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樓懷歸

春日登樓懷歸朗讀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譯文:無事登上高樓遠望,茫茫一片平野無邊無際。

注釋:引望:遠望。杳杳:深遠的意思。

遠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譯文:四野空空,只見流水,不見渡者。小舟無依橫在岸邊。

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

譯文:遠處荒村古寺,一縷縷炊煙裊裊,三兩聲鶯鶯叫語。

注釋:斷靄:時有時無、忽聚忽散的煙氣。靄,輕煙。流鶯:謂婉轉的鶯鳴。

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譯文:這些多像我遙遠而熟悉的故鄉啊,想到這裏,不由驚醒。

注釋:舊業:祖上的基業,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肅鳥鼠山,橫貫陝西渭河平原,東至潼關入黃河。

春日登樓懷歸注音

ㄍㄠ ㄌㄡˊ ㄌㄧㄠˊ ㄧㄣˇ ㄨㄤˋ , ㄧㄠˇ ㄧㄠˇ ㄧ ㄔㄨㄢ ㄆㄧㄥˊ 。

ㄩㄢˇ ㄕㄨㄟˇ ㄨˊ ㄖㄣˊ ㄉㄨˋ , ㄍㄨ ㄓㄡ ㄐㄧㄣˋ ㄖˋ ㄏㄥˊ 。

ㄏㄨㄤ ㄘㄨㄣ ㄕㄥ ㄉㄨㄢˋ ㄞˇ , ㄕㄣ ㄕㄨˋ ㄩˇ ㄌㄧㄡˊ ㄧㄥ 。

ㄐㄧㄡˋ ㄧㄝˋ ㄧㄠˊ ㄑㄧㄥ ㄨㄟˋ , ㄔㄣˊ ㄙ ㄏㄨ ㄗˋ ㄐㄧㄥ 。

春日登樓懷歸釋義

譯文

無事登上高樓遠望,茫茫一片平野無邊無際。

四野空空,只見流水,不見渡者。小舟無依橫在岸邊。

遠處荒村古寺,一縷縷炊煙裊裊,三兩聲鶯鶯叫語。

這些多像我遙遠而熟悉的故鄉啊,想到這裏,不由驚醒。

註釋

引望:遠望。

杳杳:深遠的意思。

斷靄:時有時無、忽聚忽散的煙氣。靄,輕煙。

流鶯:謂婉轉的鶯鳴。

舊業:祖上的基業,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肅鳥鼠山,橫貫陝西渭河平原,東至潼關入黃河。渭水清,古人多與流入渭河而水流渾濁的涇水對舉,稱清渭濁涇。寇準的家鄉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當時在湖北,所以有「遙清渭」的感嘆。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9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9-31

春日登樓懷歸創作背景

  作此詩時,詩人寇準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春日登樓懷歸賞析

  春天是萬物復興勃蘇的時節,客居他鄉的遊子,每到春天,總會不由自主地生出思鄉之感。寇準當時身在鄉外,遇上春天,寫下了這首懷歸的詩篇。

  詩要表現的是思鄉懷歸,所以選取了最能表現這一情緒的「登樓」來寫。首聯就說自己登上高樓,伸長了脖子,向遠處眺望,只見到無盡的春水,漲滿了河中。這一聯氣勢很宏大,給下文發揮情感留下了充分的餘地。古人論詩強調起句要拉得開,壓得住,這首詩正做到了這一點。

  頷聯俯察。詩人從平野盡頭收回視線,開始細細察着樓前底下有無別緻的景色。原來在這片廣野中,竟橫臥着一條河流,水上還有一條渡船。不過,四野空曠無人,既不見渡者,連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詩人不由好奇,便將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見有個入來,只有那條孤零零的渡船橫轉在水裏飄啊悠的,詩人心裏琢磨着:看來這條渡船自清晨渡入後,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這兒了。這一聯純粹的寫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認爲:「寇忠愍少知巴東縣,有『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之句,固以公輔自期矣,奈何時未有知者。」(《韻語陽秋》卷十八)這是從何說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煥的詰難:此聯「乃襲『野度無人舟自橫』句,葛公謂其『以公輔自期』,強作解矣。」(《歷代詩話考索》)何氏的意見是正確的。寇準因爲「平昔酷愛王右丞、韋蘇州詩」(范雍詩序語),所以此地看見相仿景色時,很自然地受到韋應物《滁州西澗》詩的觸發,便隨手點化了韋句,而意境比韋來得豐厚,如斯而已,何來「公輔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說顯然是穿鑿附會。

  頸聯寫抬眼見聞。詩人佇望樓頭已久,因此當他目光移開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時,已近黃昏,村裏入家大約已在點火做飯了,所以冒出了縷縷輕煙。高樓不遠處還有一座古寺,聽得出有幾隻黃鶯在那兒啼嗽着。

  也許是流水、渡船、炊煙勾起了詩人對故鄉類似景色的回憶,抑或是無所棲託的流鶯的啼聲喚出了詩人心中對故居的思念,總之,登樓見聞領出了尾聯的懷歸之情。此時,詩人不可遏止地懷念起故鄉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經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裏,在那裏,有自己的田園家業,有自已的親人······迷離恍惚之中,詩人彷彿已置身故園,看到了家鄉的流水,家鄉的渡船,家鄉的村莊。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驀地一陣心驚,他回過神來:「此身還在異鄉巴東呢!」這時,他的心頭該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說了,就在「驚」字上收住了筆。

  由於寫景是全詩的重心,對仗工穩、生活氣息濃鬱的中間二聯景句就成了詩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聯,妙手偶得,渾然天成,更博得了讚賞。宋僧文瑩《湘山野錄》以爲它「深入唐人風格」。王漁洋把它轉引入《帶經堂詩話》的「佳句類」內,連北宋翰林圖畫院也將此聯作爲考題來品評考生高低,這都說明這首詩以寫景馳名,以致本來寫得並不差的抒情句卻爲它所掩了。

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爲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聖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裏。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爲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

寇準朗讀
()

猜你喜歡

春山春樹綠,相送去何之。拜命辭朝日,分符出守時。

花連渚宮暗,潮溯楚江遲。鼎郡彫零久,疲氓藉設施。

()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嶽孔林遊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

煙散前林霽,茅檐罷午炊。雨多收稼晚,鴉亂定巢遲。

糝米田家飯,《豳風》壁上詩。願將歸隱意,說與牧羊兒。

()

杜宇催人快繫風,羲娥行色太匆匆。縱非看得韶光賤,九十而今八十空。

花漸老,葉方濃。綠蔭猶肯護餘紅。白頭喜與青春侶,盡攬芳菲入夢中。

()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雲暗鎖桃溪。

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

祖宗德澤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幾見高岡鳴鳳集,又盾層浪化魚新。

升歌幸聽三間雅,佩印行紆五兩綸。

聖世賓賢如此厚,致君忍負不貲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