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徵君傳

孫徵君傳朗讀

  孫奇逢,字啓泰,號鍾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儻,好奇節,而內行篤修;負經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強以仕。先是,高攀龍、顧憲成講學東林,海內士大夫立名義者多附焉。及天啓初,逆奄魏忠賢得政,叨穢者爭出其門,而目東林諸君子爲黨。由是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次第死廠獄,禍及親黨。而奇逢獨與定興鹿正、張果中傾身爲之,諸公卒賴以歸骨,世所傳「范陽三烈士」也。

譯文:  孫奇逢,字啓泰,號鍾元,是北直隸容城人。少年時風流倜儻,喜歡奇特的節操,同時又居家的言行誠懇而美好;自負有着經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顯赫的功業,而又不願勉強出來做官。十七歲,在萬曆二十八年考順天鄉試考中。在這之前,高攀龍、顧憲成在東林講學,海內有名節的士大夫常常追隨他們。到了天啓初年,逆賊魏忠賢把持朝政,貪官污吏爭相巴結他成爲他的門下走狗,而又把東林諸君子爲看做是朋黨。由此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先後死在東廠監獄,禍事連坐到親人朋友。而孫奇逢偏和定興的鹿正、張果中盡力地設法救助,死難諸公最終有賴他們才得以尋回遺體,這就是世間所傳「范陽三烈士」。

注釋:  孫徵君:孫奇逢,字啓泰,一字鍾元,明清之際學者,明亡後隱居,清廷屢徵不出,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著有《理學宗傳》、《夏峯先生集》等。徵君稱朝廷徵聘不出的隱士爲「徵君」,「又稱「徵士」。北直:即北直隸。舊稱直屬國都的地區爲直隸。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以直屬北京的地區爲北直隸,直屬「留都」南京的地區爲南直隸。北直隸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地區。容城:今河北省容城縣。倜儻:豪放灑脫。內行:居家的言行。篤修:誠懇而美好。著功烈:行顯赫的功業。高攀龍:字存之,無錫人,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被革職,講學無錫東林書院,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魏忠賢派人前往抓捕,投水而死。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後被革職,與高攀龍等同講學於東林書院,世稱「高顧」,亦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名義:名節。叨「通「饕」,貪焚。叨穢者:指貪官污吏。楊漣:字文儒,號大中,應山(今湖北省應山縣)人,曾上疏數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獄,死於獄中。左光鬥:字遺直,號浮丘,年(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天啓年間(—)爲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追諡忠毅。魏大中:字孔時,嘉善(今浙江省嘉善縣)人,因疏劾魏忠賢下獄,死獄中。繆昌期:字當時,江陰(今江蘇省江陰縣)人,爲魏黨誣陷被捕,死於獄中。鹿正:明末文學家鹿善繼之父,定興(今河北省定興縣)人。曾傾家營救楊漣、左光鬥,時稱鹿太公。張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人。楊漣、左光鬥入獄後,孫奇逢、鹿正及張果中商議,募捐得數千金,入京營救,楊、左死獄中,營救未成。後周順昌被捕,孫奇逢又籌金數百加以營救,周順昌死,孫奇逢就以籌金爲他辦喪事。范陽:古郡名,轄區相當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區。容城、定興、新城俱屬古范陽郡。烈士:古時指有志功業,壯懷激烈之士爲烈士,與今義不同。

  方是時,孫承宗以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經略薊、遼,奇逢之友歸安茅元儀及鹿正之子善繼皆在幕府。奇逢密上書承宗,承宗以軍事疏請入見。忠賢大懼,繞御牀而泣,以嚴旨遏(è)承宗於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義。臺垣及巡撫交薦屢徵,不起,承宗欲疏請以職方起贊軍事,使元儀先之,奇逢亦不應也。其後畿內盜賊數駭,容城危困,乃攜家入易州五公山,門生親故從而相保者數百家,奇逢爲教條部署守禦,而絃歌不輟。

譯文:  在這時,孫承宗憑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身份負責薊、遼兩地的軍事事務,孫奇逢的朋友歸安(地名)的茅元儀和鹿正的兒子子善繼都在孫承宗幕府。孫奇逢悄悄給孫承宗上書,承宗用軍事名義上疏請求進京見駕。魏忠賢很害怕,繞着皇帝御牀哭泣,最後用嚴厲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於這個事情更加看重孫奇逢的大義。御史和巡撫都交相上疏推薦孫奇逢出來做官,但孫奇逢不願做,孫承宗想上疏請用職方的官位來起用孫奇逢輔佐軍事,讓茅元儀先出來做官,孫奇逢也不答應。後來京城管轄的地區內盜賊多次騷動,容城危困,於是孫奇逢帶着全家進入易州五公山隱居,他的門生親故跟着以保護他的多達幾百家,孫奇逢制定規程部署防守,同時又不停地讀書教化。

