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遊志

雪竇遊志朗讀

  歲癸已春暮,餘遊甬東,聞雪竇遊勝最諸山,往觀焉。

注釋:  歲癸巳:指元世祖至元三十年。春暮:晚春。甬東:古地名,今浙江舟山島。遊勝最諸山:遊覽之美好是衆山中最突出的。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裏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十裏;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初,大溪薄山轉,巖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注釋:  北曳堰:中間一字原缺;堰,攔水壩。之:往。橫絕:橫斷,橫跨。覆以棟宇:在橋上蓋了亭子;棟宇,泛指房屋、亭閣一類的建築物。「凡舟」三句:謂凡是船隻來往,看潮水漲落而上下的,一會兒就行駛幾十裏。楫:船槳,此指船。「非其時」三句:意謂如果不在漲潮季節,則船隻來往靠人力來牽引,就既費力又緩慢。「時」,季節,指潮汛季節。「挽(wǎn)」牽,拉。薄:迫近。巖壑深窈:山谷幽深。臨:從高處往下靠近。若坐垂踵者:好像一個人放下腳坐着。「踵」,腳後跟。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路行六七裏,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迴環,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徵逐,真行圖畫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爲梁,首尾相齧,廣三尺餘,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廢者,間有誦聲出廊廡,久聽不知何書,殆所謂《兔園冊》耶?漸上,陟林麓,路益峻,則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風起爲黃塵,留衣襟不去,他香無是清也。

注釋:   益:更加。澀:不通暢,指水淺,行船艱難。曳:拉,牽引。負:背,背靠。不類城府:意謂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署的和尚;「類」,類似。越:過。信宿:連住兩夜。畦、隴:園田間的長條土埂。聯絡:連接。牧豎:牧童。徵逐:追逐。地所歷名:所經之處的地名。輿夫:轎伕。樸野:質樸土氣。不深解吳語:不很懂得吳地(今江蘇東部、浙江西部)方言。或強然諾:有時勉強答應。或不應所問:有時答非所問;「不應」,對不上。率:大致、大抵。次:接下去,接着。度:過。相齧:相接;「齧」,咬。修:長。且:將近。跬:半步,實指一舉足的距離,等於今稱「一步」。野人:指當地村民。捷甚;輕快得很。溪口:地名,即今奉化縣溪口鎮。市:街市。間:間或,偶而。誦聲:讀書聲。廊廡:堂前兩側的廂房。殆:大概。《兔園冊》:即《兔園策》,唐代人(一說虞世南,一說杜嗣先)編纂的一部書,民間用作啓蒙課本。陟:登,上。林麓:樹林覆蓋的山腳。睨:斜看。不去:謂花粉不掉落。是:指花粉香。

  越二嶺,首有亭當道,髹書「雪竇山」字。山勢奧處,仰見天宇,其狹若在陷井;忽出林際,則廓然開朗,一瞬百裏。次亭曰隱秀,翳萬杉間,溪聲繞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華,多留題,不暇讀;相對數步爲漱玉亭,復泉,竇雖小,可汲,飲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爲兩。先朝御書「應夢名山」其上,刻石其下,蓋昭陵夢遊絕境,詔圖天下名山以進,茲山是也。左折松徑,徑達雪竇;自右折入,中道因橋爲亭,曰錦鏡,亭之下爲圓池,徑餘十丈,橫海棠環之,花時影注水涘,爛然疑乎錦,故名。度亭支徑亦達寺,而繚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觴豆勞客,相與道錢塘故舊。止餘宿;餘度詰旦且雨,不果留。

注釋:  首:起頭。當道:正處在路上。髹書:用漆塗飾書寫。「髹」,把漆塗在器物上。「山勢」三句:謂從山谷抬頭看去,天空狹窄得就像在陷阱中所見一樣。「奧」,深。林際:樹林邊緣。廓然:廣闊的樣子。一瞬:一眨眼;這裏有一眼望去的意思。不暇:沒有空閒。覆:遮蓋。竇:孔,這裏指泉眼。汲:由下往上取水。值:正對。所入:所延伸的地方,前方。「先朝」五句:據記載,南宋理宗夢遊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醒來後下令繪畫天下名山進閱,認爲雪竇山就是他夢中所到之處,故親筆寫了「應夢名山」四字賜寺刻石。「先朝」,指宋朝。「昭陵」,古代宗廟或墓地的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始祖右方,稱「穆」。這裏「昭陵」是指南宋理宗陵。「絕境」,風景最佳的地方。「圖」,畫。「茲山」,此山。徑達:直到。雪竇:寺名,唐末始建,初名瀑布觀音禪院,至宋真宗時,賜名雪竇資聖禪寺,是禪宗十剎之一。因橋爲亭:就着橋蓋了一座亭子。徑餘十丈:直徑有十丈多。「花時」二句:謂海棠花開時節,花影投在水邊,燦爛似錦「注」,投。「水涘」,水邊。「疑」,通「擬」,比擬。繚曲:繚繞曲折。主僧:主持寺廟的和尚,法號少野。有詩聲:謂作詩有點名氣。具觴豆勞客:準備了酒菜招待客人。「觴」,酒器。「豆」,盛菜器。「勞」,慰勞。錢塘故舊:杭州的老朋友。止餘宿:留我住一夜。度:揣度:估計。詰旦:第二天早晨。不果留:沒有留宿。「不果」,事情沒有實行。

