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臾朗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譯文:  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要對顓臾用兵。」

注釋:  季氏:季康子,春秋魯國大夫,把持朝政,名肥。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兩人都爲孔子弟子。見:謁見。有事:這裏指軍事行動。古代把祭祀和戰爭稱爲國家大事。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譯文:  孔子說:「冉有!恐怕應該責備你們吧。那顓臾,先王曾把顓臾的國君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是魯國的藩屬國,爲什麼要討伐它呢?」

注釋:  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無乃……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吧」。爾是過,責備你,這裏的意思是批評對方沒盡到責任。是:結構助詞,提賓標誌。(在蘇教版中,「是」復指「爾」,用作代詞)過:責備。先王:指周之先王。東蒙主:指受封於東蒙。東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主:主管祭祀的人。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詞,這,指顓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穀神。社稷是祭祀穀神和土神的祭壇。有國者必立社稷。國亡,社稷被覆蓋起來廢掉,故社稷爲國家的象徵,這裏指魯國。社稷之臣意譯爲附屬於大國的小國。何以伐爲:爲什麼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憑什麼。爲:表反問語氣。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譯文:  冉有說:「季孫要這麼幹,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願意。」

注釋:  夫子:季康子。春秋時,對長者,老師以及貴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稱爲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譯文:  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如果盲人搖晃着要倒下卻不去扶持,顫顫巍巍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麼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裏跑出,(佔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裏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注釋:  周任:上古時期的史官。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職位;如若不能,就應辭去職務。陳:施展。就:擔任。列:職位。止:不去。危:名詞作動詞,遇到危險(搖晃着要倒下)。持:護持。顛:跌倒。扶:攙扶。相:攙扶盲人走路的人(輔助者)。兕:獨角犀牛。柙:關猛獸的籠子。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版,用來佔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於祭祀。櫝:匣子。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爲子孫憂。」

譯文:  冉有說:「如今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靠近季孫氏的封地,現在不奪取,後世一定會成爲子孫們的憂慮。」

注釋:  固:指城郭堅固。近:靠近。費:季氏的私邑,及今山東費縣。一說讀fèi,當地人稱費(fèi)縣。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譯文:  孔子說:「冉有!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藉口的人。無論是諸侯或者大夫,不擔心財富不多,只是擔心財富分配不均勻;不擔憂人民太少,只擔憂境內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和平團結,便不會覺得人少;境內平安,國家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徠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氏,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使他們來歸順;國家四分五裂卻不能保持它的穩定統一;反而策劃在境內興起幹戈。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

注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藉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詞,那種。舍:捨棄,撇開。辭:託辭,藉口。有國有家者:有國土的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國:諸侯統治的政治區域。家:卿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擔憂貧困而擔憂分配不均,不擔憂人(東西)少而擔憂社會不安定」。患,憂慮,擔心。寡,少。均無貧:財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沒有貧窮。和無寡:和平了,人口就不會少了。安無傾:國家安定,就沒有傾覆的危險。夫:句首語氣詞。如是:如此。文:文教,指禮樂。來:使……來(歸附)。安:使……安定。相:(xiàng)輔佐。分崩離析:國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國,保全國家。幹:盾牌。戈:古代用來刺殺的一種長柄兵器。幹戈:指軍事。蕭牆:國君宮門內迎門的小牆,又叫做屏。因古時臣子朝見國君,走到此必肅然起敬,故稱「蕭牆」。蕭:古通「肅」。這裏借指宮廷。

季氏將伐顓臾注音

   ㄐㄧˋ ㄕˋ ㄐㄧㄤ ㄈㄚˊ ㄓㄨㄢ ㄩˊ 。 ㄖㄢˇ ㄧㄡˇ 、 ㄐㄧˋ ㄌㄨˋ ㄐㄧㄢˋ ㄩˊ ㄎㄨㄥˇ ㄗˇ ㄩㄝ :「 ㄐㄧˋ ㄕˋ ㄐㄧㄤ ㄧㄡˇ ㄕˋ ㄩˊ ㄓㄨㄢ ㄩˊ 。」