注釋:  孫承宗:字稚繩,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人,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初年,以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經略薊、遼(包括順天、保定、遼東等地),後爲魏忠賢排擠去職。年(崇禎十一年)清兵攻高陽,孫率家人守城拒敵,城破自殺。經略:明代有重要軍務時,特設經略,負責一個地區的軍務。茅元儀:字止生,歸安(今浙江省吳興縣東南)人。鹿善繼:字伯順,定興人,明末文學家。萬曆年間(—)進士,曾支持東林黨人的鬥爭。明亡,清兵攻定興,城陷被害。著有《無慾齋詩抄》等。疏請入見:上疏請求進京見駕。臺垣:臺院,即御史。當時御史黃宗昌、巡撫張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薦孫奇逢。交薦屢徵:交相推薦,屢次徵聘。職方:官名。當時在兵部設職方司,掌管疆域地圖等。贊:輔助。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五公山:在易縣西。教條:勸諭性的條規。絃歌:古代讀詩,用琴瑟伴奏者稱「絃歌」,後即泛指儒家的禮樂文化教育。

  入國朝,以國子祭酒徵,有司敦趣,卒固辭。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奉以夏峯田廬,逆率子弟躬耕,四方來學,願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譯文:  到了清朝時代,官府用國子祭酒的官職來徵召他,有關部門敦促他,最後他還是堅決推辭。後來搬家到新安,已經渡過河(黃河?),留住在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把夏峯田廬奉送給他,他接受了並率領子弟耕種,四方來求學的人,願留下來的人,也授給田地讓他耕種,他所居住的地方於是成爲了村落。

注釋:  國朝:古人稱當朝爲國朝,此指清朝。國子祭酒:學官名,爲舊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持人。敦趣:即敦促。新安:舊縣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縣。百泉:在河南輝縣西北的蘇門山麓,爲休養遊覽勝地。水部郎:工部屬員,掌水利等事。馬光裕:字繩詒,山西安邑(今運城縣)人。奉:奉送。夏峯:蘇門山諸峯之一。聚:村落。

  奇逢始與鹿善繼講學,以象山、陽明爲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說。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人無賢愚,苟問學,必開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其與人無町畦,雖武夫悍卒工商隸圉野夫牧豎,必以誠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無忌嫉者。方楊、左在難,衆皆爲奇逢危,而忠賢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質行,無不陰爲之地者。鼎革後,諸公必欲強起奇逢,平涼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樂處隱就閒,何故必令與吾儕一轍乎?」居夏峯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譯文: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

注釋:  象山:陸九淵,字子靜,江西金溪人,曾講學於象山(在今江西省貴溪縣西南),世稱象山先生,南宋哲學家。陸九淵也講理,但不承認程朱所講的客觀絕對的「天理」,而主張「心即理」,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陽明: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今浙江省餘姚縣)人,曾居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繼承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強調「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認爲封建倫常道德觀念,都是人們生而有之的稟性(即「良知」)。王陽明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學說在明中後期形成學派,影響很大。和通:融和貫通。朱子: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南宋理學家,主張存在客觀絕對的「天理」,而「天理」的內容又不外三綱五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以維繫封建的綱常秩序。朱熹的學說源於北宋程顥、程頤的學說,故與二程之學合稱「程朱理學」,在明清時代被尊爲官方哲學,影響極大。刻砥:刻苦磨鍊。開:啓發。庸行:日常行事。町畦:界限。「無町畦」意爲不擺架子。牧豎:牧童。舊稱童僕爲「豎」。陰爲之地:暗中爲他留下餘地,不過分逼迫。地:地步,餘地。鼎革:改舊換新,舊時多指改朝換代,此處指明亡清立。平涼:今甘肅省平涼縣。吾儕(chái柴):我輩。

  河南北學者,歲時奉祀百泉書院,而容城與劉因、楊繼盛同祀,保定與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並祀學宮,天下無知與不知,皆稱曰夏峯先生。

譯文:其與人無町畦,雖武夫悍卒工商隸圉野夫牧豎,必以誠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無忌嫉者。方楊、左在難,衆皆爲奇逢危,而忠賢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質行,無不陰爲之地者。

注釋:  劉因:字夢吉,號靜修,容城人,宋元之際學者,著有《靜修集》。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人,嘉靖年間(—)進士,因彈劾嚴嵩而被害。

  贊曰:先兄百川聞之夏峯之學者,徵君嘗語人曰:「吾始自分與楊、左諸賢同命,及涉亂離,可以犯死者數矣,而終無恙,是以學貴知命而不惑也。」徵君論學之書甚具,其質行,學者譜焉,茲故不論,而獨著其犖犖大者。方高陽孫少師以軍事相屬,先生力辭不就,衆皆惜之,而少師再用再黜,訖無成功,《易》所謂「介於石,不終日」者,其殆庶幾耶。

注釋:  分:料想。質行:品質操行。譜:記述。犖犖:分明。孫少師:即孫承宗。少師一般爲大官加銜,並無實職。「介於石,不終日」:語出《易經·豫》。「介於石」,《說文·通訓定聲》認爲「介」假借爲「扴」,《朱子語類》:「介於石,言兩石相摩擊而出火之意。」殆:大概。庶:差不多。該句意爲孫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經》所說的「介於石,不終日」吧。 