  出寺右偏登千丈巖,流瀑自錦鏡出,瀉落絕壁下潭中,深不可計。林崖端,引手援樹下顧,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練,觸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故其上爲飛雪亭。憩亭上,時覺沾醉,清談玄辯,觸喉吻動欲發,無足與雲者;坐念平生友,悵然久之。寺前秧田羨衍,山林所環,不異平地。然側出見在下村落,相去已數百丈;仰見在山上峯巒,高複稱此。

注釋:  右偏:右側、右邊。引手援樹:伸手攀樹。練:白絹。沾(zhān)醉:大醉,謂爲風景陶醉。清談玄辯:談論老莊學說的話語。觸喉吻:指話到了嘴邊;吻,嘴脣。無足與雲者:沒有夠得上共談的人。坐:因。平生:一生,這輩子。羨衍:延伸,擴展。「山林」句:謂秧田雖在山林圍繞的高處,卻與平地沒有不同。高複稱此:意謂從雪竇寺到山峯的高度同到山下村莊的距離相當,也有數百丈。「稱」,相當。

  次妙高臺,危石突巖畔,俯視山址環湊,不見來路。周覽諸山,或紺或蒼;孟者,委弁者,蛟而躍、獸而踞者,覆不可殫狀。遠者晴嵐上浮,若處子光絕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動人;凡陵登,勝觀花焉。

注釋:   危石:高聳的巖石。突巖畔:突出在山崖邊。環湊:合攏聚集在一起。「周覽」六句:謂環視衆山,有的黑中透紅,有的山色青綠;像盆盂倒扣的,像古代禮帽的,像蛟龍跳起、野獸蹲坐的,不能一一描述。紺:稍帶紅的黑色。委弁:周代的禮帽,用絹做的叫委,用皮革做的叫弁,形狀像倒扣的杯子,前頭高而寬,後面矮而尖。「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踞:蹲坐。殫:盡。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處子:處女。溢出眉宇:充滿表露於眉額之間。陵登:指爬山。勝:超過。

  土人雲,又有爲小雪竇,爲板錫寺,爲四明洞天。餘興亦盡,不暇登陟矣。

注釋:   小雪竇:即白巖山。四明洞天:在丹水山。白巖山、丹水山都屬於雪竇山。

雪竇遊志注音

   ㄙㄨㄟˋ ㄍㄨㄟˇ ㄧˇ ㄔㄨㄣ ㄇㄨˋ , ㄩˊ ㄧㄡˊ ㄩㄥˇ ㄉㄨㄥ , ㄨㄣˊ ㄒㄩㄝˇ ㄉㄡˋ ㄧㄡˊ ㄕㄥˋ ㄗㄨㄟˋ ㄓㄨ ㄕㄢ , ㄨㄤˇ ㄍㄨㄢ ㄧㄢ 。