   ㄎㄨㄥˇ ㄗˇ ㄩㄝ :「 ㄑㄧㄡˊ ! ㄨˊ ㄋㄞˇ ㄦˇ ㄕˋ ㄍㄨㄛˋ ㄩˇ ? ㄈㄨ ㄓㄨㄢ ㄩˊ , ㄒㄧˊ ㄓㄜˇ ㄒㄧㄢ ㄨㄤˊ ㄧˇ 爲 ㄉㄨㄥ ㄇㄥˊ ㄓㄨˇ , ㄑㄧㄝˇ ㄗㄞˋ ㄅㄤ ㄩˋ ㄓ ㄓㄨㄥ ㄧˇ , ㄕˋ ㄕㄜˋ ㄐㄧˋ ㄓ ㄔㄣˊ ㄧㄝˇ 。 ㄏㄜˊ ㄧˇ ㄈㄚˊ 爲?」

   ㄖㄢˇ ㄧㄡˇ ㄩㄝ :「 ㄈㄨ ㄗˇ ㄩˋ ㄓ , ㄨˊ ㄦˋ ㄔㄣˊ ㄓㄜˇ ㄐㄧㄝ ㄅㄨˊ ㄩˋ ㄧㄝˇ 。」

   ㄎㄨㄥˇ ㄗˇ ㄩㄝ :「 ㄑㄧㄡˊ ! ㄓㄡ ㄖㄣˋ ㄧㄡˇ ㄧㄢˊ ㄩㄝ :「 ㄔㄣˊ ㄌㄧˋ ㄐㄧㄡˋ ㄌㄧㄝˋ , ㄅㄨˋ ㄋㄥˊ ㄓㄜˇ ㄓˇ 。』 ㄨㄟˊ ㄦˊ ㄅㄨˋ ㄔˊ , ㄉㄧㄢ ㄦˊ ㄅㄨˋ ㄈㄨˊ , ㄗㄜˊ ㄐㄧㄤ ㄧㄢ ㄩㄥˋ ㄅㄧˇ ㄒㄧㄤˋ ㄧˇ ? ㄑㄧㄝˇ ㄦˇ ㄧㄢˊ ㄍㄨㄛˋ ㄧˇ 。 ㄏㄨˇ ㄙˋ ㄔㄨ ㄩˊ ㄒㄧㄚˊ , ㄍㄨㄟ ㄩˋ ㄏㄨㄟˇ ㄩˊ ㄉㄨˊ ㄓㄨㄥ , ㄕˋ ㄕㄟˊ ㄓ ㄍㄨㄛˋ ㄩˇ ?」

   ㄖㄢˇ ㄧㄡˇ ㄩㄝ :「 ㄐㄧㄣ ㄈㄨ ㄓㄨㄢ ㄩˊ , ㄍㄨˋ ㄦˊ ㄐㄧㄣˋ ㄩˊ ㄈㄟˋ 。 ㄐㄧㄣ ㄅㄨˊ ㄑㄩˇ , ㄏㄡˋ ㄕˋ ㄅㄧˋ 爲 ㄗˇ ㄙㄨㄣ ㄧㄡ 。」

