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

拼音:
luò huā liú shuǐ
注音:
ㄌㄨㄛˋ ㄏㄨㄚ ㄌ一ㄡˊ ㄕㄨㄟˇ
釋義: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時光的流逝。後用來比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比喻敵人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出處:
唐 李羣玉《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例子:
他們打算在初十夜間分兵四路,趁月夜進襲敵營,出其不意,殺他個落花流水。
正音:
「落」,不能讀作「là」。
辯形:
「花」,不能寫作「華」。
辨析:
落花流水和「丟盔棄甲」;都有「失敗得很慘;被打得狼狽不堪」的意思。但落花流水有殘亂而零落的樣子;偏重指東西被搶或被吃的樣子;「丟盔棄甲」只用來比喻失敗後狼狽逃跑的樣子。
用法:
聯合式;作補語;含貶義。
感情:
落花流水是貶義
同義:
反義:
得勝回朝、凱旋而歸
英語:
be shattered to pieces
日語:
慘敗(さんぱい)したさま
俄語:
громить в пух и прах
法語:
tomber en décadence(mis en déroute)
()

典源

    ※#唐.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據《全唐詩.卷五六九.李群玉》引)1>
    仙翁歸臥翠微岑,一夜西風月峽深。松逕定知芳草合,玉書應念素塵侵。閒雲不繫東西影,野鶴寧知去住心。蘭浦2>蒼蒼3>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琴4>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趙嘏〈寄遠〉詩、唐.李嘉祐〈聞逝者自驚〉詩。
    2. 蘭浦:長滿蘭草的水邊。
    3. 蒼蒼:茂盛的樣子。
    4. 離琴:離別的琴聲。

    〔參考資料〕

    ■唐.趙嘏〈寄遠〉詩(據《全唐詩.卷五五○.趙嘏》引)
    禁鐘聲盡見棲禽,關塞迢迢故國心。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
    ■唐.李嘉祐〈聞逝者自驚〉詩(據《全唐詩.卷二○七.李嘉祐》引)
    亦知死是人間事,年老聞之心自疑。黃卷清琴總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願將從藥看真訣,又欲休官就本師。兒女眼前難喜捨,彌憐雙鬢漸如絲。

典故說明

「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裡頭有兩句:「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用「流水落花」來描述自己亡國前的種種已經不可再行擁有,現在和過去猶如天上人間般的不同。這裡「流水落花」詞序雖然顛倒,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後來「落花流水」多被用來形容零落殘敗,雜亂的景象。

造句

    1. 此次重遊舊地,面對落花流水的景象,難免感傷。
    2. 溪旁幾棵山櫻,花瓣飄落水面,好一幅落花流水的暮春景象。

    二、

    語義說明

    形容零落殘敗,雜亂的景象。

    使用類別

    用在「作戰潰敗」、「澈底失敗」的表述上。

    例句

    1. 一陣混亂過後,店裡被砸得落花流水
    2. 這次的躲避球賽,隔壁班被我們班打得落花流水
    3. 敵人軍心已潰,讓我們趁機突擊,殺他個落花流水
    4. 這兩隊實力相差懸殊,較弱的一隊被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