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面目

拼音:
běn lái miàn mù
注音:
ㄅㄣˇ ㄌㄞˊ ㄇ一ㄢˋ ㄇㄨˋ
釋義:
本來:原來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出處: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
例子:
這一潤色,留傳固然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
正音:
「本」,不能讀作「bèn」。
辯形:
「本」,不能寫作「木」。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於人與事物。
感情:
本來面目是中性
同義:
真相大白、廬山真面目
反義:
塗脂抹粉、喬裝打扮
英語: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語:
本来面目
德語:
das wahre Ges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