   ㄎㄨㄥˇ ㄗˇ ㄩㄝ :「 ㄑㄧㄡˊ ! ㄐㄩㄣ ㄗˇ ㄐㄧˊ ㄈㄨ ㄕㄜˋ ㄩㄝ ㄩˋ ㄓ ㄦˊ ㄅㄧˋ 爲 ㄓ ㄘˊ 。 ㄑㄧㄡ ㄧㄝˇ ㄨㄣˊ ㄧㄡˇ ㄍㄨㄛˊ ㄧㄡˇ ㄐㄧㄚ ㄓㄜˇ , ㄅㄨˊ ㄏㄨㄢˋ ㄍㄨㄚˇ ㄦˊ ㄏㄨㄢˋ ㄅㄨˋ ㄐㄩㄣ , ㄅㄨˊ ㄏㄨㄢˋ ㄆㄧㄣˊ ㄦˊ ㄏㄨㄢˋ ㄅㄨˋ ㄢ 。 ㄍㄞˋ ㄐㄩㄣ ㄨˊ ㄆㄧㄣˊ , ㄏㄢˋ ㄨˊ ㄍㄨㄚˇ , ㄢ ㄨˊ ㄑㄧㄥˊ 。 ㄈㄨ ㄖㄨˊ ㄕˋ , ㄍㄨˋ ㄩㄢˇ ㄖㄣˊ ㄅㄨˋ ㄈㄨˊ , ㄗㄜˊ ㄒㄧㄡ ㄨㄣˊ ㄉㄜˊ ㄧˇ ㄌㄞˊ ㄓ 。 ㄐㄧˋ ㄌㄞˊ ㄓ , ㄗㄜˊ ㄢ ㄓ 。 ㄐㄧㄣ ㄧㄡˊ ㄩˇ ㄑㄧㄡˊ ㄧㄝˇ , ㄒㄧㄤˋ ㄈㄨ ㄗˇ , ㄩㄢˇ ㄖㄣˊ ㄅㄨˋ ㄈㄨˊ 、 ㄦˊ ㄅㄨˋ ㄋㄥˊ ㄌㄞˊ ㄧㄝˇ ; ㄅㄤ ㄈㄣ ㄅㄥ ㄌㄧˊ ㄒㄧ 、 ㄦˊ ㄅㄨˋ ㄋㄥˊ ㄕㄡˇ ㄧㄝˇ : ㄦˊ ㄇㄡˊ ㄉㄨㄥˋ ㄍㄢˋ ㄍㄜ ㄩˊ ㄅㄤ ㄋㄟˋ 。 ㄨˊ ㄎㄨㄥˇ ㄐㄧˋ ㄙㄨㄣ ㄓ ㄧㄡ , ㄅㄨˊ ㄗㄞˋ ㄓㄨㄢ ㄩˊ , ㄦˊ ㄗㄞˋ ㄒㄧㄠ ㄑㄧㄤˊ ㄓ ㄋㄟˋ ㄧㄝˇ 。」

季氏將伐顓臾釋義

譯文

  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要對顓臾用兵。」

  孔子說:「冉有!恐怕應該責備你們吧。那顓臾,先王曾把顓臾的國君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是魯國的藩屬國,爲什麼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麼幹,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願意。」

  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如果盲人搖晃着要倒下卻不去扶持,顫顫巍巍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麼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裏跑出,(佔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裏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冉有說:「如今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靠近季孫氏的封地,現在不奪取,後世一定會成爲子孫們的憂慮。」

  孔子說:「冉有!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藉口的人。無論是諸侯或者大夫,不擔心財富不多,只是擔心財富分配不均勻;不擔憂人民太少,只擔憂境內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和平團結,便不會覺得人少;境內平安,國家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徠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氏,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使他們來歸順;國家四分五裂卻不能保持它的穩定統一;反而策劃在境內興起幹戈。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

註釋

季氏:季康子,春秋魯國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顓臾(zhuān yú),小國,是魯國的屬國,故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北。舊說季氏貪顓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與魯君矛盾極深,歷代魯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顓臾再爲患,這就助了魯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評了季氏兼併顓臾的企圖,並闡發了孔子以禮治國爲政以德的主張。

冉有和季路當時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兩人都爲孔子弟子。見:謁見。

有事:這裏指軍事行動。古代把祭祀和戰爭稱爲國家大事。當時季氏專制國政,與魯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擔憂顓臾會幫助魯哀公削弱自己的實力,所以搶先攻打顓臾。

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無乃……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吧」。爾是過,責備你,這裏的意思是批評對方沒盡到責任。是:結構助詞,提賓標誌。(在蘇教版中,「是」復指「爾」,用作代詞)過:責備。

先王:指周之先王。

東蒙主:指受封於東蒙。東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詞,這,指顓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穀神。社稷是祭祀穀神和土神的祭壇。有國者必立社稷。國亡,社稷被覆蓋起來廢掉,故社稷爲國家的象徵,這裏指魯國。社稷之臣意譯爲附屬於大國的小國。

何以伐爲:爲什麼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憑什麼。爲:表反問語氣。

夫子:季康子。春秋時,對長者,老師以及貴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稱爲夫子

周任:上古時期的史官。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職位;如若不能,就應辭去職務。陳:施展。就:擔任。列:職位。止:不去。

危:名詞作動詞,遇到危險(搖晃着要倒下)。持:護持。

顛:跌倒。扶:攙扶。

相(xiàng):攙扶盲人走路的人(輔助者)。

兕(sì):獨角犀牛。柙(xiá):關猛獸的籠子。

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版,用來佔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於祭祀。櫝(dú):匣子。