   ㄋㄧㄢˋ ㄙˋ ㄖˋ , ㄧㄡˊ ㄕˊ ㄏㄨˊ ㄉㄥ ㄓㄡ , ㄦˋ ㄕˊ ㄨˇ ㄌㄧˇ ㄒㄧㄚˋ ㄅㄟˇ ㄧˋ ㄧㄢˋ ㄉㄚˊ ㄐㄧㄤ 。 ㄐㄧㄤ ㄒㄧㄥˊ ㄐㄧㄡˇ ㄓㄜˊ , ㄉㄚˊ ㄐㄧㄤ ㄎㄡˇ 。 ㄓㄨㄢˇ ㄓ ㄒㄧ˙ , ㄉㄚˋ ㄑㄧㄠˊ ㄏㄥˊ ㄐㄩㄝˊ ㄒㄧ ㄕㄤˋ , ㄈㄨˋ ㄧˇ ㄉㄨㄥˋ ㄩˇ 。 ㄗˋ ㄑㄧㄠˊ ㄒㄧㄚˋ ㄖㄨˋ ㄒㄧ ㄒㄧㄥˊ , ㄐㄧㄡˇ ㄓㄜˊ ㄉㄚˊ ㄑㄩㄢˊ ㄎㄡˇ 。 ㄈㄢˊ ㄓㄡ ㄐㄧˊ ㄨㄤˇ ㄏㄨㄢˊ , ㄕˋ ㄏㄨˊ ㄕㄤˋ ㄒㄧㄚˋ , ㄑㄧㄥˇ ㄎㄜˋ ㄕㄨˋ ㄕˊ ㄌㄧˇ ; ㄈㄟ ㄑㄧˊ ㄕˊ , ㄩㄥˋ ㄖㄣˊ ㄌㄧˋ ㄑㄧㄢ ㄨㄢˇ , ㄗㄜˊ ㄌㄠˊ ㄦˊ ㄏㄨㄢˇ ㄧㄢ 。 ㄔㄨ , ㄉㄚˋ ㄒㄧ ㄅㄛˊ ㄕㄢ ㄓㄨㄢˇ , ㄧㄢˊ ㄏㄨㄛˋ ㄕㄣ ㄧㄠˇ , ㄧㄡˇ ㄩㄝ 「 ㄒㄧㄢ ㄖㄣˊ ㄉㄨㄥˋ 」, ㄐㄩˋ ㄕˊ ㄌㄧㄣˊ ㄕㄨㄟˇ , ㄖㄨㄛˋ ㄗㄨㄛˋ ㄔㄨㄟˊ ㄓㄨㄥˇ ㄓㄜˇ ; ㄧㄡˇ ㄩㄝ 「 ㄐㄧㄣ ㄐㄧ ㄉㄨㄥˋ 」, ㄒㄧㄤ ㄔㄨㄢˊ ㄗㄠˊ ㄕˊ ㄆㄛˋ ㄕㄢ , ㄧㄡˇ ㄐㄧㄣ ㄐㄧ ㄈㄟ ㄇㄧㄥˊ ㄑㄩˋ , ㄅㄨˋ ㄓ ㄏㄜˊ ㄋㄧㄢˊ ㄧㄝˇ 。

