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朗讀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譯文:滔滔長江從萬山中奔騰而來,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注釋:「山勢」一句:這句說,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譯文:而只有鐘山山勢由東向西,蜿蜒如龍,似乎要與江河相抗衡。

注釋:鐘山:即紫金山。「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愨(què)傳》「願乘長風破萬裏」語。這裏形容只有鐘山的走向是由東向西,好像欲與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譯文:長江與鐘山相互爭雄,兩者之勢堪稱天下壯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譯文:相傳秦始皇曾在鐘山之下埋下黃金,以振「王氣」,但這裏山川靈秀之氣象至今還是旺盛的。

注釋:「秦皇」二句:《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瘞(yì),埋藏。佳氣,山川靈秀的美好氣象。蔥蔥,茂盛貌,此處指氣象旺盛。王,通「旺」。

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譯文:我心中的憂思怎樣才能解開?醉着酒走上雨花臺看看。

注釋:鬱塞:憂鬱窒塞。城南臺:即雨花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譯文:雨花臺上,面對荒煙落日,一種曠遠迷茫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注釋:坐覺:自然而覺。坐,自,自然。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羣誰敢渡?

譯文:石頭城下,江水震怒洶湧,北邊的千萬鐵騎怎敢渡江?

注釋:石頭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以形勢險要著稱。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爲固。

譯文:不過吳主孫皓,打着黃旗北去洛陽,竟成俘虜,這分明是兇兆,可見連鐵索橫江都不牢固!

注釋: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於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纔不得不返回。此處說「黃旗入洛」其實是吳被晉滅的先兆,所以說「竟何祥」。鐵鎖橫江:三國時吳軍爲阻止晉兵進攻,曾在長江上設置鐵錐鐵鎖,均被晉兵所破。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譯文:歷經前代吳國,後代南朝,六朝故都宮闕荒蕪,草木已繁茂!

注釋:三國:魏、蜀、吳,這裏僅指吳。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均建都金陵,史稱六朝。這裏指南朝。蕭蕭:冷落,悽清。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譯文:一方霸主忙於割據稱雄,幾度廝殺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注釋:英雄:指六朝的開國君主。務割據:專力於割據稱雄。務,致力,從事。

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譯文:我這一生,遇到聖人很是幸運,起江南發兵,平定爭霸之亂,如今已得休養生息。

注釋:聖人:指明太祖朱元璋。事休息:指明初實行減輕賦稅,恢復生產,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事,從事。

從今四海永爲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譯文:從此四海之內永遠一家人,長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釋:四海永爲家: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從今四海爲家日」句,指全國統一。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注音

ㄉㄚˋ ㄐㄧㄤ ㄌㄞˊ ㄘㄨㄥˊ ㄨㄢˋ ㄕㄢ ㄓㄨㄥ , ㄕㄢ ㄕˋ ㄐㄧㄣˋ ㄩˇ ㄐㄧㄤ ㄌㄧㄡˊ ㄉㄨㄥ 。

ㄓㄨㄥ ㄕㄢ ㄖㄨˊ ㄌㄨㄥˊ ㄉㄨˊ ㄒㄧ ㄕㄤˋ , ㄩˋ ㄆㄛˋ ㄐㄩˋ ㄌㄤˋ ㄔㄥˊ ㄔㄤˊ ㄈㄥ 。

ㄐㄧㄤ ㄕㄢ ㄒㄧㄤˋ ㄒㄩㄥˊ ㄅㄨˋ ㄒㄧㄤ ㄖㄤˋ , ㄒㄧㄥˊ ㄕㄥˋ ㄓㄥ ㄎㄨㄚ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ㄨㄤˋ 。

ㄑㄧㄣˊ ㄏㄨㄤˊ ㄎㄨㄥ ㄘˇ ㄧˋ ㄏㄨㄤˊ ㄐㄧㄣ , ㄐㄧㄚ ㄑㄧˋ ㄘㄨㄥ ㄘㄨㄥ ㄓˋ ㄐㄧㄣ ㄨㄤˊ 。

ㄨㄛˇ ㄏㄨㄞˊ ㄩˋ ㄙㄜˋ ㄏㄜˊ ㄧㄡˊ ㄎㄞ , ㄐㄧㄡˇ ㄏㄢ ㄗㄡˇ ㄕㄤˋ ㄔㄥˊ ㄋㄢˊ ㄊㄞˊ ;

