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慼與共

拼音:
xiū qī yǔ gòng
注音:
ㄒ一ㄡ ㄑ一 ㄩˇ ㄍㄨㄥˋ
釋義:
彼此有福有禍都共同承受。休:福;歡樂;戚:憂愁。形容關係密切;同甘共苦。
出處: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與皇上患難相隨,休慼與共,願自不同於諸臣,一切大政自得與聞。」
例子:
我們是休慼與共的好同學。
正音:
「與」,不能讀作「yú」、「yù」。
辯形:
「休」,不能寫作「修」。
辨析:
見「休慼相關」。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休慼與共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share sb.'s joys and sorrows
俄語:
делить радости и печали (быть кровно и тесно связанными)
德語:
mit jm Freud und Leid teilen
()

典源

    《國語.周語下》
    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註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戚:通「慼」,悲哀、憂傷。
    3. 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跛,音ㄅㄧˋ,偏倚、站立時重心偏在某一隻腳。
    4. 視無還:視時不會左顧右盼。還,音ㄏㄨㄢˊ,反復,指眼珠反復轉動。
    5. 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
    6. 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
    7. 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
    8. 相:音ㄒㄧㄤˋ,輔佐、幫助。
    9. 休:喜悅、快樂。
    10. 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典故說明

《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週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慼與共」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慼,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造句

    1. 夫妻本就是休慼與共,有福同享,有難也要同當。
    2. 如今大家就像在一艘船上,生死存亡,休慼與共,還分什麼彼此?
    3. 公司遇到經營的困難,更須靠全體員工休慼與共,才能度過難關。
    4. 公司發展和我們休慼與共,大家一定要羣策羣力,共創更佳的業績。
    5. 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相連的,所以全國人民應該休慼與共,同舟共濟。
    6. 我們一路從創業攜手至今,既是休慼與共的夥伴,也是生死之交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