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元夕

汴京元夕朗讀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譯文:中山來的戲子服飾鮮麗,鄭燕來的的女姬則各有高超的技藝。

注釋: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區的青年。中山,古國名,在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後被趙武靈王所滅。鄭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燕、鄭。皆春秋戰國時國名。燕的轄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鄭的轄境在今河南省鄭州一帶。擅場:壓倒全場,指技藝高超出衆。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譯文: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彙集到汴京來.都唱着周憲王編著的劇本。她們唱着唱着,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一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注釋:憲王:指周憲王朱有燉(1379-1439),周定王朱捕的長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精通音律,號誠齋,自稱全陽子、老狂生、錦窩老人,所作雜劇《曲江池》、《義勇辭金》等三十一種.今俱存。金梁橋:汴梁橋名。

汴京元夕注音

ㄓㄨㄥ ㄕㄢ ㄖㄨˊ ㄗˇ ㄧˇ ㄒㄧㄣ ㄓㄨㄤ , ㄓㄥˋ ㄋㄩˇ ㄧㄢˋ ㄐㄧ ㄉㄨˊ ㄕㄢˋ ㄔㄤˇ 。

ㄑㄧˊ ㄔㄤˋ ㄒㄧㄢˋ ㄨㄤˊ ㄔㄨㄣ ㄩㄝˋ ㄈㄨˇ , ㄐㄧㄣ ㄌㄧㄤˊ ㄑㄧㄠˊ ㄨㄞˋ ㄩㄝˋ ㄖㄨˊ ㄕㄨㄤ 。

汴京元夕釋義

譯文

中山來的戲子服飾鮮麗,鄭燕來的的女姬則各有高超的技藝。

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彙集到汴京來.都唱着周憲王編著的劇本。她們唱着唱着,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一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註釋

汴京:汴京:今河南開封市。五代的梁、晉、漢、周及北宋皆定都於此,故稱汴京。

元夕: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夜。

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區的青年。中山,古國名,在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後被趙武靈王所滅。見《史記.趙世家》。

鄭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燕、鄭。皆春秋戰國時國名。燕的轄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鄭的轄境在今河南省鄭州一帶。

擅場:壓倒全場,指技藝高超出衆。

憲王:指周憲王朱有燉(1379-1439),周定王朱捕的長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精通音律,號誠齋,自稱全陽子、老狂生、錦窩老人,所作雜劇《曲江池》、《義勇辭金》等三十一種.今俱存。又有《誠齋樂府》行世。是著名的戲曲家,見《明史·諸王傳》。

金梁橋:汴梁橋名。

參考資料:

1、嚴敬羣,章斯予.中國傳統節日詩詞薈萃:金盾出版社,2011.05:61

2、羊春秋.明詩三百首:嶽麓書社,1994.12:169

3、馬美信、賀聖遂.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06:613

汴京元夕創作背景

  詩人李夢陽原籍甘肅慶陽,其父李正曾擔任開封周王府教授,於是詩人全家遷徙到開封,開封就成了詩人的第二故鄉。後來詩人在慶陽時回憶汴中的繁華景況,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馬美信、賀聖遂.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06:613

2、《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父正,官周王府教授。

汴京元夕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汴京觀看元宵佳節的盛況時所作。以形象精彩之筆,描寫月夜歌唱的場面,十分生動而又韻味悠然,全詩沒有一句正面描寫歌聲,但又句句關涉歌聲,在委婉的措辭中,把歌聲表現得十分動人。

  這首詩開始兩句,先從來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場寫起。先寫北方的男性青年——「中山孺子」,這些挑選出來參加歌唱的男青年本來就已經標緻,再穿上入時的新裝,打扮起來,變得更加帥氣。再寫北方女子——「鄭女燕姬」,這些參加演唱的女子當然也是挑選出來的美女,她們勝過衆人,壓倒全場。中山少男、鄭燕少女都善演戲曲,說明當時雜劇傳佈的盛況。開始這兩句雖然旨在點明演唱的人員,但又並非是純乎客觀的介紹,詩中「倚新妝」、「獨擅場」應是互文見義,「倚新妝」的「倚」字,「獨擅場」的「獨」字,都暗含着一種互相比賽,爭妍鬥豔之意,男女的情態得到了生動的表現,那種熱烈、歡樂而又興奮的場面,也凸現出來。這時雖然還沒有寫到他們的歌唱,但人們可以想見,這些英俊的男子、漂亮的女子的歌聲,應該十分美妙。而少年男女爭扮周憲王劇中人物,也使讀者對當時劇界的風氣頗有所領會。從側面反映了汴京作爲古時都會,在歷受金元劫難之後,經明初的休養生息而恢復生機,重現繁華,其民俗風情,也通過這兩句表露出來。