ㄗㄨㄛˋ ㄐㄩㄝˊ ㄘㄤ ㄇㄤˊ ㄨㄢˋ ㄍㄨˇ ㄧˋ , ㄩㄢˇ ㄗˋ ㄏㄨㄤ ㄧㄢ ㄌㄨㄛˋ ㄖˋ ㄓ ㄓㄨㄥ ㄌㄞˊ !

ㄕˊ ㄊㄡ˙ ㄔㄥˊ ㄒㄧㄚˋ ㄊㄠ ㄕㄥ ㄋㄨˋ , ㄨˇ ㄑㄧˊ ㄑㄧㄢ 羣 ㄕㄟˊ ㄍㄢˇ ㄉㄨˋ ?

ㄏㄨㄤˊ ㄑㄧˊ ㄖㄨˋ ㄌㄨㄛˋ ㄐㄧㄥˋ ㄏㄜˊ ㄒㄧㄤˊ , ㄊㄧㄝˇ ㄙㄨㄛˇ ㄏㄥˊ ㄐㄧㄤ ㄨㄟˋ 爲 ㄍㄨˋ 。

ㄑㄧㄢˊ ㄙㄢ ㄍㄨㄛˊ , ㄏㄡˋ ㄌㄧㄡˋ ㄔㄠˊ , ㄘㄠˇ ㄕㄥ ㄍㄨㄢ ㄑㄩㄝˋ ㄏㄜˊ ㄒㄧㄠ ㄒㄧㄠ 。

ㄧㄥ ㄒㄩㄥˊ ㄔㄥˊ ㄕˊ ㄨˋ ㄍㄜ ㄐㄩˋ , ㄐㄧˇ ㄉㄨˋ ㄓㄢˋ ㄒㄧㄝˇ ㄌㄧㄡˊ ㄏㄢˊ ㄔㄠˊ 。

ㄨㄛˇ ㄕㄥ ㄒㄧㄥˋ ㄈㄥˊ ㄕㄥˋ ㄖㄣˊ ㄑㄧˇ ㄋㄢˊ ㄍㄨㄛˊ , ㄏㄨㄛˋ ㄌㄨㄢˋ ㄔㄨ ㄆㄧㄥˊ ㄕˋ ㄒㄧㄡ ㄒㄧˊ 。

ㄘㄨㄥˊ ㄐㄧㄣ ㄙˋ ㄏㄞˇ ㄩㄥˇ 爲 ㄐㄧㄚ , ㄅㄨˋ ㄩㄥˋ ㄔㄤˊ ㄐㄧㄤ ㄒㄧㄢˋ ㄋㄢˊ ㄅㄟˇ 。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釋義

譯文

滔滔長江從萬山中奔騰而來,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而只有鐘山山勢由東向西,蜿蜒如龍,似乎要與江河相抗衡。

長江與鐘山相互爭雄,兩者之勢堪稱天下壯景。

相傳秦始皇曾在鐘山之下埋下黃金,以振「王氣」,但這裏山川靈秀之氣象至今還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憂思怎樣才能解開?醉着酒走上雨花臺看看。

雨花臺上,面對荒煙落日,一種曠遠迷茫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頭城下,江水震怒洶湧,北邊的千萬鐵騎怎敢渡江?

不過吳主孫皓,打着黃旗北去洛陽,竟成俘虜,這分明是兇兆,可見連鐵索橫江都不牢固!

