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揮而就

拼音:
yī huī ér jiù
注音:
一 ㄏㄨㄟ ㄦˊ ㄐ一ㄡˋ
釋義:
就:成。筆一揮就寫(畫)成了。
出處:
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爲之貴。」
例子:
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ì」。
辯形:
「揮」,不能寫作「輝」。
辨析:
一揮而就和「一氣呵成」;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於寫作、繪畫。不同在於:①一揮而就的「揮」專指「揮筆」;僅用於寫字、作文、畫畫。還可以用於寫個別字。②「一氣呵成」的使用範圍較廣;除了寫作、畫畫、還可以用於其他工作;並可比喻文章寫得氣勢暢達、首尾貫通。但不能用於寫個別字。③一揮而就多含褒義;只在表示動筆草率時含貶義;「一氣呵成」是褒義的。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一揮而就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take up one's brush and dash off
俄語:
раз-два и готово(одним духом)
()

典源

    《摭言》(據《太平廣記.卷一八三.王璘》引)
    長沙日試萬言,王璘詞學富贍,非積學所致。崔詹事廉問,持表薦之於朝,先是試之於使院,璘請書吏十人,皆給几硯。璘袗絺捫腹,往來口授,十吏筆不停輟,首題〈黃河賦〉三十字,數刻而成;又〈鳥散餘花落〉詩三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迴飆1>所卷2>,泥滓霑漬3>,不勝舒卷2>。璘5>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

    〔注解〕

    1. 迴飆:旋風。飆,音ㄅㄧㄠ。
    2. 卷:音ㄐㄩㄢˇ,通「捲」,動詞,吹走。
    3. 泥滓霑漬:被泥土灰塵沾染濕透。滓,音ㄗˇ。霑漬,音ㄓㄢ ㄗˋ
    4. 不勝舒卷:無法把卷曲的紙張舒展開來。卷,音ㄐㄩㄢˇ,指卷曲的紙張。。
    5. 璘:音ㄌㄧㄣˊ。王璘,唐長沙人,生卒年不詳。詞學富贍,應試萬言科,顯敏捷之才,然不欲為官,放浪山水而終。

典故說明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故可知,王璘確實是有出口成章、下筆千言的才情。後來「一揮而就」這句成語,就從《摭言》中「縱筆一揮,斯復十餘篇矣」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後則不限於寫作文章,可泛用於書畫方面。

造句

    1. 寫幾個字有何困難?待我一揮而就
    2. 他想都不想,一揮而就,一匹馬躍然紙上。
    3. 他拿起筆,蘸飽了墨,一首七律,一揮而就
    4. 只看大師拿起筆,一揮而就,春聯就寫好了。
    5. 我沒有那一揮而就的才氣,這篇文章容我仔細琢磨,幾天後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