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自禁

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注音:
ㄑ一ㄥˊ ㄅㄨˋ ㄗˋ ㄐ一ㄣ
釋義:
禁:抑制。感情激動;無法抑制自己。
出處:
南朝 梁 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例子: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聲哭了。(沙汀《一個秋天晚上》)
正音:
「禁」,不能讀作「jìn」。
辯形:
「禁」,不能寫作「盡」。
辨析:
情不自禁和「不由自主」都可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但情不自禁強調感情的流露;「不由自主」不限於此;還可形容人體某部分。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狀語;用於描寫人的感情。
感情:
情不自禁是中性
同義:
反義:
無動於衷、不露聲色
英語:
can't refrain frow
日語:
思(おも)わず,知らず知らず
俄語:
не в силах сдержáть себя
德語:
sich nicht beherrschen kǒnnen(unwillkürlich)
法語:
malgré lui
()

典源

    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據《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七月七日》引)
    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典故說明

「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來典源文獻裡的「情來不自禁」,演變成「情不自禁」這句成語,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

造句

    1. 看到國旗冉冉上升時,他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
    2. 當我看到書裡有趣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3. 讀完母親的來信後,他情不自禁地將信貼在自己胸前。
    4. 看到自己歷劫來歸的兒子,父母情不自禁地將他攬在懷裡。
    5. 看到中華隊又揮出一支全壘打,觀眾都情不自禁地大叫大喊。
    6. 初到奧萬大賞楓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讚嘆:「啊!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