孫徵君傳注音

   ㄙㄨㄣ ㄑㄧˊ ㄈㄥˊ , ㄗˋ 啓 ㄊㄞˋ , ㄏㄠˋ ㄓㄨㄥ ㄩㄢˊ , ㄅㄟˇ ㄓˊ ㄖㄨㄥˊ ㄔㄥˊ ㄖㄨˋ ㄧㄝˇ 。 ㄕㄠˇ ㄊㄧˋ ㄊㄤˇ , ㄏㄠˋ ㄑㄧˊ ㄐㄧㄝˊ , ㄦˊ ㄋㄟˋ ㄏㄤˊ ㄉㄨˇ ㄒㄧㄡ ; ㄈㄨˋ ㄐㄧㄥ ㄕˋ ㄓ ㄌㄩㄝˋ , ㄔㄤˊ ㄩˋ ㄏㄜˋ ㄖㄢˊ ㄓㄜ˙ ㄍㄨㄥ ㄌㄧㄝˋ , ㄦˊ ㄅㄨˋ ㄎㄜˇ ㄑㄧㄤˊ ㄧˇ ㄕˋ 。 ㄒㄧㄢ ㄕˋ , ㄍㄠ ㄆㄢ ㄌㄨㄥˊ 、 ㄍㄨˋ ㄒㄧㄢˋ ㄔㄥˊ ㄐㄧㄤˇ ㄒㄩㄝˊ ㄉㄨㄥ ㄌㄧㄣˊ , ㄏㄞˇ ㄋㄟˋ ㄕˋ ㄉㄚˋ ㄈㄨ ㄌㄧˋ ㄇㄧㄥˊ ㄧˋ ㄓㄜˇ ㄉㄨㄛ ㄈㄨˋ ㄧㄢ 。 ㄐㄧˊ ㄊㄧㄢ 啓 ㄔㄨ , ㄋㄧˋ ㄧㄢ ㄨㄟˋ ㄓㄨㄥ ㄒㄧㄢˊ ㄉㄜˊ ㄓㄥˋ , ㄉㄠ ㄏㄨㄟˋ ㄓㄜˇ ㄓㄥ ㄔㄨ ㄑㄧˊ ㄇㄣˊ , ㄦˊ ㄇㄨˋ ㄉㄨㄥ ㄌㄧㄣˊ ㄓㄨ ㄐㄩㄣ ㄗ˙ 爲 ㄉㄤˇ 。 ㄧㄡˊ ㄕˋ ㄧㄤˊ ㄌㄧㄢˊ 、 ㄗㄨㄛˇ ㄍㄨㄤ ㄉㄡˋ 、 ㄨㄟˋ ㄉㄚˋ ㄓㄨㄥ 、 ㄓㄡ ㄕㄨㄣˋ ㄔㄤ 、 ㄇㄧㄠˋ ㄔㄤ ㄑㄧˊ ㄘˋ ㄉㄧˋ ㄙˇ ㄔㄤˇ ㄩˋ , ㄏㄨㄛˋ ㄐㄧˊ ㄑㄧㄣ ㄉㄤˇ 。 ㄦˊ ㄑㄧˊ ㄈㄥˊ ㄉㄨˊ ㄩˇ ㄉㄧㄥˋ ㄒㄧㄥ ㄌㄨˋ ㄓㄥˋ 、 ㄓㄤ ㄍㄨㄛˇ ㄓㄨㄥ ㄑㄧㄥˊ ㄕㄣ 爲 ㄓ , ㄓㄨ ㄍㄨㄥ ㄗㄨˊ ㄌㄞˋ ㄧˇ ㄍㄨㄟ ㄍㄨˇ , ㄕˋ ㄙㄨㄛˇ ㄔㄨㄢˊ 「 ㄈㄢˋ ㄧㄤˊ ㄙㄢ ㄌㄧㄝˋ ㄕˋ 」 ㄧㄝˇ 。

