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頭是道

拼音:
tóu tóu shì dào
注音:
ㄊㄡˊ ㄊㄡˊ ㄕˋ ㄉㄠˋ
釋義:
原爲禪宗語;原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條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處:
《續傳燈錄 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例子:
再看他後面講那汽機的做法用法,頭頭是道,語語內行。清 姬文《市聲》第十三回
辯形:
「是」,不能寫作「事」。
辨析:
頭頭是道與「天花亂墜」有別:頭頭是道可形容說話或作事;偏重於說得有條有理;「天花亂墜」只能形容說話;偏重於說得漂亮生動。
用法:
主謂式;作狀語、補語;含褒義。
感情:
頭頭是道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eloquent(appear impressive; be closely reasoned and well argued; be clear and logical)
日語:
いちいちもっともである,ーつーつに筋道(すじみち)が通(とお)っている
俄語:
по всем прáвилам искусства
德語:
logisch und überzeugend
法語:
tout est clair(tout en logique)
()

典源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1>
    師初謁南泉,泉問:「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沙彌。」泉曰:「那個是你主?」師近前躬身曰:「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泉器之,許其入室。頌曰:「解把一莖野草,喚作丈六金身2>。會得頭頭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
    2. 金身:以金飾身的佛像。

    〔參考資料〕

    《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
    佛祖不立,雨落街頭自溼。凡聖何依?晴乾自是無泥。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典故說明

在佛教史上,禪宗是以不立文字為其宗旨,主張禪不可言說。但發展到後來,佛理不可言說又需言說,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語言的窠臼,於是在走到極端之後,又轉向於立文字述說,因此有文字禪的出現。文字禪中有所謂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它專指古代禪師的言行紀錄,其中蘊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而「頌古」就是後來的僧人用韻文的形式,對「公案」進行贊譽性解釋的語錄體裁,是教禪學禪、啟悟心性的教學手段。它的特點是不點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在規模及內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說趙州從諗禪師在初次參見南泉普願禪師時,即表現得不尋常。對於普願禪師問他的問題,他並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種巧妙的方式應答,因此深得普願禪師的賞識。關於這段問答,後面的頌文則是說得很明白,意謂: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禪理,則道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眼前,是無所不在的。「頭頭是道」這句成語原用來指道無所不在,後則用於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

造句

    1. 世事本來頭頭是道,一花一石都可窺見一個天堂。
    2. 不同的宗教間,教理往往可互通有無,頭頭是道,不必執著於孰高孰低。

    二、

    語義說明

    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言談有序」、「仔細嚴謹」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的口才極好,說起話來頭頭是道
    2. 這篇評論寫得頭頭是道,令人讚賞不已。
    3. 教授針對這個理論,頭頭是道地加以闡釋。
    4. 他年紀雖輕,但講話頭頭是道,顯得經驗十足。
    5. 他的學問淵博,一開口就頭頭是道,令人折服。
    6. 聽他分析得頭頭是道,大家都同意採用他的提案。
    7. 他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給人一個頭頭是道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