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洛道中作

赴洛道中作朗讀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譯文:離家遠遊過山川,山山水水長又寬。

注釋:修:長。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譯文:揮鞭策馬登峻嶺,提繮徐行過平原。

注釋:振策:揮動馬鞭。陟:登上。崇丘:高丘、高山。案轡:按轡,謂扣緊馬繮使馬緩行或停止。遵:沿着。平莽:平坦廣闊的草原。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譯文: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注釋:夕:傍晚。抱影:守着影子。寐:入睡。徂:往,行走。銜思:心懷思緒。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譯文:收繮駐馬懸崖下,側耳傾聽悲風響。

注釋:頓轡:拉住馬繮使馬停下。倚:斜靠。嵩巖:即指巖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譯文:露珠墜下閃清輝,明月皎皎多晴朗。

注釋:清露:潔淨的露水。素輝:白色的亮光。一何:多麼。朗:明亮。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譯文:撫幾久久不能寐,披衣獨自心悵惘。

注釋:振衣:振衣去塵,即指披衣而起。

赴洛道中作注音

ㄩㄢˇ ㄧㄡˊ ㄩㄝˋ ㄕㄢ ㄔㄨㄢ , ㄕㄢ ㄔㄨㄢ ㄒㄧㄡ ㄑㄧㄝˇ ㄍㄨㄤˇ 。

ㄓㄣˋ ㄘㄜˋ ㄓˋ ㄔㄨㄥˊ ㄑㄧㄡ , ㄢ ㄆㄟˋ ㄗㄨㄣ ㄆㄧㄥˊ ㄇㄤˇ 。

ㄒㄧˋ ㄒㄧˊ ㄅㄠˋ ㄧㄥˇ ㄇㄟˋ , ㄔㄠˊ ㄘㄨˊ ㄒㄧㄢˊ ㄙ ㄨㄤˇ 。

ㄉㄨㄣˋ ㄆㄟˋ ㄧˇ ㄙㄨㄥ ㄧㄢˊ , ㄘㄜˋ ㄊㄧㄥ ㄅㄟ ㄈㄥ ㄒㄧㄤˇ 。

ㄑㄧㄥ ㄌㄨˋ ㄓㄨㄟˋ ㄙㄨˋ ㄏㄨㄟ , ㄇㄧㄥˊ ㄩㄝˋ ㄧ ㄏㄜˊ ㄌㄤˇ 。

ㄈㄨˇ ㄓㄣˇ ㄅㄨˋ ㄋㄥˊ ㄇㄟˋ , ㄓㄣˋ ㄧ ㄉㄨˊ ㄔㄤˊ ㄒㄧㄤˇ 。

赴洛道中作釋義

譯文

離家遠遊過山川,山山水水長又寬。

揮鞭策馬登峻嶺,提繮徐行過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繮駐馬懸崖下,側耳傾聽悲風響。

露珠墜下閃清輝,明月皎皎多晴朗。

撫幾久久不能寐,披衣獨自心悵惘。

註釋

修:長。

振策:揮動馬鞭。

陟(zhì):登上。

崇丘:高丘、高山。

案轡:按轡,謂扣緊馬繮使馬緩行或停止。

遵:沿着。

平莽:平坦廣闊的草原。

夕:傍晚。

抱影:守着影子。

寐:入睡。

徂(cú):往,行走。

銜思:心懷思緒。

頓轡:拉住馬繮使馬停下。

倚:斜靠。

嵩巖:即指巖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潔淨的露水。

素輝:白色的亮光。

一何:多麼。

朗:明亮。

振衣:振衣去塵,即指披衣而起。

參考資料:

1、陳宏天,趙福海,陳復興.昭明文選譯註 第三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42-144

赴洛道中作創作背景

  陸機的祖父陸遜是三國時吳國的丞相、父親陸抗是大司馬。在吳國滅亡後,他於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歲時,與弟弟陸雲離開家鄉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陽。《赴洛道中作》二首作於他赴洛陽途中。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389-391