   ㄕㄨㄟˇ ㄧˋ ㄙㄜˋ , ㄧˋ ㄓㄡ ㄅㄨˋ ㄉㄜˊ ㄐㄧㄣˋ , ㄌㄨˋ ㄒㄧㄥˊ ㄌㄧㄡˋ ㄑㄧ ㄌㄧˇ , ㄓˇ ㄧㄠˋ ㄕ ㄙˋ 。 ㄙˋ ㄈㄨˋ ㄗˇ ㄓ ㄕㄢ , ㄙㄥ ㄉㄨㄛ ㄉㄨˊ ㄕㄨ , ㄅㄨˊ ㄌㄟˋ ㄔㄥˊ ㄈㄨˇ 。 ㄩㄝˋ ㄒㄧㄣˋ ㄙㄨˋ , ㄙㄨㄟˋ ㄩㄢˊ ㄒㄧㄠˇ ㄒㄧ , ㄧˋ ㄔㄨ ㄕㄢ ㄗㄨㄛˇ 。 ㄕㄜˋ ㄒㄧ ㄕㄨㄟˇ , ㄙˋ ㄕㄢ ㄏㄨㄟˊ ㄏㄨㄢˊ , ㄧㄠˊ ㄨㄤˋ ㄅㄞˊ ㄕㄜˊ ㄨㄢ ㄧㄢˊ ㄒㄧㄚˋ ㄈㄨˋ ㄉㄚˋ ㄏㄨㄛˋ , ㄍㄞˋ ㄐㄧㄢˋ ㄕㄨㄟˇ ㄦˇ 。 ㄙㄤ ㄒㄧ ㄇㄞˋ ㄌㄨㄥˇ , ㄍㄠ ㄒㄧㄚˋ ㄌㄧㄢˊ ㄌㄨㄛˋ , ㄊㄧㄢˊ ㄐㄧㄚ ㄧㄣˇ ㄧˋ ㄓㄨˊ ㄕㄨˋ , ㄑㄧㄠˊ ㄊㄨㄥˊ ㄇㄨˋ ㄕㄨˋ ㄒㄧㄤˋ ㄓㄥ ㄓㄨˊ , ㄓㄣ ㄒㄧㄥˊ ㄊㄨˊ ㄏㄨㄚˋ ㄓㄨㄥ ! ㄩˋ ㄨㄣˋ ㄉㄧˋ ㄙㄨㄛˇ ㄌㄧˋ ㄇㄧㄥˊ , ㄗㄜˊ ㄩˊ ㄈㄨ ㄆㄨˊ ㄧㄝˇ , ㄅㄨˊ ㄕㄣ ㄐㄧㄝˇ ㄨˊ ㄩˇ , ㄏㄨㄛˋ ㄑㄧㄤˊ ㄖㄢˊ ㄋㄨㄛˋ , ㄏㄨㄛˋ ㄅㄨˊ ㄧㄥˋ ㄙㄨㄛˇ ㄨㄣˋ , ㄌㄩˋ ㄕˊ ㄨㄣˋ ㄐㄧㄣˇ ㄉㄜˊ ㄦˋ ㄙㄢ 。 ㄘˋ ㄉㄨˋ ㄉㄚˋ ㄒㄧ , ㄐㄧㄚˋ ㄇㄨˋ 爲 ㄌㄧㄤˊ , ㄕㄡˇ ㄨㄟˇ ㄒㄧㄤˋ ㄋㄧㄝˋ , ㄍㄨㄤˇ ㄙㄢ ㄔˇ ㄩˊ , ㄒㄧㄡ ㄑㄧㄝˇ ㄦˋ ㄅㄞˇ ㄎㄨㄟˇ , ㄉㄨˊ ㄧㄝˇ ㄖㄣˊ ㄨㄤˇ ㄈㄢˇ ㄐㄧㄝˊ ㄕㄣˋ 。 ㄘˋ ㄒㄧ ㄎㄡˇ ㄕˋ , ㄈㄢˊ ㄉㄚˋ ㄓㄞˊ ㄉㄨㄛ ㄈㄟˋ ㄓㄜˇ , ㄐㄧㄢ ㄧㄡˇ ㄙㄨㄥˋ ㄕㄥ ㄔㄨ ㄌㄤˊ ㄨˇ , ㄐㄧㄡˇ ㄊㄧㄥ ㄅㄨˋ ㄓ ㄏㄜˊ ㄕㄨ , ㄉㄞˋ ㄙㄨㄛˇ ㄨㄟˋ 《 ㄊㄨˋ ㄩㄢˊ ㄘㄜˋ 》 ㄧㄝˊ ? ㄐㄧㄢˋ ㄕㄤˋ , ㄓˋ ㄌㄧㄣˊ ㄌㄨˋ , ㄌㄨˋ ㄧˋ ㄐㄩㄣˋ , ㄗㄜˊ ㄋㄧˋ ㄙㄨㄥ ㄌㄧㄣˊ ㄗㄞˋ ㄗㄨˊ ㄒㄧㄚˋ 。 ㄏㄨㄚ ㄈㄣˇ ㄋㄧˋ ㄈㄥ ㄑㄧˇ 爲 ㄏㄨㄤˊ ㄔㄣˊ , ㄌㄧㄡˊ ㄧ ㄐㄧㄣ ㄅㄨˊ ㄑㄩˋ , ㄊㄚ ㄒㄧㄤ ㄨˊ ㄕˋ ㄑㄧㄥ ㄧㄝˇ 。

