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舉目張

拼音:
gāng jǔ mù zhāng
注音:
ㄍㄤ ㄐㄨˇ ㄇㄨˋ ㄓㄤ
釋義:
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幹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條理分明。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衆篇明。」
例子:
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毛澤東《善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辯形:
「綱」,不能寫作「鋼」、「剛」。
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補語、分句;比喻條理清楚。
感情:
綱舉目張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Once the key linkis grasped; everything else falls into place.
日語:
網(あみ)の網を持ち上げさえすれば網の目はおのずから開(あ)いてくる
法語:
disposer avec clarté et logique(arranger avec ordre et méthode)
()

典源

    #《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1>
    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於湯而三千餘國,今無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也。民之不用,賞罰不充也。湯、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齊、秦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民之用也有故,得其故,民無所不用。用民有紀2>有綱3>,壹引其紀,萬目4>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辱害所以為罰,充也;榮利所以為賞,實也。賞罰皆有充實,則民無不用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漢.鄭玄〈詩譜序〉。
    2. 紀:絲的頭緒、條理。
    3. 綱:維繫網的粗繩。
    4. 目:網的孔眼。

    〔參考資料〕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
    ■漢.鄭玄〈詩譜序〉(據《詩經.卷首》引)
    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風化芳臭氣澤之所及,則傍行而觀之。此詩之大綱也。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於力則鮮,於思則寡,其諸君子亦有樂於是與!

典故說明

綱,是網上的大繩。目,則是網的孔眼。只要提起網上的綱繩,這樣無數的網眼都會張開來,因此用來比喻如果能夠抓住事情的關鍵,各個環節都能輕易帶動。《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中,說明刑罰不如德化禮教,唯有善用後者,才是真正抓住治理人民的要領,也才能「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就是「綱舉目張」的意思。後來「綱舉目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用以比喻條理分明。

造句

    1. 做事要能把握重點,才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2. 先抓住問題的重點,就能綱舉目張,其他細節自可迎刃而解。

    二、

    語義說明

    比喻條理分明。

    使用類別

    用在「整齊清楚」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篇論文的內容架構完整,綱舉目張,一覽無遺。
    2. 這家公司的規畫綱舉目張,條理清楚,可以放心和他們合作。
    3. 運動會相關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有經驗的老陳參與籌備工作,必可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