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

拼音:
yù shí jù fén
注音:
ㄩˋ ㄕˊ ㄐㄨˋ ㄈㄣˊ
釋義:
俱:全部;都;焚:燒。寶玉和石頭一起燒燬。比喻好的壞的、貴的賤的一起毀滅。也作「玉石同焚」。
出處:
《尚書 胤徵》:「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例子:
內無良將,外無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 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正音:
「焚」,不能讀作「fēn」。
辯形:
「俱」,不能寫作「具」;「焚」,不能寫作「墳」。
辨析:
玉石俱焚與「同歸於盡」有別:玉石俱焚多指好壞一同毀滅;可直接作賓語;定語;「同歸於盡」多指敵我雙方一同毀滅;一般不能單獨作賓語;定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感情:
玉石俱焚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A fire knows no moral
日語:
よいものも悪(わる)いものも共(とも)に滅(ほろ)びる
俄語:
сжигáть благородную яшму вместе с простыми кáмнями
()

典源

    《書經.胤征》
    今予以爾有眾,奉將1>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2>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崐岡3>,玉石俱焚;天吏逸德4>,烈于猛火。

    〔注解〕

    1. 將:進行,執行。
    2. 弼:音ㄅㄧˋ,輔助。
    3. 崐岡:指崑崙山,產玉。
    4. 逸德:失德、瀆職。

典故說明

《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玉石俱焚」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

造句

    1. 核戰一旦爆發,結果必是萬物成灰、玉石俱焚
    2. 你把優秀和不適任的員工一概裁退,豈不是玉石俱焚
    3. 他們要是逼得我無路可走,大不了和他們來個玉石俱焚
    4. 雖然表面看不出來,但他內心早已下定決心,要與對方玉石俱焚
    5. 歹徒撂下狠話:如果我們村子再頑強抵抗,大軍一到,必要我們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