   ㄩㄝˋ ㄦˋ ㄌㄧㄥˇ , ㄕㄡˇ ㄧㄡˇ ㄊㄧㄥˊ ㄉㄤ ㄉㄠˋ , ㄒㄧㄡ ㄕㄨ 「 ㄒㄩㄝˇ ㄉㄡˋ ㄕㄢ 」 ㄗˋ 。 ㄕㄢ ㄕˋ ㄠˋ ㄔㄨˋ , ㄧㄤˇ ㄐㄧㄢˋ ㄊㄧㄢ ㄩˇ , ㄑㄧˊ ㄒㄧㄚˊ ㄖㄨㄛˋ ㄗㄞˋ ㄒㄧㄢˋ ㄐㄧㄥˇ ; ㄏㄨ ㄔㄨ ㄌㄧㄣˊ ㄐㄧˋ , ㄗㄜˊ ㄎㄨㄛˋ ㄖㄢˊ ㄎㄞ ㄌㄤˇ , ㄧˊ ㄕㄨㄣˋ ㄅㄞˇ ㄌㄧˇ 。 ㄘˋ ㄊㄧㄥˊ ㄩㄝ ㄧㄣˇ ㄒㄧㄡˋ , ㄧˋ ㄨㄢˋ ㄕㄢ ㄐㄧㄢ , ㄒㄧ ㄕㄥ ㄖㄠˋ ㄊㄧㄥˊ ㄓˇ ㄔㄨ ㄕㄢ ㄑㄩˋ 。 ㄘˋ ㄊㄧㄥˊ ㄩㄝ ㄏㄢˊ ㄏㄨㄚˊ , ㄉㄨㄛ ㄌㄧㄡˊ ㄊㄧˊ , ㄅㄨˋ ㄒㄧㄚˊ ㄉㄨˊ ; ㄒㄧㄤ ㄉㄨㄟˋ ㄕㄨˋ ㄅㄨˋ 爲 ㄕㄨˋ ㄩˋ ㄊㄧㄥˊ , ㄈㄨˋ ㄑㄩㄢˊ , ㄉㄡˋ ㄙㄨㄟ ㄒㄧㄠˇ , ㄎㄜˇ ㄐㄧˊ , ㄧㄣˇ ㄓ ㄍㄢ 。 ㄘˋ ㄉㄚˋ ㄊㄧㄥˊ , ㄓˊ ㄌㄨˋ ㄙㄨㄛˇ ㄖㄨˋ , ㄌㄨˋ ㄒㄧ 爲 ㄌㄧㄤˇ 。 ㄒㄧㄢ ㄔㄠˊ ㄩˋ ㄕㄨ 「 ㄧㄥ ㄇㄥˋ ㄇㄧㄥˊ ㄕㄢ 」 ㄑㄧˊ ㄕㄤˋ , ㄎㄜ ㄕˊ ㄑㄧˊ ㄒㄧㄚˋ , ㄍㄞˋ ㄓㄠ ㄌㄧㄥˊ ㄇㄥˋ ㄧㄡˊ ㄐㄩㄝˊ ㄐㄧㄥˋ , ㄓㄠˋ ㄊㄨ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ㄇㄧㄥˊ ㄕㄢ ㄧˇ ㄐㄧㄣˋ , ㄗ ㄕㄢ ㄕˋ ㄧㄝˇ 。 ㄗㄨㄛˇ ㄓㄜˊ ㄙㄨㄥ ㄐㄧㄥˋ , ㄐㄧㄥˋ ㄉㄚˊ ㄒㄩㄝˇ ㄉㄡˋ ; ㄗˋ ㄧㄡˋ ㄓㄜˊ ㄖㄨˋ , ㄓㄨㄥ ㄉㄠˋ ㄧㄣ ㄑㄧㄠˊ 爲 ㄊㄧㄥˊ , ㄩㄝ ㄐㄧㄣˇ ㄐㄧㄥˋ , ㄊㄧㄥˊ ㄓ ㄒㄧㄚˋ 爲 ㄩㄢˊ ㄔˊ , ㄐㄧㄥˋ ㄩˊ ㄕˊ ㄓㄤˋ , ㄏㄥˊ ㄏㄞˇ ㄊㄤˊ ㄏㄨㄢˊ ㄓ , ㄏㄨㄚ ㄕˊ ㄧㄥˇ ㄓㄨˋ ㄕㄨㄟˇ ㄙˋ , ㄌㄢˋ ㄖㄢˊ ㄧˊ ㄏㄨ ㄐㄧㄣˇ , ㄍㄨˋ ㄇㄧㄥˊ 。 ㄉㄨˋ ㄊㄧㄥˊ ㄓ ㄐㄧㄥˋ ㄧˋ ㄉㄚˊ ㄙˋ , ㄦˊ ㄌㄧㄠˊ ㄑㄩˇ 。 ㄓㄨˇ ㄙㄥ ㄕㄠˇ ㄧㄝˇ , ㄧㄡˇ ㄕ ㄕㄥ , ㄐㄩˋ ㄕㄤ ㄉㄡˋ ㄌㄠˊ ㄎㄜˋ , ㄒㄧㄤ ㄩˇ ㄉㄠˋ ㄑㄧㄢˊ ㄊㄤˊ ㄍㄨˋ ㄐㄧㄡˋ 。 ㄓˇ ㄩˊ ㄙㄨˋ ; ㄩˊ ㄉㄨˋ ㄐㄧㄝˊ ㄉㄢˋ ㄑㄧㄝˇ ㄩˇ , ㄅㄨˋ ㄍㄨㄛˇ ㄌㄧㄡˊ 。

