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

拼音:
fáng huàn wèi rán
注音:
ㄈㄤˊ ㄏㄨㄢˋ ㄨㄟˋ ㄖㄢˊ
釋義:
防:防備;患:災禍;然:這樣;如此;未然:沒有成爲事實;沒有這樣。在事故或災難發生之前就採取預防措施。
出處:
《明史 於謙傳》:「乞敕內外守備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
例子:
各單位必須加強防火措施,以防患未然。
正音:
「患」,不能讀作「chuàn」。
辯形:
「未」,不能寫作「末」。
辨析:
防患未然和「未雨綢繆」;都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來預防」的意思;「未雨綢繆」是直陳性的;偏重在「備」。防患未然能用來表示「防止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未雨綢繆」不能。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事前預防。
感情:
防患未然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prevent 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日語:
災害(さいがい)を未然に防止(ぼうし)する
俄語:
зарáнее ликвидировать опáсность
德語:
einem Unfall rechtzeitig vorbeugen(einen drohenden Schaden abzuwenden suchen)
()

典源

    《易經.既濟卦》
    〈象1>〉曰:「水在火上。既濟2>,君子以思患而豫防3>之。」

    〔注解〕

    1. 象:易經十翼之一,是解釋爻象的文辭。相傳為孔子所作。亦稱為「象辭」、「象傳」。
    2. 既濟:渡水完成,比喻事已完備。既,已。
    3. 豫防:事先防患。豫,通「預」。

典故說明

《易經》是古代的卜筮書,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就當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禍患,並加以預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之意。後來「防患未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趁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造句

    1. 今天天陰陰的,出門時最好帶一把雨傘防患未然
    2. 要家家戶戶準備滅火器,就是要防患未然,避免火災的發生。
    3. 本地地勢低窪,逢雨必災,請大家配合堤坊整建,以防患未然
    4. 為了防患未然,市政府決定在雨季來臨前,疏濬市區所有的下水道。
    5. 景氣持續不佳,我勸他未雨綢繆,先行儲蓄,萬一失業了也可撐下去。
    6. 每年夏天都會傳出登革熱疫情,為防患未然,請民眾多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7. 平時不知防患未然,等土石流為害,才後悔濫墾山坡地,豈非為時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