳朗讀
()

猜你喜歡

山林與城市,何地非隱淪。

子意亦易敗,徑投寂寞濱。

楞嚴有奧章,詩爲識者陳。

歸思落煙艇,尚及秋風新。

()

戎車百兩去難攀,秣馬前驅矢石間。析木舊津吞朔易,神都新令愯完顏。

傳聲已報連三捷,觸熱那辭冒百艱。束縛會看擒頡利,灰釘何待執戎蠻。

清談一笑時能共,妙語千篇未可刪。緩帶且從黃閣老,峨冠行奉紫宸班。

分攜坐嘆虛懸榻,老病懷歸祇故山。他日小舟能過我,萬峯深處有柴關。

()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

太液澄波,愁紅換了,敗荷零露。涼蟬起舞。自窺人,耿無語。

看花長記經遊地,但衰淚、風前幾縷。悵哀鴻唳角,天涯殘夢,曠望何許。

沙路。空延佇。甚落盡江楓,便成羈旅。殘春社燕,爲誰花底來去。

砧聲一夕催離別,奈憑到、危闌最苦。酒醒後,又亂山,遮斷不見愁處。

()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

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

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

此道幾人能彷彿,浪言徒遣俗儒驚。

()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嗚咽淮流語。

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

眼底淞波,十年歌哭潮來去。摩挲彝鼎勘奇書。健筆班揚侶。

指點庭花檻樹。問他時、憑誰認取。桃源何世,付與丹青,暗傳幽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