   ㄈㄤ ㄕˋ ㄕˊ , ㄙㄨㄣ ㄔㄥˊ ㄗㄨㄥ ㄧˇ ㄉㄚˋ ㄒㄩㄝˊ ㄕˋ ㄐㄧㄢ ㄅㄧㄥ ㄅㄨˋ ㄕㄤˋ ㄕㄨ ㄐㄧㄥ ㄌㄩㄝˋ ㄐㄧˋ 、 ㄌㄧㄠˊ , ㄑㄧˊ ㄈㄥˊ ㄓ ㄧㄡˇ ㄍㄨㄟ ㄢ ㄇㄠˊ ㄩㄢˊ ㄧˊ ㄐㄧˊ ㄌㄨˋ ㄓㄥˋ ㄓ ㄗˇ ㄕㄢˋ ㄐㄧˋ ㄐㄧㄝ ㄗㄞˋ ㄇㄨˋ ㄈㄨˇ 。 ㄑㄧˊ ㄈㄥˊ ㄇㄧˋ ㄕㄤˋ ㄕㄨ ㄔㄥˊ ㄗㄨㄥ , ㄔㄥˊ ㄗㄨㄥ ㄧˇ ㄐㄩㄣ ㄕˋ ㄕㄨ ㄑㄧㄥˇ ㄖㄨˋ ㄐㄧㄢˋ 。 ㄓㄨㄥ ㄒㄧㄢˊ ㄉㄚˋ ㄐㄩˋ , ㄖㄠˋ ㄩˋ 牀 ㄦˊ ㄑㄧˋ , ㄧˇ ㄧㄢˊ ㄓˇ ㄜˋ (è) ㄔㄥˊ ㄗㄨㄥ ㄩˊ ㄓㄨㄥ ㄊㄨˊ 。 ㄦˊ ㄕˋ ㄧˇ ㄘˇ ㄧˋ ㄍㄠ ㄑㄧˊ ㄈㄥˊ ㄓ ㄧˋ 。 ㄊㄞˊ ㄩㄢˊ ㄐㄧˊ ㄒㄩㄣˊ ㄈㄨˇ ㄐㄧㄠ ㄐㄧㄢˋ ㄌㄩˇ ㄓㄥ , ㄅㄨˋ ㄑㄧˇ , ㄔㄥˊ ㄗㄨㄥ ㄩˋ ㄕㄨ ㄑㄧㄥˇ ㄧˇ ㄓˊ ㄈㄤ ㄑㄧˇ ㄗㄢˋ ㄐㄩㄣ ㄕˋ , ㄕˇ ㄩㄢˊ ㄧˊ ㄒㄧㄢ ㄓ , ㄑㄧˊ ㄈㄥˊ ㄧˋ ㄅㄨˊ ㄧㄥˋ ㄧㄝˇ 。 ㄑㄧˊ ㄏㄡˋ ㄐㄧ ㄋㄟˋ ㄉㄠˋ ㄗㄟˊ ㄕㄨˋ ㄏㄞˋ , ㄖㄨㄥˊ ㄔㄥˊ ㄨㄟˊ ㄎㄨㄣˋ , ㄋㄞˇ ㄒㄧ ㄐㄧㄚ ㄖㄨˋ ㄧˋ ㄓㄡ ㄨˇ ㄍㄨㄥ ㄕㄢ , ㄇㄣˊ ㄕㄥ ㄑㄧㄣ ㄍㄨˋ ㄗㄨㄥˋ ㄦˊ ㄒㄧㄤˋ ㄅㄠˇ ㄓㄜˇ ㄕㄨˋ ㄅㄞˇ ㄐㄧㄚ , ㄑㄧˊ ㄈㄥˊ 爲 ㄐㄧㄠˋ ㄊㄧㄠˊ ㄅㄨˋ ㄕㄨˋ ㄕㄡˇ ㄩˋ , ㄦˊ ㄒㄧㄢˊ ㄍㄜ ㄅㄨˊ ㄔㄨㄛˋ 。

   ㄖㄨˋ ㄍㄨㄛˊ ㄔㄠˊ , ㄧˇ ㄍㄨㄛˊ ㄗ˙ ㄐㄧˋ ㄐㄧㄡˇ ㄓㄥ , ㄧㄡˇ ㄙ ㄉㄨㄣ ㄑㄩˋ , ㄗㄨˊ ㄍㄨˋ ㄘˊ 。 ㄧˊ ㄐㄩ ㄒㄧㄣ ㄢ , ㄐㄧˋ ㄦˊ ㄉㄨˋ ㄏㄜˊ , ㄓˇ ㄙㄨ ㄇㄣˊ ㄅㄞˇ ㄑㄩㄢˊ 。 ㄕㄨㄟˇ ㄅㄨˋ ㄌㄤˊ ㄇㄚˇ ㄍㄨㄤ ㄩˋ ㄈㄥˋ ㄧˇ ㄒㄧㄚˋ 峯 ㄊㄧㄢˊ ㄌㄨˊ , ㄋㄧˋ ㄌㄩˋ ㄗˇ ㄉㄧˋ ㄍㄨㄥ ㄍㄥ , ㄙˋ ㄈㄤ ㄌㄞˊ ㄒㄩㄝˊ , ㄩㄢˋ ㄌㄧㄡˊ ㄓㄜˇ , ㄧˋ ㄕㄡˋ ㄊㄧㄢˊ ㄕˇ ㄍㄥ , ㄙㄨㄛˇ ㄐㄩ ㄙㄨㄟˋ ㄔㄥˊ ㄐㄩˋ 。