赴洛道中作賞析

  這首詩仍然是寫陸機赴洛陽途中所見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寫法略有不同。

  全詩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語句精煉而流暢,格調清麗悽清,形象鮮明,意蘊深遠,悲楚動人,富有韻味。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首句仍然緊扣詩題來寫的。陸機從家鄉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陽,當然是「遠遊」。一路上越過萬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樣的修長和寬廣。詩人有時揮鞭驅馬登上高山,有時手握繮繩,在有草的平地上緩慢地向前走。從這一重重山,一條條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詩人長途跋涉的艱辛。因此,這裏不只是描寫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詩人風塵僕僕的苦情。但是,這首詩中的寫景與前首不同,前首「永嘆」十句寫沿途山水景色講究辭藻,大肆鋪陳;這首詩只是寥寥數句,輕輕帶過。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使人感到各有特點。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來懷着悲傷又上路了。寫出詩人的孤獨、寂寞和憂傷。這些複雜感情的產生,固然是由詩人思念親人,留戀故鄉,大概也參雜了對前途的憂慮。前首詩說:「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嗚咽辭親,「世網」纏身,應該就是這種複雜感情的具體內容。清代劉熙載《藝概·文概》說:「六代之文麗纔多而煉才少。有煉才焉,如陸士衡是也。」陸機文如此,其詩亦復如此,「夕息」二句可見其語言提煉功夫。這兩句詩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動詞「抱」「銜」的使用皆備極精巧,是陸詩中的佳句。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馬來,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會兒,側耳傾聽悲風的聲響。這裏,進一步寫詩人旅途的孤獨和艱辛。倚巖休息,竟無人與語,只能側身傾聽悲風,可見其孤獨。稱秋風爲「悲風」,使秋風塗上詩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見其心情之憂鬱。詩人旅途生活中的這一細節,又使讀者聯想到前首詩所描寫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餘,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這裏對途中空曠無人和恐怖氣氛的描寫,有助於讀者瞭解詩人的孤獨和艱辛。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閃爍着潔白的光輝,啊,月光是多麼的明朗!對月撫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獨自遐想。這是寫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寫得幽雅淨爽,清麗簡遠,受到前人的讚賞。結尾「撫枕」二句,表現詩人不平靜的心情,饒有餘味。陸機是吳國將相名門之後,素有雄心壯志。他的《百年歌》中說:「三十時,行成名立有令聞,力可扛鼎志幹雲。」《晉書·陸機傳》說他「負其才望,而志匡世難」。可是在他二十歲時,吳國滅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陸雲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兇,難以逆料,所以他的內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靜。

  陸機說:「詩緣情而綺靡。」(《文賦》)這是認爲詩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質和文詞精妙的特點。這種詩緣情說和儒家的詩言志說不同,清代沈德潛認爲「殊非詩人之旨」(《古詩源》卷七),其實這正是魏晉以來詩歌的新變化。作爲「太康之英」(鍾嶸《詩品序》)的陸機,他的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如此詩中「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文詞華美,對偶工穩,「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用詞造句,刻練求工,都是例子。陸機詩精於語言的提煉,善於寫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陸機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後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爲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爲「太康之英」。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

陸機朗讀
()

猜你喜歡

首夏一夜雨,霜花千苞開。不嫌茅舍貧,清香日日來。

徐步探小園,嫩白紛蕤葳。膟膋出腸胃,瓊瑤有根荄。

一味紫煙外,百和惟取裁。呼童南園隈,薄採新年栽。

靈芽呈雀舌,枸醬剸龍胎。何當齎靈符,浩劫昆明灰。

和香一入口,春風行百骸。肺腑畜瘴腥,固結難推排。

頃刻發輕汗,清飆掃雲霾。豁開胸中天,寸境何恢恢。

雲漢轉無聲,星鬥皆昭回。天機動一闥,天籟鳴九垓。

開襟當涼風,灑灑何快哉。

()

梁園無此種,上苑幾年移。獨抱冰霜骨,休誇粉膩姿。

春風吹蕊蒂,絳雪綴繁枝。寫向王孫贈,能深玉葉思。

()

駒隙匆匆不暫留,誰能宴坐學裴休。

君攜嘉客江亭醉,我泛扁舟楚澤秋。

水浸斜陽紅影溼,煙橫疊巘翠光浮。

何時再卜秋屏約,共踏西風爛熳遊。

()

偶攜蠟屐來吳會,海湧峯頭看落暉。人去故山秋漸老,客逢新月雁初飛。

當筵洞壑留今古,過眼雲煙任是非。良夜坐深金粟影,天香都上酒人衣。

()

手關一室翠微裏,日暮白雲棲半間。
白雲朝出天際去,若比老僧猶未閒。

()

春風舊夢渺如煙,來去難逢故友賢。六載同窗承化雨,蒙恩菁校感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