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拼音:
yīn dì zhì yí
注音:
一ㄣ ㄉ一ˋ ㄓˋ 一ˊ
釋義: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宜的措施。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例子:
谷峪《蘿北半月》:「定個收入指標,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正音:
「宜」,不能讀作「yì」。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感情:
因地制宜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ac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日語:
各地(かくち)の事情(じじょう)に合(あ)わせて適当(てきとう)なやり方(かた)で行(おこ)なう
俄語:
принимáть решение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условий места
德語:
sich nach den ǒrtlichen Gegebenheiten richten
法語:
prendre des mesures en fonction des conditions locales
()

典源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於縶禦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於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於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1>,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2>,以威3>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

    〔注解〕

    1. 城郭:城牆。
    2. 天氣之數:天時地利等自然徵兆。
    3. 威:震懾、威嚇。

典故說明

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製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 」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

造句

    1. 農民常因地制宜,種植適合當地風土的作物。
    2. 不同的城鄉均應因地制宜,發展最適合的產業。
    3. 政策擬訂應該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國外的制度。
    4. 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應該考慮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5. 工程師根據現有的條件,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的施工方案。
    6. 為了保留這棵大樹,屋主將建築物圍著樹來蓋,真是因地制宜的好辦法。
    7. 這裡原本是片荒廢的山坡地,我們因地制宜地將它開發成學生體力訓練場。
    8. 淡水漁人碼頭原本只是個老舊漁港,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將它規劃成觀光碼頭,結果相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