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地義

拼音:
tiān jīng dì yì
注音:
ㄊ一ㄢ ㄐ一ㄥ ㄉ一ˋ 一ˋ
釋義: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例子:
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天經地義的事。
正音:
「經」,不能讀作「jìng」。
辯形:
「義」,不能寫作「意」。
辨析:
天經地義和「理所當然」都表示按道理應該如此的意思。天經地義偏重在合乎道理;語氣莊重;「理所當然」偏重在應當如此;適用範圍要比天經地義寬得多。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天經地義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an unquestionable moral truth
日語:
絶対(ぜったい)に正(ただ)しい道理(どうり),不変(ふへん)の真理(しんり)
俄語:
непреложная истина
德語:
Vǒllig natürlich(selbstverstǎndlich)
法語:
principes immuables
()

典源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1>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2>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3>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

    〔注解〕

    1. 簡子:趙鞅,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晉國人。趙武之孫,正卿。卒謚簡。
    2.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及卒,孔子為之涕。
    3. 則:依循、效法。

典故說明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吉等在黃父會盟,商討安定王室的事情。趙鞅令諸侯的大夫們給周天子輸送糧食,準備好戍守的將士,並說:「明年將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吉進見趙鞅,趙鞅問他揖讓進退的禮節。子太叔回答:「這是儀,不是禮。」趙鞅再問:「那什麼叫做禮呢?」子太叔回答說:「我曾聽先大夫子產說過:『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人民的行事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人民就加以效法。」後來「天經地義」這句成語,就從《左傳》文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演變而出,指天地間原本如此而不容改變的道理。

造句

    1. 要有收穫就得耕耘,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2. 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經地義,不容置疑。
    3. 國家有難,大家出錢出力是天經地義的事。
    4. 慎終追遠,天經地義;數典忘祖,天打雷劈。
    5. 古人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現代人未必接受。
    6. 為人子女者照顧年老的雙親,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7.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現在人心不古,多的是賴債逃亡的人。
    8. 男女平等,今日視為天經地義,那可是經過長期爭取才有的結果。
    9. 父慈子孝,天經地義,但今日世風日下,父子反目的事情,時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