   ㄑㄧˊ ㄈㄥˊ ㄕˇ ㄩˇ ㄌㄨˋ ㄕㄢˋ ㄐㄧˋ ㄐㄧㄤˇ ㄒㄩㄝˊ , ㄧˇ ㄒㄧㄤˋ ㄕㄢ 、 ㄧㄤˊ ㄇㄧㄥˊ 爲 ㄗㄨㄥ , ㄐㄧˊ ㄨㄢˇ ㄋㄧㄢˊ , ㄋㄞˇ ㄍㄥˋ ㄏㄢˋ ㄊㄨㄥ ㄓㄨ ㄗ˙ ㄓ ㄕㄨㄛ 。 ㄑㄧˊ ㄓˋ ㄕㄣ ㄨˋ ㄗˋ ㄎㄜ ㄉㄧˇ , ㄓˊ ㄑㄧㄣ ㄓ ㄙㄤ , ㄌㄩˋ ㄒㄩㄥ ㄉㄧˋ ㄌㄨˊ ㄇㄨˋ ㄘㄜˋ ㄈㄢˊ ㄌㄧㄡˋ ㄋㄧㄢˊ 。 ㄖㄣˊ ㄨˊ ㄒㄧㄢˊ ㄩˊ , ㄍㄡˇ ㄨㄣˋ ㄒㄩㄝˊ , ㄅㄧˋ ㄎㄞ ㄧˇ ㄒㄧㄥˋ ㄓ ㄙㄨㄛˇ ㄐㄧㄣˋ , ㄕˇ ㄗˋ ㄌㄧˋ ㄩˊ ㄩㄥ ㄒㄧㄥˊ 。 ㄑㄧˊ ㄩˇ ㄖㄣˊ ㄨˊ ㄊㄧㄥˇ ㄒㄧ , ㄙㄨㄟ ㄨˇ ㄈㄨ ㄏㄢˋ ㄗㄨˊ ㄍㄨㄥ ㄕㄤ ㄌㄧˋ ㄩˇ ㄧㄝˇ ㄈㄨ ㄇㄨˋ ㄕㄨˋ , ㄅㄧˋ ㄧˇ ㄔㄥˊ ㄧˋ ㄐㄧㄝ ㄓ , ㄩㄥˋ ㄘˇ ㄇㄧㄥˊ ㄗㄞ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 ㄦˊ ㄖㄣˊ ㄨˊ ㄐㄧˋ ㄐㄧˊ ㄓㄜˇ 。 ㄈㄤ ㄧㄤˊ 、 ㄗㄨㄛˇ ㄗㄞˋ ㄋㄢˊ ,衆 ㄐㄧㄝ 爲 ㄑㄧˊ ㄈㄥˊ ㄨㄟˊ , ㄦˊ ㄓㄨㄥ ㄒㄧㄢˊ ㄗㄨㄛˇ ㄧㄡˋ ㄐㄧㄝ ㄐㄧㄣˋ ㄑㄧˊ ㄖㄣˊ , ㄙㄨˋ ㄔㄨㄥˊ ㄑㄧˊ ㄈㄥˊ ㄓˊ ㄒㄧㄥˊ , ㄨˊ ㄅㄨˋ ㄧㄣ 爲 ㄓ ㄉㄧˋ ㄓㄜˇ 。 ㄉㄧㄥˇ ㄍㄜˊ ㄏㄡˋ , ㄓㄨ ㄍㄨㄥ ㄅㄧˋ ㄩˋ ㄑㄧㄤˊ ㄑㄧˇ ㄑㄧˊ ㄈㄥˊ , ㄆㄧㄥˊ ㄌㄧㄤˊ ㄏㄨˊ ㄊㄧㄥˊ ㄗㄨㄛˇ ㄩㄝ :「 ㄖㄣˊ ㄍㄜˋ ㄧㄡˇ ㄓˋ , ㄅㄧˇ ㄗˋ ㄌㄜˋ ㄔㄨˋ ㄧㄣˇ ㄐㄧㄡˋ ㄒㄧㄢˊ , ㄏㄜˊ ㄍㄨˋ ㄅㄧˋ ㄌㄧㄥˋ ㄩˇ ㄨˊ ㄔㄞˊ ㄧ ㄔㄜˋ ㄏㄨ ?」 ㄐㄩ ㄒㄧㄚˋ 峯 ㄦˋ ㄕˊ ㄧㄡˇ ㄨˇ ㄋㄧㄢˊ , ㄗㄨˊ , ㄋㄧㄢˊ ㄐㄧㄡˇ ㄕˊ ㄧㄡˇ ㄦˋ 。

