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朗讀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譯文: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山巒溝壑清淨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譯文: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注釋: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注音

ㄍㄨㄟ ㄕㄢ ㄕㄣ ㄑㄧㄢˇ ㄑㄩˋ , ㄒㄩ ㄐㄧㄣˋ ㄑㄧㄡ ㄏㄨㄛˋ ㄇㄟˇ 。

ㄇㄛˋ ㄒㄩㄝˊ ㄨˇ ㄌㄧㄥˊ ㄖㄣˊ , ㄓㄢˋ ㄧㄡˊ ㄊㄠˊ ㄩㄢˊ ㄌㄧˇ 。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釋義

譯文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淨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註釋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創作背景

  崔九曾與王維,作者同隱於終南山,從作者這首送崔九歸山的詩中看得出來,崔九大約不大願意再隱居下去了,於是有了作者的這一番勸勉。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賞析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這兩句是說這次回到山裏之後,不論入山深淺,都要飽覽山川之秀麗,林木之幽美。這當然是勸勉崔興宗不要再留戀世俗的生活,把對山水的感情昇華到一種與世俗生活相對立的高度,這與他們對現實的厭倦與反感有關。「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這兩句是勸崔興宗隱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間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從那個境界裏返回到現實中來了。這一方面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作者爲什麼要人留戀那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呢?這是由於他們在現實中屢屢失敗,一方面產生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認識了現實生活。作者生活的時代大約屬於唐玄宗和唐肅宗時期,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後期。那個時候由於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寵幸楊貴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層知識分子無法入仕,像裴迪、崔興宗這樣的寒士沒有出路。所以他們寧願隱居山林,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因此作者勸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間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託,就不要像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武陵人一樣,找到了桃花源卻輕易地放棄了。作者認爲這是一個錯誤,因此他說:「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爲一首好詩。

裴迪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爲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爲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

裴迪朗讀
()

猜你喜歡

知之修練但辛勤,苦志由來離六塵。

金鼎乍分紅燄火,月魂高鎖碧潭津。

深思五嶺凡間路,好作三天物外人。

萬裏州通寬世俗,清虛境象善求真。

()

清明暢。

禮樂新。

候龍景。

練貞辰。

()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爲佩,不採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

淩波延佇澹相留,應託微波怨未休。閒偃露盤如欲語,驟傾風蓋卻回頭。

歌珠串脫橫塘雨,醉玉香凝罨畫樓。好在水仙繁會處,爛張雲錦待仙舟。

()

忽忽春光暗裏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

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

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

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