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婦

蠶婦朗讀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譯文:從早到晚整天採桑多苦辛,百花盛開季節養蠶忙煞人。

注釋:曉夕:早晚。好花時節:指百花盛開的時節,此時正是採桑大忙的時候,因此說農家婦女「不閒身」。不閒身:沒空閒時間。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裏人。

譯文:若教村姑瞭解賞花之類事,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

注釋:解:瞭解,懂得。繁華事:指賞花之類的事。殺:死,用在動詞後邊,表示程度。一作「煞」。黃金屋裏人:這裏指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一說指有權有勢的人。黃金屋:後人遂以「黃金屋」指代富貴人家女子的居處。

蠶婦注音

ㄒㄧㄠˇ ㄒㄧˋ ㄘㄞˇ ㄙㄤ ㄉㄨㄛ ㄎㄨˇ ㄒㄧㄣ , ㄏㄠˋ ㄏㄨㄚ ㄕˊ ㄐㄧㄝˊ ㄅㄨˊ ㄒㄧㄢˊ ㄕㄣ 。

ㄖㄨㄛˋ ㄐㄧㄠ ㄐㄧㄝˇ ㄞˋ ㄈㄢˊ ㄏㄨㄚˊ ㄕˋ , ㄉㄨㄥˋ ㄕㄚ ㄏㄨㄤˊ ㄐㄧㄣ ㄨ ㄌㄧˇ ㄖㄣˊ 。

蠶婦釋義

譯文

從早到晚整天採桑多苦辛,

百花盛開季節養蠶忙煞人。

若教村姑瞭解賞花之類事,

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

註釋

曉夕:早晚。

好花時節:指百花盛開的時節,此時正是採桑大忙的時候,因此說農家婦女「不閒身」。不閒身:沒空閒時間。

解:瞭解,懂得。繁華事:指賞花之類的事。

殺:死,用在動詞後邊,表示程度。一作「煞」。黃金屋裏人:這裏指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一說指有權有勢的人。黃金屋,語出《武帝故事》:漢代陳嬰的曾孫女名叫阿嬌,其母爲漢武帝姑姑館陶長公主。武帝幼時,長公主將其抱置膝上,問道:「兒欲得婦否?」又指阿嬌問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後武帝繼位,立阿嬌爲皇後。後人遂以「黃金屋」指代富貴人家女子的居處。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50-151

2、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

3、嚴潔.晚唐詩鑑賞:鳳凰出版社,2006:400-401

蠶婦賞析

  人們談起寫蠶婦的詩,自然會提到宋代詩人張俞的《蠶婦》:「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而晚唐詩人來鵠的《蠶婦》與張俞的《蠶婦》題目相同,內容相似,而寫法與格調迥異。來鵠的《蠶婦》不像張俞的《蠶婦》那樣,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而是先從蠶婦整日採桑養蠶的辛苦談起。

  「曉夕採桑多苦辛」一句緊扣詩題,「曉夕」二字直述採桑葉時問之長,突出勞動的艱苦。從這一句詩中,表現了採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現了作者同情蠶婦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詩人明確告訴人們,這些整天採桑葉的蠶婦並不是不愛盛開的百花,而只是在養蠶的大忙季節不得「閒身」而已。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假設及由這一假設推論出來的結果清楚地說明封建社會誰養活誰這一根本問題。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所以能在「好花時節」有閒情逸致去欣賞百花,正是由於這些蠶婦在此時「曉夕採桑」的結果。如果這些蠶婦此時也去千這些「繁華事」,那麼,那些「黃金屋裏人」只能被『凍殺」。原來,這些「黃金屋裏人」是由這些蠶婦養活的。此兩句陡轉筆鋒,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完全是依靠剝削勞動人民而生活的這一事實。

  全詩筆致冷雋,構思深曲,耐人尋味,在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詩人的憤慨不平之情。運用通俗又略帶詼諧的語言,通過敘述與假設的形式,通過暗含的對比,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來鵠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爲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後,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爲婿,未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後,鵬避遊荊襄。 ...

來鵠朗讀
()

猜你喜歡

勤爲浮屠人,形類心不偶。

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

如聞大衆居,乃是賢豪藪。

專意學文章,韓編不離手。

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

徑馳周孔域,不爲雜說誘。

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醜。

聖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

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

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

學本勿學末,何爲恤衆口。

()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

相思。北來音信稀。

十二青樓臨大道。春漸老。處處生芳草。杜鵑啼。人未歸。

路迷。片帆吹又西。

()

勤王修歲貢,晚駕過郊原。蔽芾餘千本,青蔥共一園。

芽新撐老葉,土軟迸深根。舌小侔黃雀,毛獰摘綠猿。

出蒸香更別,入焙火微溫。採近桐華節,生無穀雨痕。

緘縢防遠道,進獻趁頭番。待破華胥夢,先經閶闔門。

汲泉鳴玉甃,開宴壓瑤樽。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諫,苦口類嘉言。未復金鑾召,年年奉至尊。

()

客訪遺基歲月華,仙人何處弄煙霞。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纔開二月花。

()

我昔乘興遊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雲謝污泥。

我來雲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

諸生祖帳擁離顏,雲際飛鳧不可攀。萬裏天懸瓊島月,三秋人住谷城山。

梅花北嶺通閩路,海水南頭望漢關。此日鮫人愁正極,因君欲見去珠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