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

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注音:
ㄎㄨㄞˋ ㄓˋ ㄖㄣˊ ㄎㄡˇ
釋義: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出處: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例子:
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正音:
「膾」,不能讀作「huì」;「炙」,不能讀作「jiǔ」。
辯形:
「膾」,不能寫作「燴」;「炙」,不能寫作「灸」。
辨析:
膾炙人口和「喜聞樂見」;都有(文藝作品)被人喜愛;受到人們稱讚的意思。不同在於膾炙人口含義廣;除了含有人們普遍傳誦意思外;還可指受人喜愛的肉菜;「喜聞樂見」只表示「受人喜愛」;語義比膾炙人口窄。
用法:
複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膾炙人口是褒義
同義:
反義:
平淡無味
英語:
enjoy great popularity
日語:
人口(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俄語:
приходиться всем по вкусутся
德語:
allgemeine Anerkennung finden(sich groβer Beliebtheit erfreuen)
法語:
être l'objet de l'admiration générale
()

典源

    唐.林嵩〈周朴詩集序〉(據《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引)
    乾符七年,閩城1>殞賊2>。悲夫!先生名朴3>,字見素。生於釣臺4>,而長於甌、閩5>,與李建州頻6>、方處士干7>為詩友,一篇一詠,膾炙人口。

    〔注解〕

    1. 閩城:地名。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
    2. 殞賊:被賊所殺。指周朴遇黃巢之亂,於閩城遇害身亡。
    3. 朴:周朴(?∼西元878),字見素,唐朝時人。工為詩,隱居嵩山,無功名之念。後避居福州,黃巢陷閩,欲用朴,朴不從,遂為黃巢所殺。朴為詩極盡雕琢,當時詩家稱「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 釣臺:山名。地約當在今福建省閩侯縣南。
    5. 甌、閩:地名。甌,地約當今浙江省永嘉縣。閩,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
    6. 李建州頻:即李頻,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睦州壽昌人,累遷至都官員外郎,僖宗時為建州刺史。
    7. 方處士干:即處士方干,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字雄飛,睦州清溪人。其詩作清潤小巧,為人有清才,隱居鏡湖,日以詩酒自娛。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典故說明

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造句

    1. 桌上擺滿了膾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2. 這家的小籠湯包膾炙人口,許多人慕名而來,天天高朋滿座。

    二、

    語義說明

    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廣受歡迎」的表述上。

    例句

    1. 李白〈靜夜思〉一詩膾炙人口,幾乎人人會背。
    2. 談到武俠小說,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金庸的作品。
    3. 凡一代文學作品,有膾炙人口者,亦有默默無聞者。

    三、

    語義說明

    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廣受歡迎」的表述上。

    例句

    1. 〈陽明春曉〉是首膾炙人口的國樂曲子。
    2. 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櫻花季,素來膾炙人口
    3. 這部電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則為何能膾炙人口,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