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注音:
ㄎㄡˇ ㄇ一ˋ ㄈㄨˋ ㄐ一ㄢˋ
釋義: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着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例子:
這廝口蜜腹劍,正所爲慝怨而友者也。(明 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五出)
正音:
「腹」,不能讀作「fǔ」。
辯形:
「蜜」,不能寫作「密」;「劍」,不能寫作「箭」。
辨析:
口蜜腹劍和「笑裏藏刀」;都形容狡詐陰險。但口蜜腹劍偏重在嘴甜;心口不一;「笑裏藏刀」語義更重;更陰險。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感情:
口蜜腹劍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honey in mouth; danger in heart
日語:
口に蜜あり腹に剣あり,真綿(まわた)に針(はり),笑中(しょうちゅう)に刀あり
俄語:
на устáх мёд,а за пáзухой нож(ковáрный)
德語:
honigsüβe Worte machen,im Herzen aber einen Dolch tragen
法語:
du miel sur les lèvres et un poignard dans son sein
()

典源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
    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1>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2>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注解〕

    1. 林甫:李林甫(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諂。

典故說明

唐玄宗一朝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玄宗執政初期,因得姚崇、宋璟等賢相,所以締造了開元盛世;後來又因為信任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而導致了安史之亂。李林甫生性狡猾,對於他的政敵,經常以甜言蜜語引誘對方上當,再暗中陷害對方。天寶時,玄宗起用李適之為宰相,李林甫心生不滿,便想了一個方法打算除掉李適之。由於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為了籌措財源,玄宗和李適之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我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在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加以開採,就可以解決國家的財務困境。這個消息皇上還不知道,請李丞相趕緊上書向皇上建議開採,皇上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李適之不疑有他,立刻上書玄宗,奏請開採華山的金礦。玄宗看了李適之的奏章,本來想要立刻批准,沒想到向李適之提出這個建議的李林甫卻勸阻玄宗,他說:「皇上,華山有金礦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我卻遲遲沒有上奏,實在是因為華山的風水是王氣所在,如果隨便加以開採,要是破壞了王氣,那對皇上及國家都相當不利啊!」玄宗聽信了李林甫的話,認為李適之治國欠周詳,不久便罷免其相位。林李甫就靠類似方法,順利地除掉了許多政敵,終於得到玄宗的完全信任,為相十九年,卻將唐朝盛世帶往衰敗之路。由於李林甫為人陰險,妒賢嫉能,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肉腰刀」,又說他的嘴裡有蜜,腹中藏劍。後來「口蜜腹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一個人嘴上說得好聽,事實上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別人。

造句

    1. 他是個口蜜腹劍的偽君子,不能深交。
    2. 這種人口蜜腹劍,誰知道他內心裡打什麼壞主意。
    3. 她實在太單純了,才會被這種口蜜腹劍的人所騙。
    4. 你把這種口蜜腹劍的人當朋友,小心他別有用心。
    5. 他滿嘴甜言蜜語,會不會是口蜜腹劍,別有居心呢?
    6. 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你千萬別輕信他的花言巧語,免得吃虧上當。
    7. 他就是愛聽奉承話,即使遇到口蜜腹劍的人,他也會全然相信。
    8. 這件事他表現得太積極了,得小心他口蜜腹劍、笑裡藏刀,別有居心。
    9. 像小王這種直友才是你該親近的人,而不是去相信那種口蜜腹劍的小人。
    10. 那個男的口蜜腹劍,幾句甜言蜜語,哄得她團團轉,等騙到錢後人就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