歷經前代吳國,後代南朝,六朝故都宮闕荒蕪,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於割據稱雄,幾度廝殺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這一生,遇到聖人很是幸運,起江南發兵,平定爭霸之亂,如今已得休養生息。

從此四海之內永遠一家人,長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註釋

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雨花臺:在南京市南聚寶山上。相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落花如雨,故名,這裏地勢高,可俯瞰長江,遠眺鐘山。

「山勢」一句:這句說,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鐘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愨(què)傳》「願乘長風破萬裏」語。這裏形容只有鐘山的走向是由東向西,好像欲與江流抗衡

「秦皇」二句:《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瘞(yì),埋藏。佳氣,山川靈秀的美好氣象。蔥蔥,茂盛貌,此處指氣象旺盛。王,通「旺」。

鬱塞:憂鬱窒塞。

城南臺:即雨花臺。

坐覺:自然而覺。坐,自,自然。

石頭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以形勢險要著稱。

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於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纔不得不返回。 此處說「黃旗入洛」其實是吳被晉滅的先兆,所以說「竟何祥」。

鐵鎖橫江:三國時吳軍爲阻止晉兵進攻,曾在長江上設置鐵錐鐵鎖,均被晉兵所破。

三國:魏、蜀、吳,這裏僅指吳。

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均建都金陵,史稱六朝。這裏指南朝。

蕭蕭:冷落,悽清。

英雄:指六朝的開國君主。

務割據:專力於割據稱雄。務,致力,從事。

聖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實行減輕賦稅,恢復生產,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事,從事。

⒇四海永爲家: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從今四海爲家日」句,指全國統一。

參考資料:

1、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金性堯.明詩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劉民紅,高啓《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主題辨析,《語文學刊》 2006年18期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作者生當元末明初,飽嘗戰亂之苦。當時詩人正應徵參加《元史》的修撰,懷抱理想,要爲國家作一番事業。當他登上金陵雨花臺,眺望荒煙落日籠罩下的長江之際,隨着江水波濤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賞析

  詩的開頭描寫所看到的景色:長江從萬山叢中呼嘯東下,鍾山似蟠龍乘風西上。江山形勝,使詩人想起當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雜寶,以鎮壓金陵的「天子之氣」,但徒勞無功,金陵依然「王氣」旺盛,此時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接着筆頭一轉,寫詩人自己的心緒和感慨。詩人說自己本是爲了排遣胸中的「鬱塞」而在酒後登臺眺江的。建國之初,氣象更新,何來愁思?讀完全詩,便不難明白,他是從歷史的教訓而生憂患。「荒煙落日」的遠景使他引發「蒼茫萬古意」,石頭城下的濤聲使他想起了三國、六朝的舊事。當年南朝陳後主君臣曾以爲「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後來卻成爲北軍的階下囚。三國吳主孫皓迷信「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帶了王室及後宮數千人要去洛陽稱帝,結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過了九年,晉軍伐吳,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置鐵鏈,橫鎖江面,可是依舊擋不住進攻,孫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時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一無所得。

  最後四句又回到現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聖人」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幹戈。聯繫全詩主旨,這與其說是詩人對現實的歌頌,毋寧說是詩人對國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來的明朝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呢?所以這四句聲調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帶有一絲沉鬱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層歷史的陰影。既豪放偉岸,又沉鬱頓挫。

  全詩氣勢豪放,音韻鏗鏘,舒捲自如,縱橫隨意。

高啓

高啓(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高啓朗讀
()

猜你喜歡

黃塵捲地咽笳聲,獨上危樓百感生。象郡西來千嶂合,虎門東去大江平。

秦雲猶傍任囂冢,漢日長懸陸賈城。十載離憂將寄遠,芳洲誰與採蘭蘅。

()

水南雉市萬塵趨,水北還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節,百篇華賦馬相如。

心拋世俗爭爲事,手錄時賢未見書。欲繼姓名高士傳,怕君嫌我近睢盱。

()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

茫茫雲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裏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

珠蕊初翻,銀河乍滿,風浪其間慣歷。須信來宵憶此宵,總迢遞、應強寥寂。

無賴封姨,多情烏鵲,畢竟佳期還覓。別離歲歲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慼。

()

日日移家處處鄰,吳頭楚尾半波臣。罟師嚼米餐烏鬼,舟僕偷錢買白鱗。

鴉食肉能謀底事,獺銜魚欲祭何神。黃頭見我詢潮步,笑是潯陽始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