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

丁敬(1695—1765)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字敬身,號鈍丁、硯林,別號龍泓山人、孤雲、石叟、梅農、清夢生、玩茶翁、玩茶叟、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獨遊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乾隆初年舉鴻博不就,賣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詩善畫,所畫梅筆意蒼秀。尤精篆刻,擅長切刀法,爲「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有《武林金石記》、《硯林詩集》、《硯林印存》、《壽壽初稽》等。

()

人物生平

  「浙派篆刻」興起於清代中葉,與皖派一起被稱爲清代最主要的兩大流派,其開山祖就是丁敬。

  丁敬,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於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十一歲。字敬身,號硯林,又有鈍丁、清夢生、梅農、丁居士、玩茶翁、龍泓山人、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獨遊杖者等別號。浙江杭州人。工書能詩,精於鑑賞,收藏頗豐。著有《武林金石錄》、《龍泓山館詩鈔》、《硯林集拾遺》、《龍泓山人印譜》等。出身貧苦,但生性耿介。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科,不赴而歸,在江幹市肆釀酒爲生,以布衣自樂。晚年家道衰落,貧困交加,但仍潔身自好。

  丁敬好金石,工篆刻,篆刻宗秦漢印篆和前人長處,又常探尋西湖羣山、寺廟、塔幢、碑銘等石刻銘文,親臨摹拓,不惜重金購得銅石器銘和印譜珍本,精心研習,又不囿成規,因此技法大進。擅長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獨樹一幟,別具風格,開「浙派篆刻」之先河,世稱「浙派」鼻祖,與蔣仁、黃易、奚岡等並稱「西泠八家」,丁敬居首。他的印譜,海內奉爲圭臬,日本名士也爭相高價購買。善寫梅,亦擅蘭、竹、水仙,清新有致。嗜書博學,有「於書無所不窺,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之謂,有「博古好學」之名。善詩文,有「詩國」之稱,造語奇崛,最工長篇;與金農友善,常相唱和。喜藏書,精收藏,也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和文物學家。

  丁敬一生未仕卻極富才學,喜與文人墨客交遊;他酷愛收藏且善於鑑別金石碑版,又精通詩文、書法、繪畫以及古字畫鑑賞,這些稟賦爲他在篆刻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打下堅實的功底。丁敬最大的成就在於篆刻。他取法漢印,涉獵宋元,兼採明代文彭、何震、蘇宣等人的篆刻成就,借鑑古人而不泥古不化,在將各時期印章特點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銳意創新求變。當他步入中年時,印壇漸呈衰象,丁敬便在自己的作品上力求有所突破,在篆刻上特別講究刀法,常用切刀、碎刀表現筆意,融入隸楷趣味,佈局推陳出新,從而在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獨創性的建樹,其篆刻風格平正、古樸、渾厚,一洗當時浮滑纖巧的習氣。丁敬創立了以古樸雄健的風格著稱於世的「浙派」,有別於柔美流暢的皖派。

  繼丁敬以後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他們連同丁敬合稱「西泠八家」。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對於丁敬在篆刻上的地位,其同時代的汪啓淑在《續印人傳》中作如下評論:丁敬的篆刻「古拗峭折,直追秦漢,於主臣(何震)、嘯民(蘇宣)外,另樹一幟。兩浙久沿林鶴田派,鈍丁力挽頹風,印燈續焰,實有功也」。

  由於風格獨特,丁敬的印譜被海內奉爲圭臬,日本名士也以高價購買。對前來求印的人,丁敬不管來人地位高低、報酬豐薄,而主要是以藝術相交。他不阿權貴,傳說有人趾高氣揚奉了劉中丞之命要丁敬刻印,一直等到傍晚,纔有個人把一個紙包交給他,那傢夥打開紙包一看,裏面有兩方印,一方刻着「鬼魅登門」,一方刻着「狗仗人勢」,紙條上寫道:「篆刻原爲雅事,權勢焉得強求。」氣得那人臉色慘白,灰溜溜地走了。雖然是傳說,但從丁敬一生的爲人處世來看,並非空穴來風。

  1921年,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得石於曜山之陰,似人狀,命工造丁敬身像,置三老石室旁,以志紀念。現坐像重建於1978年。

  丁敬著有《武林金石錄》、《硯林詩集》、《硯林印譜》、《龍泓山人集》等著作,其篆刻作品收入《西泠四家印譜》。

丁敬的詩文

清池臨淨域,一徑隱城根。魚意不嫌客,鳥言如在村。

趣增茶串妙,靜覺石闌溫。與共論詩久,誰參不二門。

()

道人水觀元非實,巖屋如舟夜不關。安穩寧勞木杯渡,嵌空險笑石船山。

新松影壁圖成易,候雁橫空字豈艱。顛米曾誇虹貫月,何如此舫佔孱顏。

()

清詩直比謝元暉,寫向丹青自入微。林影瞭如依石瘦,泉光渾欲抱亭飛。

山中故事今誰續,畫裏高流得見稀。片紙真堪抵瓊玖,幾經遼鶴憶人歸。

()

朝來幽事動,良友過我早。清遊敦宿昔,一雪晴正好。

邐迤城之南,幾度略彴小。蹋凍乾蘚坡,徙倚疏林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