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敲側擊

拼音:
páng qiāo cè jī
注音:
ㄆㄤˊ ㄑ一ㄠ ㄘㄜˋ ㄐ一
釋義:
側:旁邊;擊:敲打。在旁邊敲打。比喻說話作文隱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達出來。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0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例子:
爲了不打草驚蛇,他只是旁敲側擊地詢問了來人幾個問題。
正音:
「側」,不能讀作「zé」。
辯形:
「旁」,不能寫作「傍」;「側」,不能寫作「測」。
辨析:
旁敲側擊和「拐彎抹角」;都有「繞彎子」的意思。不同在於:旁敲側擊指不從正面點明;而從側面曲折地進行;多用於諷刺和抨擊;「拐彎抹角」指說話不爽快;繞彎子。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從側面含蓄表達。
感情:
旁敲側擊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in a roundabout way
日語:
それとなくほのめかす
俄語:
говорить намёками
德語:
versteckte Anspielungen machen(etwas durch die Blume sagen)
法語:
s'exprimer à mots couverts(suggérer)
()

典源

    ※《聊齋志異.卷一二.新鄭訟》清.但明倫.評
    事有難於驟明1>者,有得其端倪2>而不能以口舌爭者,非旁敲側擊,用借賓定主之法,則真無皂白3>矣。所謂實心為政者,無論事之大小,皆得與民公此是非也。

    〔注解〕

    1. 驟明:突然明白。
    2. 端倪:頭緒。
    3. 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皂,黑色。

典故說明

《聊齋志異》中敘述一則故事:有一個張姓商人,長年經商在外,由於思鄉,就雇了一輛車帶著錢財家當返鄉。到了新鄭這個地方,車夫去吃飯,張姓商人獨自躺在車上看顧東西。某甲經過,看四下無人,搶走商人的錢財就跑,商人無法抵抗,只得一路追趕。某甲跑進村子一戶人家內,商人不敢進去,就在短牆偷看。某甲放下東西,回頭看到有人偷看,就把商人綁去見新鄭令。商人向新鄭令喊冤,說明原由。新鄭令以為沒有憑據,要二人先行回去。新鄭令想到某甲拖欠稅賦,要衙役去追討,某甲即刻交錢,還說這是賣東西換來的錢。新鄭令要衙役喚某甲的鄰居來詢問,某甲的鄰居辯說不知,新鄭令氣得說:「你們一定是同夥的,我看非用刑不可!」鄰人害怕了,馬上招出某甲搶張姓商人錢的事實。新鄭令記性超群,想到某甲欠稅未還,才能破了這個案子。文末清人但明倫評論說:「有些事無法馬上弄明白,但總會透露出一些端倪,口舌之爭常是沒有結論,非得運用一些方法,旁敲側擊,間接地探取實情,這樣真相就能夠明白了。」「旁敲側擊」指不從正面,而從旁去敲擊。

造句

    1. 他最善於旁敲側擊,是公司裡的包打聽。
    2. 旁敲側擊地試探對方的立場後,才表明自己的看法。
    3. 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有話直說,用不著這樣旁敲側擊的。
    4. 經過旁敲側擊地打聽後,這事的來龍去脈總算弄清楚了。
    5. 法官旁敲側擊,讓狡猾的歹徒無法招架,終於俯首認罪。
    6. 這個案子法官以旁敲側擊的方法問案,案情終於水落石出!
    7. 對這麼遲鈍的人,你就乾脆直說,不必旁敲側擊,白費工夫。
    8. 雖然他一直不肯說出她的行蹤,但經過大家的旁敲側擊之後,終於知道她的藏身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