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繭自縛

拼音:
zuò jiǎn zì fù
注音:
ㄗㄨㄛˋ ㄐ一ㄢˇ ㄗˋ ㄈㄨˋ
釋義: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例子:
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作繭自縛,捆住自己的手腳。
正音:
「繭」,不能讀作「jiǎng」。
辯形:
「縛」,不能寫作「博」、「附」。
辨析:
作繭自縛與「自作自受」有別:作繭自縛側重於形容束縛自己;「自作自受」側重於形容懲罰自己。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感情:
作繭自縛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fail into the cocoon set by oneself
俄語:
связáть сеая по рукáм и ногáм
德語:
einen Kokon um sich selbst spinnen--sich im eigenen Netz fangen
法語:
()

典源

    《景德傳燈錄.卷二九.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
    我自身心快樂,翛然無善無惡。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六塵本來空寂,凡夫妄生執著。涅槃生死平等,四海阿誰厚薄。無為大道自然,不用將心畫度。菩薩散誕靈通,所作常含妙覺。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法性本來圓明1>,病愈2>何須執藥。了知諸法平等,翛然清虛快樂。

    〔注解〕

    1. 圓明:佛家語。圓融容易體會領悟。
    2. 愈:同「愈」,病情好轉。

典故說明

蠶吐絲成繭,把自己給裹起來。這本是養蠶時常見的景象,有心人將它用來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將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頌〉,頌中有:「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造句

    1. 如今我就像作繭自縛,深陷困境中了。
    2. 這些都是小事,別再作繭自縛想不開了。
    3. 感情的事最易讓人作繭自縛,難以解脫。
    4. 他這種畫地自限的作法,不就等於作繭自縛嗎?
    5. 凡事寬容些,堅持己見,難免作繭自縛,徒增困擾。
    6. 這件麻煩事是他自找的,如今作繭自縛,怪不得別人。
    7. 像他自我意識這麼強的人,很容易作繭自縛,自尋煩惱。
    8. 做事情之前得考慮清楚,可別越理越亂,最後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