   ㄔㄨ ㄙˋ ㄧㄡˋ ㄆㄧㄢ ㄉㄥ ㄑㄧㄢ ㄓㄤˋ ㄧㄢˊ , ㄌㄧㄡˊ ㄆㄨˋ ㄗˋ ㄐㄧㄣˇ ㄐㄧㄥˋ ㄔㄨ , ㄒㄧㄝˋ ㄌㄨㄛˋ ㄐㄩㄝˊ ㄅㄧˋ ㄒㄧㄚˋ ㄊㄢˊ ㄓㄨㄥ , ㄕㄣ ㄅㄨˋ ㄎㄜˇ ㄐㄧˋ 。 ㄌㄧㄣˊ ㄧㄞˊ ㄉㄨㄢ , ㄧㄣˇ ㄕㄡˇ ㄩㄢˊ ㄕㄨˋ ㄒㄧㄚˋ ㄍㄨˋ , ㄌㄩˋ ㄇㄨˋ ㄒㄩㄢˋ ㄒㄧㄣ ㄐㄧˋ 。 ㄔㄨ ㄖㄨㄛˋ ㄉㄚˋ ㄌㄧㄢˋ , ㄔㄨˋ ㄧㄞˊ ㄕˊ , ㄆㄣ ㄅㄛˊ ㄖㄨˊ ㄐㄧˊ ㄒㄩㄝˇ ㄈㄟ ㄒㄧㄚˋ , ㄍㄨˋ ㄑㄧˊ ㄕㄤˋ 爲 ㄈㄟ ㄒㄩㄝˇ ㄊㄧㄥˊ 。 ㄑㄧˋ ㄊㄧㄥˊ ㄕㄤˋ , ㄕˊ ㄐㄩㄝˊ ㄓㄢ ㄗㄨㄟˋ , ㄑㄧㄥ ㄊㄢˊ ㄒㄩㄢˊ ㄅㄧㄢˋ , ㄔㄨˋ ㄏㄡˊ ㄨㄣˇ ㄉㄨㄥˋ ㄩˋ ㄈㄚ , ㄨˊ ㄗㄨˊ ㄩˇ ㄩㄣˊ ㄓㄜˇ ; ㄗㄨㄛˋ ㄋㄧㄢˋ ㄆㄧㄥˊ ㄕㄥ ㄧㄡˇ , ㄔㄤˋ ㄖㄢˊ ㄐㄧㄡˇ ㄓ 。 ㄙˋ ㄑㄧㄢˊ ㄧㄤ ㄊㄧㄢˊ ㄒㄧㄢˋ ㄧㄢˇ , ㄕㄢ ㄌㄧㄣˊ ㄙㄨㄛˇ ㄏㄨㄢˊ , ㄅㄨˊ ㄧˋ ㄆㄧㄥˊ ㄉㄧˋ 。 ㄖㄢˊ ㄘㄜˋ ㄔㄨ ㄐㄧㄢˋ ㄗㄞˋ ㄒㄧㄚˋ ㄘㄨㄣ ㄌㄨㄛˋ , ㄒㄧㄤ ㄑㄩˋ ㄧˇ ㄕㄨˋ ㄅㄞˇ ㄓㄤˋ ; ㄧㄤˇ ㄐㄧㄢˋ ㄗㄞˋ ㄕㄢ ㄕㄤˋ 峯 ㄌㄨㄢˊ , ㄍㄠ ㄈㄨˋ ㄔㄥ ㄘˇ 。

   ㄘˋ ㄇㄧㄠˋ ㄍㄠ ㄊㄞˊ , ㄨㄟˊ ㄕˊ ㄊㄨˊ ㄧㄢˊ ㄆㄢˋ , ㄈㄨˇ ㄕˋ ㄕㄢ ㄓˇ ㄏㄨㄢˊ ㄘㄡˋ , ㄅㄨˊ ㄐㄧㄢˋ ㄌㄞˊ ㄌㄨˋ 。 ㄓㄡ ㄌㄢˇ ㄓㄨ ㄕㄢ , ㄏㄨㄛˋ ㄍㄢˋ ㄏㄨㄛˋ ㄘㄤ ; ㄇㄥˋ ㄓㄜˇ , ㄨㄟˇ ㄅㄧㄢˋ ㄓㄜˇ , ㄐㄧㄠ ㄦˊ ㄩㄝˋ 、 ㄕㄡˋ ㄦˊ ㄐㄩˋ ㄓㄜˇ , ㄈㄨˋ ㄅㄨˋ ㄎㄜˇ ㄉㄢˋ ㄓㄨㄤˋ 。 ㄩㄢˇ ㄓㄜˇ ㄑㄧㄥˊ ㄌㄢˊ ㄕㄤˋ ㄈㄨˊ , ㄖㄨㄛˋ ㄔㄨˇ ㄗˇ ㄍㄨㄤ ㄐㄩㄝˊ ㄧˋ ㄔㄨ ㄇㄟˊ ㄩˇ , ㄨㄟˋ ㄅㄧˋ ㄧㄡˇ ㄧˋ , ㄗˋ ㄖㄢˊ ㄉㄨㄥˋ ㄖㄣˊ ; ㄈㄢˊ ㄌㄧㄥˊ ㄉㄥ , ㄕㄥˋ ㄍㄨㄢ ㄏㄨㄚ ㄧㄢ 。