   ㄏㄜˊ ㄋㄢˊ ㄅㄟˇ ㄒㄩㄝˊ ㄓㄜˇ , ㄙㄨㄟˋ ㄕˊ ㄈㄥˋ ㄙˋ ㄅㄞˇ ㄑㄩㄢˊ ㄕㄨ ㄩㄢˋ , ㄦˊ ㄖㄨㄥˊ ㄔㄥˊ ㄩˇ ㄌㄧㄡˊ ㄧㄣ 、 ㄧㄤˊ ㄐㄧˋ ㄕㄥˋ ㄊㄨㄥˊ ㄙˋ , ㄅㄠˇ ㄉㄧㄥˋ ㄩˇ ㄙㄨㄣ ㄨㄣˊ ㄓㄥˋ ㄔㄥˊ ㄗㄨㄥ 、 ㄌㄨˋ ㄓㄨㄥ ㄐㄧㄝˊ ㄕㄢˋ ㄐㄧˋ ㄅㄧㄥˋ ㄙˋ ㄒㄩㄝˊ ㄍㄨㄥ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ㄨˊ ㄓ ㄩˇ ㄅㄨˋ ㄓ , ㄐㄧㄝ ㄔㄥ ㄩㄝ ㄒㄧㄚˋ 峯 ㄒㄧㄢ ㄕㄥ 。

   ㄗㄢˋ ㄩㄝ : ㄒㄧㄢ ㄒㄩㄥ ㄅㄞˇ ㄔㄨㄢ ㄨㄣˊ ㄓ ㄒㄧㄚˋ 峯 ㄓ ㄒㄩㄝˊ ㄓㄜˇ , ㄓㄥ ㄐㄩㄣ ㄔㄤˊ ㄩˇ ㄖㄣˊ ㄩㄝ :「 ㄨˊ ㄕˇ ㄗˋ ㄈㄣ ㄩˇ ㄧㄤˊ 、 ㄗㄨㄛˇ ㄓㄨ ㄒㄧㄢˊ ㄊㄨㄥˊ ㄇㄧㄥˋ , ㄐㄧˊ ㄕㄜˋ ㄌㄨㄢˋ ㄌㄧˊ , ㄎㄜˇ ㄧˇ ㄈㄢˋ ㄙˇ ㄓㄜˇ ㄕㄨˋ ㄧˇ , ㄦˊ ㄓㄨㄥ ㄨˊ ㄧㄤˋ , ㄕˋ ㄧˇ ㄒㄩㄝˊ ㄍㄨㄟˋ ㄓ ㄇㄧㄥˋ ㄦˊ ㄅㄨˋ ㄏㄨㄛˋ ㄧㄝˇ 。」 ㄓㄥ ㄐㄩㄣ ㄌㄨㄣˋ ㄒㄩㄝˊ ㄓ ㄕㄨ ㄕㄣˋ ㄐㄩˋ , ㄑㄧˊ ㄓˊ ㄒㄧㄥˊ , ㄒㄩㄝˊ ㄓㄜˇ ㄆㄨˇ ㄧㄢ , ㄗ ㄍㄨˋ ㄅㄨˊ ㄌㄨㄣˋ , ㄦˊ ㄉㄨˊ ㄓㄜ˙ ㄑㄧˊ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ㄉㄚˋ ㄓㄜˇ 。 ㄈㄤ ㄍㄠ ㄧㄤˊ ㄙㄨㄣ ㄕㄠˇ ㄕ ㄧˇ ㄐㄩㄣ ㄕˋ ㄒㄧㄤˋ ㄕㄨˇ , ㄒㄧㄢ ㄕㄥ ㄌㄧˋ ㄘˊ ㄅㄨˊ ㄐㄧㄡˋ ,衆 ㄐㄧㄝ ㄒㄧˊ ㄓ , ㄦˊ ㄕㄠˇ ㄕ ㄗㄞˋ ㄩㄥˋ ㄗㄞˋ ㄔㄨˋ , ㄑㄧˋ ㄨˊ ㄔㄥˊ ㄍㄨㄥ ,《 ㄧˋ 》 ㄙㄨㄛˇ ㄨㄟˋ 「 ㄐㄧㄝˋ ㄩˊ ㄕˊ , ㄅㄨˊ ㄓㄨㄥ ㄖˋ 」 ㄓㄜˇ , ㄑㄧˊ ㄉㄞˋ ㄕㄨˋ ㄐㄧ ㄧㄝˊ 。

孫徵君傳釋義

譯文

  孫奇逢,字啓泰,號鍾元,是北直隸容城人。少年時風流倜儻,喜歡奇特的節操,同時又居家的言行誠懇而美好;自負有着經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顯赫的功業,而又不願勉強出來做官。十七歲,在萬曆二十八年考順天鄉試考中。

  在這之前,高攀龍、顧憲成在東林講學,海內有名節的士大夫常常追隨他們。到了天啓初年,逆賊魏忠賢把持朝政,貪官污吏爭相巴結他成爲他的門下走狗,而又把東林諸君子爲看做是朋黨。由此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先後死在東廠監獄,禍事連坐到親人朋友。而孫奇逢偏和定興的鹿正、張果中盡力地設法救助,死難諸公最終有賴他們才得以尋回遺體,這就是世間所傳「范陽三烈士」。

