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拼音:
yí fēng yì sú
注音:
一ˊ ㄈㄥ 一ˋ ㄙㄨˊ
釋義:
移、易:改變;俗:長期積累、沿襲下來的民俗習慣等的總和。指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例子:
我們要移風易俗,形成講科學的好風氣。
正音:
「俗」,不能讀作「shú」。
辯形:
「易」,不能寫作「移」、「異」。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感情:
移風易俗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change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
日語:
古(ふる)い風俗習慣(ふうぞくしゅうかん)を改(あらた)める
俄語:
изменить стáрые обычаи и нрáвы
德語:
Sitten und Gebrǎuche ǎndern
法語:
changer moeurs et coutumes(modifier les coutumes)
()

典源

    #《禮記.樂記》1>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

    〔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
    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典故說明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造句

    1. 世衰道微,人心不古;移風易俗,談何容易!
    2. 移風易俗雖然很困難,卻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3. 推廣這些淨化歌曲的目的在於移風易俗,矯正民心。
    4. 典雅的音樂具有移風易俗的功效,當然值得大力推廣。
    5. 這位鄉先輩在婚喪嫁娶等各方面帶頭移風易俗,深受好評。
    6. 想要移風易俗,不能光喊口號,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則才能達到風行草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