   ㄊㄨˇ ㄖㄣˊ ㄩㄣˊ , ㄧㄡˋ ㄧㄡˇ 爲 ㄒㄧㄠˇ ㄒㄩㄝˇ ㄉㄡˋ ,爲 ㄅㄢˇ ㄒㄧˊ ㄙˋ ,爲 ㄙˋ ㄇㄧㄥˊ ㄉㄨㄥˋ ㄊㄧㄢ 。 ㄩˊ ㄒㄧㄥˋ ㄧˋ ㄐㄧㄣˋ , ㄅㄨˋ ㄒㄧㄚˊ ㄉㄥ ㄓˋ ㄧˇ 。

雪竇遊志賞析

  雪竇,即雪竇山,在今浙江省奉化縣西60裏,海拔800米,爲四明山的分支。唐代曾在此建寺,原爲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今雖廢,但乃有不少景點。

  鄧牧於癸巳(1293)春暮二十四日遊雪竇山。這篇遊記留下了他的蹤跡,也使我們今天能一睹七百年前的雪竇山的風光。

  遊記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四段文字,記敘由石湖(今江蘇省吳縣盤門西南十裏)至雪竇山的行程,約佔全文的五分之二。記敘遊程,交待行止,使景點所處及周圍環境瞭然於紙,也爲後來的探奇訪勝者導遊,這種筆法已經形成我國遊記散文的共同特點。但是象本文,開篇在交待行程上就如此潑墨,還是不多見的。

  但細細讀來並不乏味。沿途幾百裏,水陸兼程,由石湖起程,舟行二十五裏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入溪水又行「九折達泉口」,水淺處,「曳舟不得進」,則「陸行六七裏」,經兩天兩夜後,又涉小溪大溪,抵達溪口才轉入山路。這段樸實的文字,不僅寫出了路途遙遠曲折,而且在長途跋涉中,使人看出作者「聞雪竇遊勝最諸山」後,就不殫旅途險阻,而「一意孤行」的勃勃興致。

  江浙一帶,素以風景優美着稱,沿途幾百裏,自多奇山異水,一路攬勝,倒也不覺乏累。作者用悠閒的筆調寫道:「視潮上下,頃刻數十裏」,輕舟飛馳的暢快心情,洋溢在字裏行間。一會兒舟行大溪上,深溝險壑,森然可怖。一會兒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多麼悠閒自在。一會兒溪水環山,自高處墜入山澗,遠遠望去,猶如自蛇奔赴大壑,氣象萬千。更有「桑畦麥隴,高下聯絡」,田家村舍,「隱翳竹樹」,樵夫牧童,追逐嬉戲,頗有些桃花源的味道。作者很想知道這地方的名稱和歷史,無奈村民不諳吳語,無從得知;遺憾的心情正反映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此看來,作者對這一段行程不惜筆墨,是有所記而記的,並非閒筆。

  從第五段起轉入山路,開始登臨雪竇山。作者着重記敘了雪竇山觀亭,千丈巖觀瀑和妙高臺觀石。

  雪竇山觀亭。作者移步換景。上到第二座山峯,這裏景亭棋佈,各攬一勝。因此作者沒有把「亭」作爲描寫對象,而把鏡頭轉向了它們周圍的景物。隱秀亭處是萬杉藏秀;漱玉亭下是甘甜清泉;錦鏡邊海棠圍池,花影映水,燦爛如錦秀;寒華亭內題留薈萃,文采精華;大亭上有宋理宗的「應夢名山」御筆……一路觀光,美不勝收。

