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不展

拼音:
chóu méi bù zhǎn
注音:
ㄔㄡˊ ㄇㄟˊ ㄅㄨˋ ㄓㄢˇ
釋義:
展:舒展。心裏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出處: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御》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例子:
後見統領端茶,只得退回家中,愁眉不展的終日在家裏對老婆孩子咳聲嘆氣。(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辯形:
「眉」,不能寫作「沒」。
辨析:
愁眉不展和「愁眉苦臉」;都形容「皺着眉頭髮愁」的樣子。常可通用。但愁眉不展強調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愁眉苦臉」強調哭喪着臉;形容焦急不安的心情。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
感情:
愁眉不展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with frown of anxiety
日語:
眉(まゆ)をひそめて心配する
俄語:
с мрáчным видом
法語:
visage contracté par la tristesse(front soucieux)
()

典源

    ※唐.姚鵠〈隨州獻李侍御〉詩二首之二(據《全唐詩.卷五五三.姚鵠》引)
    再刖未甘何處說,但垂雙淚出咸秦。風塵匹馬來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舊隱每懷空竟夕1>,愁眉不展2>幾經春。今朝儻降非常顧,倒屐寧惟有古人。

    〔注解〕

    1. 竟夕:整夜。
    2. 展:舒張、打開。

典故說明

「愁眉不展」這句成語的意思是雙眉緊鎖,很憂愁的樣子。它的典源可能來自於唐朝詩人姚鵠寫的〈隨州獻李侍御〉詩。其中第二首中有二句是:「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此詩敘述一個仕途不順,被貶遠放的人,懷抱著重展抱負的希望,卻每每落空,心情憂愁而雙眉緊鎖,幾年來始終鬱鬱不得志。後來「愁眉不展」被用來指雙眉緊鎖,很憂愁的樣子。「愁眉不展」的「眉」是眉毛的意思,我們常可從眉毛在臉部的樣子,看到一個人心情的好或壞。例如:「眉飛色舞」、「眉開眼笑」、「吐氣揚眉」,雙眉分開上揚,可見心情暢快。如:「當他聽到自己通過考試的消息時,不禁眉飛色舞,喜形於色。」;而「橫眉豎目」、「愁眉不展」、「直眉瞪眼」,就是眉毛揪成一直線,皺著眉頭,表示表心情陰霾不開朗的樣子。如《西遊記》第九四回:「觀見那唐僧在國王左邊繡墩上坐著,愁眉不展,心存焦燥。」

造句

    1. 因為女朋友拒絕他的求婚,讓他愁眉不展,悶悶不樂。
    2. 看他那愁眉不展的樣子,想必是遇到什麼煩心的事了。
    3. 自從得知落榜的消息後,他整天愁眉不展,心情低落。
    4. 自從父親生病住院以來,母親成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
    5. 一連串煩心的事,讓爺爺愁眉不展地坐在椅子上,菸一根根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