  第三句是前兩句的拓展,「齊唱憲王春樂府」作爲全詩的中心,終於寫到了歌唱,主要表現男女聲齊唱時的情形。不過詩句中也並沒有寫到歌聲如何,只點明歌唱的形式是「齊唱」,歌唱的內容是「憲王」的「春樂府」。據《明史·諸王傳》,憲王即朱有墩,世稱周憲王。他能詩善畫,諳曉音律,是明初影響較大的散曲、雜劇作家,劇作達三十一種,總名《誠齋樂府》,這裏演唱的是他的樂府中的一種。地位這樣顯赫、成就又很高的人物的樂府,自然是十分美妙的了。用男女聲「齊唱」的形式來演唱,不僅聲音宏大,而且剛柔相濟,雄渾中有清脆。「齊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歡慶,萬民同樂的情景,給人的感覺是舞臺上伶人的演唱與舞臺下觀衆的和唱一起進行,場面肯定是熱鬧之極。這裏仍然只是暗示,沒有正面去寫歌聲,但卻使人有如聞其聲的感覺。

  直到最後一句,不僅沒有寫到歌聲,反而宕開筆端,寫起了戲曲表演場地旁金梁橋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金梁橋」在汴京,從橋上望過去,那一輪明月正遙掛天際,灑下如霜的清光,給整個汴京城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全城變得朦朧、幽邃,更加顯示出動人的韻致。「月如霜」之清冷幽靜,與前面所描繪的歡慶熱鬧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這一句實際上卻是詩人的神來之筆,以淡墨襯濃彩,餘韻宛轉,餘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詞之妙。此時,那男女齊唱「春樂府」的歌聲,不僅響徹全城,而且在月光中也更加清亮,彷彿從地上直飄向月宮。這一句,作者是以景襯聲,在訴諸視覺的月色中,暗暗包含了訴諸聽覺的歌聲,這樣一襯,歌聲似乎顯得「形象化」了,好像看得見,摸得着,更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作者巧妙的安排,使得詩歌最後更加耐人含咀,神味雋永,情韻不匱。

  《汴京元夕》寥寥四句,再現了汴京元宵之夜演出戲曲時演員擅場,衆人齊唱的歡樂場面。流暢自然,清麗可喜,頗有唐竹枝民歌風味,爲其集中七絕之佳作。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李夢陽朗讀
()

猜你喜歡

蘭叢翠疊氣氤氳,月相莊巖看未真。手裏星星香線火,曾無分與飲煙人。

()

隴頭不待鶴書招,勸駕賓筵禮數饒。芹泮泳遊才孔俊,鵬程鶱翥氣彌高。

九山霽色浮江渚,十日春風拂柳條。一曲驪駒頻喚酒,離愁楚楚正難消。

()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那識賞寂寞,但聞簧與絲。我向喜獨遊,扁舟弄漣漪。

拊檻一片雲,鐘山遠平籬。花竹不迎拒,魚鳥無瑕疵。

豈惟客忘主,青溪吾所私。中間共出處,就官淮之湄。

上瘠民力瘁,百無一設施。鄂渚得再覿,徵車方北馳。

歸塗望楚氛,微服鷁退飛。陵谷事已改,變遷到茅茨。

相逢忽攬卷,不收十年悲。鄭記似柳州,平淡乃過之。

夙忝文字飲,可能欠一詩。巷南數椽屋,有枝亦無依。

儻免熠耀畏,慆慆還當歸。芳草結忠信,吾言茲在茲。

()

微吟澤畔幾扶筇,自笑摧頹一禿翁。羞見芙蓉好顏色,且憑詩律傲西風。

()

杖策恣邀遊,相從在浚谷。洞口白雲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幽人獲其趣,仰臥觀不足。採彼澗中蒲,泛觴石泉曲。

吹笙應空山,幽響恆相逐。往笑任所之,沿流攬秋菊。

共唱紫芝歌,遙慕綺與角。

()

玉氣如虹,豈繒棄笥。

既奉既將,亦奠在位。

有永羣後,實相祀事。

何以臨下,心意不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