  在這時,孫承宗憑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身份負責薊、遼兩地的軍事事務,孫奇逢的朋友歸安(地名)的茅元儀和鹿正的兒子子善繼都在孫承宗幕府。孫奇逢悄悄給孫承宗上書,承宗用軍事名義上疏請求進京見駕。魏忠賢很害怕,繞着皇帝御牀哭泣,最後用嚴厲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於這個事情更加看重孫奇逢的大義。御史和巡撫都交相上疏推薦孫奇逢出來做官,但孫奇逢不願做,孫承宗想上疏請用職方的官位來起用孫奇逢輔佐軍事,讓茅元儀先出來做官,孫奇逢也不答應。後來京城管轄的地區內盜賊多次騷動,容城危困,於是孫奇逢帶着全家進入易州五公山隱居,他的門生親故跟着以保護他的多達幾百家,孫奇逢制定規程部署防守,同時又不停地讀書教化。

  到了清朝時代,官府用國子祭酒的官職來徵召他,有關部門敦促他,最後他還是堅決推辭。後來搬家到新安,已經渡過河(黃河?),留住在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把夏峯田廬奉送給他,他接受了並率領子弟耕種,四方來求學的人,願留下來的人,也授給田地讓他耕種,他所居住的地方於是成爲了村落。

  孫奇逢開始和鹿善繼講學,把陸九淵王陽明的學說作爲宗旨,到了晚年,就融會貫通朱熹的學說。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練,守父母的喪期,是率領兄弟在墓旁建草廬居住共六年。無論賢能愚笨的人,如果來問學,必定用性之所近來啓發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對人從來不擺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農夫牧童,也一定會誠心對待,由於這樣天下聞名,卻沒有誰嫉妒他。正值楊漣、左光鬥受難時,大家都爲孫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賢身邊的人都是京師附近的人,向來敬重孫奇逢的品質德行,全都悄悄爲他留有餘地不過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後,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孫奇逢出來做些事情,平涼的胡廷佐說:「人各有志,他自己樂於享受隱居閒散的生活,爲什麼一定要他和我們這些人一樣呢(估計他們是想反清復明)?」在夏峯居住了二十五年後,死了,享年九十二歲。黃河兩岸的學者,逢年過節就在百泉書院奉祀孫奇逢,而容城的同劉因、楊繼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憶起在學宮祭祀,天下無論知與不知,皆稱孫奇逢爲夏峯先生。

  贊(一種文體)說:我的哥哥百川從夏峯的學者那裏聽說,孫奇逢曾經對人說:「我開始自己料想與楊漣、左光鬥諸賢是一樣的命運(即下獄被害),待到後來經歷離亂,能進入死亡的次數有好幾次,然而最終還是安然無恙,因此學貴知命而不惑。」孫奇逢論學的書很多,他的品質操行,學者們都記述了,所以這裏就不再講了,而單單記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當高陽孫承憲把軍事委託給孫奇逢,他盡力推辭不去擔任,大家都認爲這很可惜,而孫承憲兩次被起用兩次被罷免,到頭來無所成功,《易》所說的「介於石,不終日」,大概就是這樣吧。

註釋

孫徵君:孫奇逢,字啓泰,一字鍾元,明清之際學者,明亡後隱居,清廷屢徵不出,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著有《理學宗傳》、《夏峯先生集》等。徵君稱朝廷徵聘不出的隱士爲「徵君」,「又稱「徵士」。

北直:即北直隸。舊稱直屬國都的地區爲直隸。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以直屬北京的地區爲北直隸,直屬「留都」南京的地區爲南直隸。北直隸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地區。容城:今河北省容城縣。

倜儻(tì tǎng):豪放灑脫。

內行:居家的言行。篤修:誠懇而美好。

著功烈:行顯赫的功業。

高攀龍:字存之,無錫人,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被革職,講學無錫東林書院,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魏忠賢派人前往抓捕,投水而死。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後被革職,與高攀龍等同講學於東林書院,世稱「高顧」,亦爲東林黨領袖之一。

名義:名節。

叨「通「饕」,貪焚。叨穢者:指貪官污吏。

楊漣:字文儒,號大中,應山(今湖北省應山縣)人,曾上疏數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獄,死於獄中。左光鬥:字遺直,號浮丘,年(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天啓年間(—)爲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追諡忠毅。魏大中:字孔時,嘉善(今浙江省嘉善縣)人,因疏劾魏忠賢下獄,死獄中。繆昌期:字當時,江陰(今江蘇省江陰縣)人,爲魏黨誣陷被捕,死於獄中。

鹿正:明末文學家鹿善繼之父,定興(今河北省定興縣)人。曾傾家營救楊漣、左光鬥,時稱鹿太公。張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人。楊漣、左光鬥入獄後,孫奇逢、鹿正及張果中商議,募捐得數千金,入京營救,楊、左死獄中,營救未成。後周順昌被捕,孫奇逢又籌金數百加以營救,周順昌死,孫奇逢就以籌金爲他辦喪事。

范陽:古郡名,轄區相當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區。容城、定興、新城俱屬古范陽郡。烈士:古時指有志功業,壯懷激烈之士爲烈士,與今義不同。

