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跳如雷

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注音:
ㄅㄠˋ ㄊ一ㄠˋ ㄖㄨˊ ㄌㄟˊ
釋義: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出處: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例子:
他脾氣很壞,一遇不順心的事,就暴跳如雷。
正音:
「跳」,不能讀作「tiǎo」。
辯形:
「暴」,不能寫作「爆」。
辨析:
暴跳如雷和「大發雷霆」;都形容大發脾氣。但暴跳如雷形容憤怒的情緒是從跳腳的動作中表現出來的;「大發雷霆」是從聲音上流露出來的。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人盛怒時的樣子。
感情:
暴跳如雷是中性
同義:
反義:
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奴不變容
英語:
get one's rag out(stamp with fury; as mad as a wet hen; fly into a passion (rage,tantrum))
日語:
じだんだを踏んで烈火のごとく怒る;かっと怒る
俄語:
метáть грóмы и мóлнии
法語:
bondir de fureur
()

典源

    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據《玉臺新詠》卷一引)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通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1>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盤石2>,妾當作蒲葦3>。蒲葦紉4>如絲,盤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

    〔注解〕

    1. 區區:原指方寸之心,引申用以形容真情摯意。
    2. 盤石:大石。
    3. 蒲葦:即蘆葦,禾本科蘆屬,多年生草本。多生長於溪流兩岸或沼澤、溼地等水分充足的地方。莖細緻強韌,可編織蘆簾、蘆蓆。
    4. 紉:音ㄖㄣˋ,通「韌」,柔軟而結實。

典故說明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漢代文學史上最長的敘事詩,作者已不可考,當為東漢建安時的作品,內容是記述焦仲卿與其妻劉蘭芝的故事。據詩前敘言,兩人的婚姻因仲卿母阻撓,仲卿不得不休妻。蘭芝返回娘家,本立誓絕不改嫁,待仲卿有朝一日迎回她,卻因家人不斷逼迫,只好投水自盡,仲卿得知這個消息後,也在庭院中上吊以殉情。這樣的結局,其實蘭芝早有預言,當被遣送回娘家,臨別之際就對丈夫說:「我會一直感念著你對我的情真意摯,希望你不久後就會來接我回去。對於我們之間的誓約,你當如巨石一般堅定不移,我也將如蒲葦一般柔軟卻堅韌。可是我家裡有性情暴烈的父親和兄長,恐怕不會讓我稱心如意,他們必定會不斷的折磨我。」果不其然,蘭芝回家後先是受到母親的譴責,當有人上門提親時,大家便逼她改嫁。結果,這一對苦戀的男女,終究只能走上死亡一途,在死後,才得以合葬,達成生死相依的期許。仲卿與蘭芝的婚姻悲劇,表達出青年男女爭取愛情和美滿婚姻的願望,引發讀者無限的同情。詩中有「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二句,後來「暴跳如雷」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用以形容脾氣暴躁,現在則多用來形容人急怒時跳腳吼叫的樣子。

造句

    1. 聽到這些傳聞,他一時情緒激動,暴跳如雷
    2. 當他看到兒子的成績單竟是滿江紅,氣得暴跳如雷
    3. 看著父親暴跳如雷的樣子,畏縮一旁的兒子嚇得哭了起來。
    4. 看到有人釀假酒毒死人的新聞,老王氣得暴跳如雷,破口大罵。
    5. 一輛汽車急駛過來,把那攤販的貨物弄翻一地,老闆氣得暴跳如雷
    6. 要是知道年紀還小的女兒交了男朋友,那位頑固老爹必定會暴跳如雷
    7. 他被惹得暴跳如雷,但又懼怕對方的勢力,只好邊罵邊退,離開了現場。
    8. 為了這麼芝麻點大的事,你就氣得暴跳如雷,結果造成血壓高,值得嗎?
    9. 他一聽到這消息,氣得暴跳如雷,但除了大吼大叫外,卻一點辦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