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澤闓

譚澤闓(1889—1948)湖南茶陵人。近代書法家。字祖同,號瓶齋,室名天隨閣,譚延闓之弟。善書法,工行楷,師法翁同龢、何紹基、錢灃,上溯顏真卿。氣格雄偉壯健,力度剛強,善榜書。 取法顏真卿,兼工漢隸。又善詩,能畫。民國時南京「國民政府」牌匾即爲其所書。上海、香港兩家《文匯報》的報頭即其所書,至今沿用。在國民黨的元老中,譚延闓的行草、於右任的今草、胡漢民的漢隸、吳稚暉的古篆,有「 四珍」的美稱。

()

人物生平

  澤闓少孤,能自振拔,早年就讀於長沙明德學堂,曾書明德中學「樂誠堂」額。清末授巡守道,分發湖北,剛剛上任,即逢武昌起義爆發,遂折返長沙。從此絕意仕進。以書法爲樂,漸自成一家,風格近翁同和,雄渾腴美,尤工「擘窠書」,較其兄譚延闓更加偉勁開張。後遷居上海,一直以賣字謀生。寓滬與黃藹農、金息侯、程仰坡相從過密,以八法相切磋。澤闓作書,取潤低廉,求者甚衆,但仍不訂高潤例;有求書市招,亦不自高身價,樂意應之,爲藝林所推重。

  平生以詩酒、書畫、收藏自娛,淡於仕進,以書法爲長。喜集藏,蒐集清代書家真跡甚豐,尤以錢灃、劉墉、何紹基、翁同龢四家書法最富,曾影印行世。其他金石墨本之屬,亦收藏至富。善作詩,師法謝靈運,曾從學王闓運之門。平素以詩書會友,不與權貴交,與其兄譚延闓熱衷政事形成鮮明對照。蒐集前賢真跡不遺餘力,曾專力購藏錢灃、劉墉、何紹基、翁同龢四家法書。數十年間,收集各家法書千餘軸,爲海內收藏四家墨跡最富者。曾與道州何紹基之孫何維樸、臨川李梅魔、衡陽曾次髯同居海上,以鬻書自給。1950年代初期,譚氏後人將其藏書樓「天隋閣」中所遺文物全部捐獻給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後轉交給湖南省博物館珍藏。著有詩、文、題、跋若幹卷,編次藏於家。有《止義齋集》行世。

譚澤闓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