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武修文

拼音:
yǎn wǔ xiū wén
注音:
一ㄢˇ ㄨˇ ㄒ一ㄡ ㄨㄣˊ
釋義:
偃:停止;修:致力於。停止武備;提倡文教。
出處:
《尚書 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
例子:
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八回)
正音:
「偃」,不能讀作「yàn」。
辯形:
「文」,不能寫作「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停止戰鬥。
感情:
偃武修文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desist from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encourage culture and eduction(beat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
()

典源

    《書經.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1>四月,哉生明2>,王來自商3>,至于豐4>,乃偃武5>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6>,放牛于桃林之野7>,示天下弗服。

    〔注解〕

    1. 厥:其。
    2. 哉生明:陰曆每月初三日,月光始生。哉,始也。
    3.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典故說明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姬發出兵反抗暴政,終於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戰爭結束,生活恢復平和,於是周武王下令停止軍備,提倡文教。放回戰時軍用的牛、馬,用以表示天下太平,不再徵用牛馬。「偃武修文」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就用來指偃息武備,提倡文教。

造句

    1. 東漢光武即位後,便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2. 戰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充實國力。
    3. 歷史上有許多開國之君,都提出了清靜無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針。
    4. 經過連年的戰爭後,國家元首極力推動偃武修文政策,人民的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
    5. 唐太宗記取隋煬帝滅亡的教訓,實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為大唐帝業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