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jì
注音:
ㄊㄨㄥˊ ㄓㄡ ㄍㄨㄥˋ ㄐ一ˋ
釋義: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例子:
通常在林海裏人與人相遇,和在遠洋航海中同舟共濟一樣,爲什麼他竟這樣勢不兩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正音:
「濟」,不能讀作「qí」。
辯形:
「濟」,不能寫作「計」。
辨析:
同舟共濟偏重於「共濟」;指同心協力;共度難關;「風雨同舟」偏重於「同舟」;指客觀條件相同;處境相同;共同前進。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同舟共濟是褒義
同義:
反義:
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英語:
The people in the same boat help each other.
日語:
同(おな)じ船(ふね)のものはともに助(たす)け合(あ)うこと,困難(こんなん)に際(さい)し利害関係者がともに助(たす)け合(あ)うこ
俄語:
совмéстно преодолевать трудности
德語:
im gleichen Boot sitzen(gemeinsam eine schwierige Situation bewǎltigen)
法語:
braver vents et tempêtes avec qn.
()

典源

    《孫子.九地》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1>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解〕

    1.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典故說明

「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以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

造句

    1. 如今國難當前,全國人民要同舟共濟,奮發圖強。
    2. 我們就像同舟共濟的兄弟,有福共享,有難同當。
    3. 此次水患嚴重,所幸居民能夠同舟共濟,才能平安度過危險。
    4. 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唯有大家同舟共濟,共體時艱,才能轉危為安。
    5. 急流泛舟開始時,領隊說這一段路程大家要同舟共濟,否則會翻船。
    6. 如今大家就像同搭一條船,若不能同舟共濟,就難以克服路上種種的困難。
    7. 這場比賽十分驚險,多虧所有球員發揮了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終於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