固:指城郭堅固。近:靠近。費(古讀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東費縣。一說讀fèi,當地人稱費(fèi)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藉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詞,那種。舍:捨棄,撇開。辭:託辭,藉口。

有國有家者:有國土的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國:諸侯統治的政治區域。家:卿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擔憂貧困而擔憂分配不均,不擔憂人(東西)少而擔憂社會不安定」。患,憂慮,擔心。寡,少。

蓋均無貧:財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沒有貧窮。

和無寡:和平了,人口就不會少了。

安無傾:國家安定,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夫:句首語氣詞。如是:如此。

文:文教,指禮樂。來:使……來(歸附)。

安:使……安定。

相:(xiàng)輔佐。

分崩離析:國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國,保全國家。

幹:盾牌。戈:古代用來刺殺的一種長柄兵器。幹戈:指軍事。

蕭牆:國君宮門內迎門的小牆,又叫做屏。因古時臣子朝見國君,走到此必肅然起敬,故稱「蕭牆」。蕭:古通「肅」。這裏借指宮廷。

季氏將伐顓臾賞析

  季氏伐顓臾一事,是在「陪臣執國政」的魯國的特殊背景下發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他們的先祖即慶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魯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兒子、魯莊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號稱「三桓」。到孔子這時,「三桓」執魯國國政已達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這一百多年間,公室(魯君)和私室(三桓)之間的主要鬥爭有:①前594(魯宣公十五年)針對三家分地擴展頒佈了「稅畝」制度;②前562(魯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軍,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魯昭公二十五年)欲誅季,三桓聯合進攻,昭公被迫逃亡。這鬥爭一直繼續到戰國初年,《史記·魯周公世家》說:「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季氏將伐顓臾一事,不見經傳。後世注家以爲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轉達了孔子的意見,季氏懼禍而止。《史記·孔子世家》載:「仲由爲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魯哀公三年),其時子路隨孔子在陳。至於二人何時同爲季氏家臣,則不得而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有季康子向孔子詢問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據推測當在魯哀公初年。

  孔子一貫反對「陪臣執國政」,對三桓的指責在《論語》中就有許多記載。

  文章主要記錄了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這件事發表的三段議論。第一段話說明了他反對季氏攻打顓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即顓臾在魯國一向有名正言順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顓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魯國境內,對魯國一向不構成威脅;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顓臾素來謹守君臣關係,沒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話體現了他治國以禮,爲政以德的政治主張,反對強行霸道,訴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評冉有、季路推卸責任的態度。第三段話孔子正面闡述他的政治主張。

  此文是篇駁論,借對話形式展開批駁,破中有力,運用了歷史材料,「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現實事例,顓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種論據,立論堅實可靠,駁斥也有理有據。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達孔子的觀點。「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攙扶者的失職來比喻冉有、季路作爲季氏家臣而沒有盡到責任。「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的比喻有雙重喻義:一是將季氏比作虎兕,將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打顓臾,好比虎兕跑出籠子傷人;顓臾如被攻滅,好比龜甲、玉石毀於盒中,二是將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龜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傷人,龜玉毀於櫝中,是看守者的失職。冉有、季路作爲季氏家臣若不能勸諫季氏放棄武力,致使顓臾被滅,也是他們的失職。

  文中有三處用了反詰句,「何以伐爲?」「則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反詰句的運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強烈,批駁力較強;也使肯定的答案寓於反問當中,使肯定更爲有力,語氣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孔子及弟子朗讀
()

猜你喜歡

井梧紛墮砌,寒雁遠橫空。雨久莓苔紫,霜濃薜荔紅。

()

何處又傳金椀出,幾人爭看玉山頹。幽情不是風期舊,異境難從指顧開。

猿鶴已回塵外駕,煙雲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終年謝劫灰。

()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

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

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

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

引髭聊試頗安然,正好憑依學坐禪。兒女環觀齊指笑,朱顏猶未怯雙蓮。

()

野堂之野,大千世界。

野堂之堂,匪茅一把。

也無籓籬,也無閒架。

風月往來,雲壑上下。

空空洞洞,規模廣大。

是真非真,是假非假。

善哉善哉,無成無壞。

()

東京少長認維桑,書劍誰教入帝鄉。一事無成空放逐,
故人相見重淒涼。樓臺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驛路長。
莫怪臨風惆悵久,十年春色憶維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