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

拼音:
zì qiáng bù xī
注音:
ㄗˋ ㄑ一ㄤˊ ㄅㄨˋ ㄒ一
釋義: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處: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例子:
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正音:
「強」,不能讀作「qiǎng」。
辨析:
自強不息與「發憤圖強」有別:自強不息側重於形容不斷努力;「發憤圖強」側重於形容努力奮鬥。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感情:
自強不息是褒義
同義:
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發憤圖強
反義:
英語: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
俄語:
неуклонно стремиться вперёд(неуклонно добивáться)
德語:
sich unermüdlich emporarbeiten(unaufhaltsam vorwǎrtsstreben)
法語:
faire des efforts inlassables pour se perfectionner
()

典源

    《易經.乾卦.象》
    象曰:天行健1>,君子以自強不息。

    〔注解〕

    1. 天行健:天體的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

典故說明

《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造句

    1. 他雖然生活貧困,卻能自強不息,努力不懈。
    2. 一個自強不息的人,總是越挫越勇,不會輕易放棄。
    3. 我們要學習老王自強不息的精神,絕對不能自暴自棄。
    4. 臺灣人民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這個小島上建立起富裕的家園。
    5. 工程師們自強不息地向大自然挑戰,終於完成修築這條公路的艱險工程。
    6. 雖然我們起步較慢,但只要我們自強不息,努力奮鬥,一定能後來居上。
    7. 這位勇者因為不屈服於現實,自強不息地挑戰命運,終於獲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