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

拼音:
xīn zhào bù xuān
注音:
ㄒ一ㄣ ㄓㄠˋ ㄅㄨˋ ㄒㄨㄢ
釋義:
彼此心裏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照:明白;宣:宣揚;公開說明。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儘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例子:
哦,哦,那算是我多說了,你是老門檻,我們心照不宣,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辯形:
「照」,不能寫作「兆」。
辨析:
心照不宣和「心領神會」;都含有心裏已領會;不用說出來的意思。但心照不宣着重於「不宣」;多爲雙方;有時指較多的人;「心領神會」着重於領會;一般指一方。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彼此有默契。
感情:
心照不宣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take wordless counsel
日語:
互(たが)いに心(こころ)でわかっていても口(くち)に出(だ)さない
俄語:
понять друг друга без слов(понятно без всяких слов)
德語:
sich mit jm ohne Worte verstǎndigen kǒnnen(in stillschweigendem Einvernehmen sein)
法語:
se comprendre sans mot dire(avoir un accord tacite)
()

典源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據《文選.卷五七.誄》引)
    夏侯湛,字孝若,譙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寢疾,卒于延喜里第,嗚呼哀哉!乃作誄曰:「……人見其表,莫測其裡。徒謂吾生,文勝則史1>。心照神交,唯我與子。且歷少長,逮觀終始。子之承親,孝齊閔參;子之友悌,和如瑟琴。事君直道,與朋信心。……」

    〔注解〕

    1. 文勝則史:文章辭采勝過質樸,則顯得浮夸。《論語.雍也》

典故說明

心照,是彼此心裡明白,出現在文獻中的時代相當早。梁代蕭統《昭明文選》中收有潘岳所寫的〈夏侯常侍誄〉,文中就有:「人見其表,莫測其裡,徒謂吾生文勝則史,心照神交,唯我與子。」意思是說,一般人不了解你夏侯湛,都以為你以文采勝,而顯得浮夸。只有我潘岳和你是「彼此心中明白,精神交往」,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心照」是不須藉用言語來表述的。後來「心照不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心裡明白,不必言語說明。例如《孽海花》第三一回提到姨太太彩雲趁機脫逃,張夫人早就清楚她的動機,所以吩咐不必理會此事,繼續趕路。大伙兒心照不宣,也就不必多問了。這句成語有時候也用於書信應酬語,如《玉嬌梨》第一九回寫到盧夢梨寫給蘇友白的信,結尾說:「千里片言,統祈心照不宣。」意思是說:「遙隔千里,一封信能講的實在有限。相信我們彼此心裡都能了解,在此就不多說了。」

造句

    1. 默契是慢慢培養的,彼此「心照不宣」。
    2. 他們兩人心裡其實都清楚,只是彼此不說,心照不宣罷了。
    3. 其實我和哥哥已經有共識,心照不宣,不讓別人知道罷了。
    4. 雖然成績還沒公布,大家心照不宣,前三名的同學都猜得到。
    5. 幾個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心照不宣,知道大家的希望並沒有落空。
    6. 爸爸的生日快到了,大家心照不宣,都想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
    7. 他們倆共事已久,許多事往往心照不宣,便能彼此默契,相互配合處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