孫承宗:字稚繩,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人,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初年,以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經略薊、遼(包括順天、保定、遼東等地),後爲魏忠賢排擠去職。年(崇禎十一年)清兵攻高陽,孫率家人守城拒敵,城破自殺。經略:明代有重要軍務時,特設經略,負責一個地區的軍務。

茅元儀:字止生,歸安(今浙江省吳興縣東南)人。鹿善繼:字伯順,定興人,明末文學家。萬曆年間(—)進士,曾支持東林黨人的鬥爭。明亡,清兵攻定興,城陷被害。著有《無慾齋詩抄》等。

疏請入見:上疏請求進京見駕。

臺垣:臺院,即御史。當時御史黃宗昌、巡撫張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薦孫奇逢。交薦屢徵:交相推薦,屢次徵聘。

職方:官名。當時在兵部設職方司,掌管疆域地圖等。贊:輔助。

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五公山:在易縣西。

教條:勸諭性的條規。

絃歌:古代讀詩,用琴瑟伴奏者稱「絃歌」,後即泛指儒家的禮樂文化教育。

國朝:古人稱當朝爲國朝,此指清朝。

國子祭酒:學官名,爲舊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持人。

敦趣(cù促):即敦促。

新安:舊縣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縣。

百泉:在河南輝縣西北的蘇門山麓,爲休養遊覽勝地。

水部郎:工部屬員,掌水利等事。馬光裕:字繩詒,山西安邑(今運城縣)人。奉:奉送。夏峯:蘇門山諸峯之一。

聚:村落。

象山:陸九淵,字子靜,江西金溪人,曾講學於象山(在今江西省貴溪縣西南),世稱象山先生,南宋哲學家。陸九淵也講理,但不承認程朱所講的客觀絕對的「天理」,而主張「心即理」,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陽明: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今浙江省餘姚縣)人,曾居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繼承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強調「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認爲封建倫常道德觀念,都是人們生而有之的稟性(即「良知」)。王陽明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學說在明中後期形成學派,影響很大。

和通:融和貫通。朱子: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南宋理學家,主張存在客觀絕對的「天理」,而「天理」的內容又不外三綱五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以維繫封建的綱常秩序。朱熹的學說源於北宋程顥、程頤的學說,故與二程之學合稱「程朱理學」,在明清時代被尊爲官方哲學,影響極大。

刻砥:刻苦磨鍊。

開:啓發。

庸行:日常行事。

町畦(tīng qí):界限。「無町畦」意爲不擺架子。

牧豎:牧童。舊稱童僕爲「豎」。

陰爲之地:暗中爲他留下餘地,不過分逼迫。地:地步,餘地。

鼎革:改舊換新,舊時多指改朝換代,此處指明亡清立。

平涼:今甘肅省平涼縣。

吾儕(chái柴):我輩。

劉因:字夢吉,號靜修,容城人,宋元之際學者,著有《靜修集》。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人,嘉靖年間(—)進士,因彈劾嚴嵩而被害。

分:料想。

質行:品質操行。

譜:記述。

犖犖(uò洛):分明。

孫少師:即孫承宗。少師一般爲大官加銜,並無實職。

「介於石,不終日」:語出《易經·豫》。「介於石」,《說文·通訓定聲》認爲「介」假借爲「扴」,《朱子語類》:「介於石,言兩石相摩擊而出火之意。」

殆:大概。庶:差不多。該句意爲孫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經》所說的「介於石,不終日」吧。 

方苞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漢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鳳儀裏)人,生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稱「縣裏方」或「大方」)十六世,與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屬「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與姚鼐[nài]、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

方苞朗讀
()

猜你喜歡

老夫久客三湘水,歸來喜食江南鱭。白雲猶識舊山川,青眼多慚老兄弟。

當時親友半不在,中表相存如夢寐。公酉冢上春草生,白眉始與君相際。

高堂老人八十一,不間衰微論末契。

招我卜宅居其旁,自顧麋鹿何由系。春風引我齊山行,穿雲踏石構巢橧。

相見常無一樽酒,山中枯淡令人憎。涼風未至正苦熱,君忽佩印臨南陵。

南陵相去五舍近,馬蹄車轍常相仍。安輿綵衣得榮養,況有大舸如飛鵬。

步上南山一延首,江風浩浩雲騰騰。

()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綌,南畝人歸罷桔槔。

鄉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爲報官家撫字勞。

()

緣崖踏石層。

()

翠羽金錢夢已闌,空餘殘蕊抱枝乾。

紛紛輕薄隨流水,黃與姚花一樣看。

()

巋巋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大滌洞天,時雨沾益。

雖復桃李,亦生骨力。書帶環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脈。

函杖之陰,女貞所宅。接葉交柯,寒芒正色。

()

湖上風,縹緲楚江東。入面涼生■粉白,飄衣態捲舞衫紅。

花落水流中。

光轉蕙,泛漾正無窮。十裏杏香吹不盡,四圍麥隴拂來重。

清氣獵芳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