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詞窮

拼音:
lǐ qū cí qióng
注音:
ㄌ一ˇ ㄑㄨ ㄘˊ ㄑㄩㄥˊ
釋義: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例子:
並不等候答覆,而正如一般忽然陷於理屈詞窮的專橫者一樣,他立刻把最後一張牌擺出來了。(沙汀《呼嚎》)
正音:
「屈」,不能讀作「qǔ」。
辯形:
「理」,不能寫作「禮」;「屈」,不能寫作「曲」。
辨析:
理屈詞窮和「啞口無言」都表示沒有理由而說不出話來。但理屈詞窮是通過辯駁而詞窮的;而「啞口無言」可能是無理由而不分辯;也可能是有理由而不分辯。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感情:
理屈詞窮是貶義
同義:
啞口無言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反義:
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義正言辭
英語:
unable to find a word to justify oneself
日語:
理屈につまって言葉に窮(きゅう)する
俄語:
лишиться всяких аргументов
德語:
im Unrecht nichts zur Verteidigung vorbringen kǒnn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