  千丈巖觀瀑。千丈巖,顧名思義,這裏崇巖壁立,谷深千丈,是個險峻之地。作者登臨「崖端」,攀樹「下視」,以至「目眩心悸」,歷險逐勝之情躍然紙上。飛雪亭觀瀑,是千丈巖的着名景觀。「初若大練,觸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寥寥十餘字,寫出了瀑布自崖頂飛瀉潭下的壯觀景象:它自錦鏡直徑十餘丈的大園池噴薄而下,始則寬如大練,繼而與巖石相激,珠璣四濺,細若飛雪,紛紛急下。沾溼衣襟,着實讓人心醉。「情以物生」(劉勰《文心鵰龍·銓賦》),「辭以情發」(劉勰《文心鵰龍·物色》),這一驚一喜引發了作者的感慨。他脣吻翕動,剛要啓口,環顧四周,竟沒有一個知音,不禁「悵然久之」。他想說什麼呢?」此時此刻作者決非是要贊山吟水,他要「清談玄辯」(多指玄妙的哲理)。作者32歲時南宋滅亡,懷着悲憤的心情,拒不出仕;放浪山水以後,逢寓止則「杜門危坐,晝夜爲一食」(《洞霄圖志》),以後隱居洞霄宮,也過着「身不衣帛,楮禦寒暑」(《伯牙琴》)的清苦生活,直到在超然館無疾坐化,終不改志,走的是一條多麼艱險的人生之路啊!雖有謝翱、周密(也是抗節隱逸之士)二位好友,但都未曾同遊,且境況相似……在傷時感遇的慨嘆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幽憤與渴望。

  妙高臺觀石。這裏山石巖巖,奇形怪狀,作者就極力描摹它們的形象,盛讚它們「自然動人」,遠遠勝過「觀花」。剛纔的「悵然」雲散了。其實,這種傷時感遇之痛是切膚入髓的,稍有引發,就由衷而出。上文有三處寫到琅琅書聲:一處是藥師寺的寺僧讀書聲,一處是溪口大廢宅中傳出「誦聲」,一處是雪竇寺的主僧少野讀詩聲。聽到這些親切的讀書聲,作者不僅駐足諦聽,還要辯析一番,評論一番。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處世之道是修身積學,齊家治國。作者在《逆旅壁記》中說:「餘家世相傳,不過書一束。」這位書香了弟對讀書聲倍感親切與驚喜,正反映了他雖身在山水,但終難忘情於世事人道。可見,寄身荒野乃是出於無奈。作者惟恐沒有人懂得他的心曲,特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爲《伯牙琴》,大概就是耿耿於此吧。

  鄧牧在自敘傳中說:「以文字請,每一篇出爭傳頌之,非其人求之厚饋弗爲。」我們不必對他索取厚饋加以厚非,且看他對自己的文字是何等的自重。總觀全文,作者很善於把握景物的特點:雪竇山的亭,千丈巖的瀑,妙高臺的石,各具特色。閩浙一帶,三江九溪,蒼山與碧水,總是相依相伴,雪竇山更是如此。但作者寫水,各擇其妙:或寫形,如「白蛇蜿蜒」;或寫聲,「溪聲繞亭」;或寫味,「飲之甘」;或寫動,「大溪薄山轉」;或寫靜,「花時影注水中」;總之,使人領略到每一景物的獨勝之處。

  作者描摹景物的形態,不拘一格。妙高臺的山石:色,「或紺(gān微帶紅的黑色)或蒼」。形,有的象扣着的盂;有的象丟棄的帽子,委屈地躺在地上;有的象蛟跳躍;有的象獸蹲踞。遠處的山峯,「青嵐上浮,若處子光艷溢出眉宇」--青靄繚繞,陽光穿射,色彩繽紛,簡直象個蛾眉秀目,脈脈含情的少女,再美的花也比不上。這段不足百字的景物描寫,竟川了動情結合,比喻擬人,遠眺近觀,對比襯託……直到窮形盡相方纔收筆,如此的精細酣暢。

  寄情於景,寓志於物,是我國遊記散文的傳統,到唐宋時期,已經達到「物我雙會」的境界。本文作者把自己的傷時感懷都融注在景物之中,自然而親切,令人心領神會。

鄧牧

鄧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餘歲,讀《莊》、《列》,悟文法,下筆多仿古作。 ...

鄧牧朗讀
()

猜你喜歡

王風寖失古,頹波盪自今。李生陳大雅,劉子抱文心。

弱餘振鴻藻,高義抗詞林。歸田守玄默,閉關謝沉吟。

江左鬱華彥,歲暮得盧諶。騄驥思長奮,良樂此相尋。

申章粲如玉,感贈重兼金。徒然奉清奏,何由酬賞音。

()

西風吹月出雲端,松柏流光繞石壇。上國山河天廣大,仙家樓觀夜高寒。

似聞玉杵鳴玄兔,疑有瑤笙下翠鸞。只把酒杯供醉賞,不知零露滿金盤。

()

片雲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

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牀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

()

天遣酴醾玉作花,紫綿揉色染金沙。

憑君著意樽前看,便與春工立等差。

()

文武聲華並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淨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

()

妾本巫山山下女,朝朝暮暮在陽臺。可憐遺履軒前月,長照飛鳧海上來。

()